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98090/154059631f6d8960.jpg)
刚才看了季羡林先生的书:《人生边上的智慧》,里面有一篇是写母亲的。
他说自己从小因为读书的关系,得到的母爱是非常少的,直到母亲离世,最后一眼都只能看到黑色的棺木而已。很久以后的某一天,母亲附体在她人身上来看他之后,心中所有的思念才得以完全释放。虽然心知这种民间形式很假,但是感受还是非常真实的。
刚才收到母亲的消息,大致意思又要问我在做什么?要不要过去看她?说实话,心里更多的是烦,而少了一丝牵挂。
为什么我的心理是这样的?
我笑着跟母亲说,那是亲情的绑架,是你自己要我生小孩的,生完小孩之后,我只能这样了,因为情感的天平是必定偏向孩子的。
母亲听了也无语。似乎说得有道理,又觉得不完全对。可是,她没有反驳,她知道,每个人的人生,几乎都是这样过来的。
我自问,从小得到的母爱是很多的,在母亲身边,我永远有安全感,我小小的世界里,母亲一直是伟大和万能的。
但是,现在的我,极力用母亲爱我的方式来浇灌孩子,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自认为这种方式是正确的,苦恼的是,有了孩子,有了工作,有了家务,有了爱好之后,我再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给母亲了。
每次母亲问我,来不来啊?我就会非常愧疚。因为我无法像没有孩子之前那样用它的方式爱她。
于是,我开始见缝插针地满足她的需求。我只能见缝插针,我无法给她完整的需求。
于是,我尽力,但是,母亲,我告诉自己,我不能一味满足你的需求而不顾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也要告诉你:
好好爱自己,不要把太多的爱给别人;
好好爱自己,就是不让自己受委屈;
好好爱自己,就是爱我的具体表现形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