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下午,我去茶水间休息,无意间听到一位同事正在和应聘者视频面试。
先是一些常规的流程,自我介绍,对应聘此岗位的想法,当然最主要的就是与工作相关的经历。应该是与运营和策划相关的工作,我听到电脑那边儿一个声音清脆的女生将自己所做的活动策划和微信公众号运营一一道来。
没说完一项,那位同事都亘古不变地问一句,“这个活动最后达到了什么效果呢?那这篇推送的阅读量达到了多少呢?……”根据应聘者的回答,那位同事脸上呈现出或满意,或不可思议,或满不在乎的表情。
我很有耐心地听完了视频面试的全过程,当时心里就一个感受——这个社会,越来越在乎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做成过什么。
小时候,我们可能画不出完美杰出的作品,但每次学校里有画画比赛,父母和老师总是鼓励我们踊跃参加,他们说,重在参与,最主要的是学会专心致志地对待一件事。小时候,我们考试成绩不理想,为鼓励我们拿到更好的成绩,他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以成败论英雄,我们在别的方面也很优秀。
我们长大了,还像小时候一样,全神贯注地做一份报表,夜以继日地赶一份文案,竭尽全力地写一份策划,可是只要老板不满意,效果不理想,你的全神贯注,夜以继日,竭尽全力,全都变成邓紫棋的“泡沫”,化为虚无,不留任何痕迹。
社会从来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你做成过什么往往比你做过什么更有说服力,但“做成”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多一些“做过”,只有具有高数量的“做过”,才有更多高质量的“做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