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化苦旅》四

作者: 萧沐林 | 来源:发表于2023-06-11 23:05 被阅读0次

今天继续读莫高窟。

三六六年,有一位僧人在敦煌东南方鸣沙山麓的断崖上开始开凿石窟,后来代代有人继续,这就成了著名的莫高窟。

石窟上的壁画与中国历史血脉相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昨天批评了王圆箓的无知,今天要表扬陈万里的大义。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莫高窟曾经成为白俄士兵的滞留地,那些士兵在洞窟里支起了锅灶,生火做饭,黑烟和油污覆盖了大批壁画和雕塑,他们还用木棒蘸着黑漆在壁画上乱涂乱画。

后来,来了一群美国学者,名曰“拯救”莫高窟文物,实则用化学溶剂把壁画粘到纱布上剥下墙壁,带回美国去。不仅如此,他们还第二次来莫高窟,准备对其大动手脚。结果“约有几十个村民放下他们的工作,从大约十五公里外的地方跑过来监视……”最终,美国人只是拍了一些遗迹的照片,什么也没拿走。

给这些村民通风报信的人,就是当时准备对莫高窟大动手脚的美国人雇请的翻译陈万里先生。在到达敦煌的第二天,他借口母亲生病离开了美国学者,向村民通报了美国人准备干什么了。

为此,向陈万里先生致敬!

相关文章

  • 文化苦旅:其实乐在其中

    说是“苦旅”,我看先生乐在其中。 这便是我读文化苦旅的最大感受了。 自从学过《道士塔》,《文化苦旅》于我而言就是可...

  • 有文化的人

    读17年版本的《文化苦旅》,似乎很陌生,可《文化苦旅》我也读过几回。可能才疏学浅,不甚了了吧。翻出家里的《文化苦旅...

  • 读《文化苦旅》

    读毕文化苦旅,脑子里其实没有记住什么,但确有一种甘之如饴又略带苦涩的味道。 余秋雨在文中表现出了一种作为文化人的清...

  • 读文化苦旅

    最近偷闲读了76%的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 我对于余秋雨,甚至是鲁迅、胡适、郁达夫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界都不甚了解 ...

  • 读《文化苦旅》

    前两天在图书馆找到一本书《文化苦旅》,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动和一些感想。 其实一直以来都喜欢看一些畅销...

  • 读《文化苦旅》

    “心气平和了,慢慢地爬。沙山的顶越看越高,爬多少它就高多少,简直像儿时追月。已经担心今晚的栖宿。狠一狠心,不宿也罢...

  • 读文化苦旅

    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之前,我看的是黄金时代。 因此刚读起开篇,我就感觉到了无比舒适感,以及对书中字里行间的一种文...

  • 读《文化苦旅》

    在还没有开始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之前,我一直觉得这本书应该很难读、很枯燥、很苦涩,这可能是这本书的书名中"苦旅"...

  • 读《文化苦旅》

    【1】: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

  • 读《文化苦旅》

    摘录 P170 一份图表 图表在法国里昂的一家博物馆里,列出了这座城市在19世纪的创造和发明,我细细看了三遍,每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文化苦旅》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pf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