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忘忧社陈老师谈教育婚姻育儿
学霸的父母,重点关注都非成绩,而是孩子的成就动机和成就归因

学霸的父母,重点关注都非成绩,而是孩子的成就动机和成就归因

作者: 宁木华 | 来源:发表于2019-02-08 19:22 被阅读39次

    过年了,亲戚们聚在一起,我们总会听见大把大把别人家的孩子:根本不需要父母操心,自己主动写作业,分析试卷,考试一流。更令人羡慕嫉妒恨的是,除了学习成绩好,兴趣也很广泛,甚至有好几项特长。于是父母们不禁感叹: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培养出“别人家的孩子”?再去取经,拿小本本记录下来的一条条的具体的诸如制定时间计划之类的经验,却发现根本无法照搬照抄,现学现用,只能仰天长叹。

    其实,我们观察到的成绩和分数,都是海面之上的冰山,是一种教育的结果。冰山之下,则是家庭教育观念和执行的教育措施,这才是最核心的东西。我们求取的具体的育儿经验也是如此,而我们要探寻的,则是具体措施背后的核心概念。

    其实,学霸的父母,重点关注的从不是成绩,在David.R.Shaffer所著的《发展心理学》提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成就动机和成就归因。而这两个概念极大的影响了孩子的学业成就。

    高成就动机更容易带来学业成功

    我们发现,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教,不同的孩子表现却不同,有的孩子学习更刻苦,就算是打扫卫生,也比其他同学更加卖力些。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说这些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有着强烈的成就动机。什么是成就动机呢?说的简单点,就是克服困难和取得优异成就的意愿。有的学生考85分就觉得很满意了,但有的孩子觉得考95分,还未完全到达应有的水平。有的学生觉得作业做完就完事大吉,有的学生做完之后检查一遍还得再给自己加额外的5道题。这就是差别。

    有的家长会问了,孩子的成就动机难道是天生的?如何才能让我家的孩子有高成就动机呢?

    其实成就动机由婴儿的支配动机发展而来。婴儿的成长过程,伴随着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支配愉悦,寻求赞许,标准应用。支配愉悦的阶段是没有自我评价的,玩一个玩具的成功与否并不会带来愉悦感或者受挫感,但随着成长,婴儿玩玩具获得成功后,会得意的把成果展示给身边的大人看,这就是寻求赞许阶段,而再长大一点,就有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我评价标准。

    哪些因素会影响成就动机呢?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认为儿童的依恋质量,家庭环境特征,父母的育儿方式这三个因素影响力最大。

    儿童的依恋质量主要可以分为这三种:安全型依恋,不安全—回避型依恋,不安全—矛盾型依恋。举个例子,当一个儿童感到有点害怕,四处寻找父母,看到父母露出幸福而愉悦的笑容,这就是安全型依恋;如果回避和父母重聚,这就是回避型依恋;如果一方面为重聚感到高兴,一方面又因为父母不在生气而拒绝相聚,这就是矛盾型依恋。我们说,在婴儿时期,为孩子创造稳定而安全的环境,让婴儿形成安全型依恋,有助于婴儿积极探索这个世界,养成高成就动机。

    而家庭环境特征影响也很大,在婴儿时期,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刺激,比匮乏的刺激,更能够引起孩子的寻求和征服挑战的欲望,满足个人对能力和控制感的需求。

    父母的育儿方式如果是强调独立的,并且为孩子设定一定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成就训练。并且在评价方式上,更加侧重于鼓励孩子的成功,而非侧重于批评孩子的失败。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高成就动机青少年的父母有三种品质:1.温情,接纳,即使表扬孩子的成绩。2.给儿童设定一定的标准并加以指导,确保完成。3.给儿童一定独立和自主空间,对于年长的孩子,给予发言权,让他们决定如何最好的战胜挑战达成目标。鲍姆林德将这种温情,坚定而又民主的抚养方式成为权威性抚养方式。

    更重要的是成就归因

    比成就动机更重要的一点,则是孩子的自我成就归因。简单来说,就是孩子认为自己成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说,成功的因素有四个: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我们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这四个因素可以归类不同,能力和任务难度是稳定的,而努力和运气是不稳定的。能力和努力是内在的,任务难度和运气是外在的

    不同的归因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这种稳定的因素,就不愿意迎接下一次挑战,如果孩子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为自己不够努力这种不稳定因素,那么只要改善这种因素,下一次挑战可能会成功。

    由成就归因得到的启发就是,家长在进行指导和鼓励的过程中,表扬孩子的能力,肯定孩子的努力,有助于孩子更看重自己的成就,而将失败归因成努力不够,从而让孩子下一次更加努力。当然,这样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一个孩子不愿意尝试,对成功不抱希望,长此以往,会形成习得性无助。那么最好的改善方法就是,无论是表扬还是鼓励,针对过程,而非个人。利用成就归因训练,引导孩子正向归因,激发孩子的动力和潜力。

    我们都羡慕学霸,但学霸并非天生,就算是智商极高的儿童,也需要后天家庭的养成。所以,与其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不如先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将自己先培养成学霸的父母。David.R.Shaffer的《发展心理学》对成就动机和成就归因的论述,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育儿之前先育己,要求孩子进步,自己却停滞不前,是没有办法搞好教育的。

    关于孩子学习,你有好的建议或者问题吗?欢迎留言讨论~

    作者介绍:华中师范大学本硕、现任省重点高中教师。专注于分享教育心理,学习经验,阅读写作等。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霸的父母,重点关注都非成绩,而是孩子的成就动机和成就归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so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