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图画梦园关于宋词
宋词赏读之20  正中《谒金门•风乍起》

宋词赏读之20  正中《谒金门•风乍起》

作者: 妙笔三哥哥 | 来源:发表于2019-06-24 07:08 被阅读4次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关于宋词·道湾三阿哥

    作者冯延巳 ,字正中,广陵人。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其词集名《阳春集》。

关于宋词·道湾三阿哥

      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诗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有很多,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本来水波不兴,忽然刮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象征着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丈夫远行在外,女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鸳鸯成双成对,在诗歌中经常作为爱情的象征。这两句是倒装句,女主人公为了排遣苦闷,就双手揉搓着红杏的花蕊,引逗着鸳鸯徘徊在园中的小路里,这多少给她带来了愉悦,暂时忘掉自己的寂寞;但是看见鸳鸯成双成对,更显得自己孤单,又勾起了自己的烦恼,引起对心上人的怀念。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古代有以鸭相斗为戏的,这里的“斗鸭”有人认为就是看斗鸭,有人认为是看水中的鸭子嬉戏,实际上是栏杆上的一种雕饰。从句式和意境看,理解为雕饰合适。女主人公心绪不佳,独自靠着栏杆站着,头上的簪随便斜插着,快掉下来。勾画出女主人公懒散的心情。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从早到晚心中想到的是心上人儿现在何处?何时才会回到自己身边?喜鹊的再次鸣叫,又勾起她的期待,但谁又知道新的期待不是新的失落呢?无须过多语言,只这一句“举头闻鹊喜”就够了,词如池塘的涟漪,波折不停,最后掀起了一个较高的波浪,定住作结,婉转含蓄,耐人寻味,可以说,这一句是整篇词的画龙点睛之笔。

关于宋词·道湾三阿哥

相关文章

  • 宋词赏读之20  正中《谒金门•风乍起》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

  • 谒金门•风乍起

    谒金门•风乍起 ...

  • 谒金门——风乍起

    风乍起,朱帘左右翻飞。惊醒三更梦中人,起身掩窗扉。 残月渐次西沉,孤星格外清辉。 遥闻二三虫唧唧,回首花正肥。 注...

  • 谒金门

    谒金门·风乍起 [唐] 冯延巳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

  • 《谒金门·风乍起》赏析

    谒金门 【五代】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揉红杏蕊。 斗...

  • 2020-08-18

    谒金门·风乍起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

  • 读词

    暮春,天渐热了起来。 读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

  • 每日诵读《谒金门·风乍起》

    谒金门 五代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

  • 读《唐宋词十七讲之冯延巳、李璟、李煜》

    谒金门·风乍起 [ 五代 ]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

  • 谒金门·风乍起(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杆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词赏读之20  正中《谒金门•风乍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ks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