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创伤案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汶川地震时,一位70多岁的老共产党员,先后救出了六个孩子,自己的两个孙子却遇难了。表面上,他很坚强,还在七一会议上作报告,说这是共产党员该做的;内心深处,却对孙子充满愧疚和自责,经常来我们的关怀站默默地坐着,半天不说一句话。
我和其他志愿者也默默陪伴着老人,等待老人开口。让我感动而意外的是,一天中午, 一群经常来关怀站玩的孩子们,突然自发地在老人面前一字排开、齐声给老人唱起歌来,老人老泪纵横,紧绷的肩膀柔软下来,终于把内心真实的感受吐露了出来。孩子的歌声,不仅直接打开了老人的心,还同时冲刷和清理了心中的创伤。
创伤不会被掩盖或遗忘,只有及时而勇敢地面对,才有修复的可能。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有心灵创伤呢?可以从情绪、认知、躯体反应和行为这四个维度上加以辨认:
情绪上,主要表现为害怕、恐惧,一些创伤性的画面会不断地闪回;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增加。认知上,自责、甚至怨恨自己,认为发生糟糕的事情是自己的错,有的人会遗忘创伤经历、有的人会抱有幻想,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有人会出现精神恍惚,难以集中注意力的情况。躯体反应上,头疼、血压增高、心跳加快、饮食失调、失眠、难以入睡、早睡或者容易惊醒。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容易激动,时而愤怒、时而焦虑,时而内疚等等;甚至表现为对喜爱的事情失去兴趣。
在修复创伤的方法上,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采取一些不一样的做法,这里有一些原则,适用于大部分情况——
第一个原则、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对一些人来说,需要从觉察自己内心深处的伤痕来达到这一步;对另外一些人来说,需要从停止逃避与自我欺骗来达到这一步。
第二个原则、还原悲伤。做到第一步还不够,还要能够让负面的感受流动。可能有效的做法是,记录自己的生活。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把想法写在纸上,是一种释放和慰藉,日记可以帮助你安全地释放愤怒、痛苦和悲伤。你也可以写下自我安慰、支持和希望的话,你会从这些文字中得到力量。
第三个原则、认清我们不可能得到补偿。放下得到“施害者”给予的补偿的心态,结合具体的自我疗愈的方法,才有可能真正从创伤事件中走出来。
第四个原则、给自己更多的时间。虽然我们说,经历3~6个月的疗愈期,人们往往能从心理创伤中恢复过来。但是完全复原的历程总的来说还是很长的,要放下“下周我就能去上班”、“明天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等类似的想法。
无论你是否经历过创伤,保持和提高心理弹性都是人生不可少的话题。你可以:
尝试建立社会联系:在人际关系中感受到温暖、安全与信任,增强自己的韧性。同时重新定位目标,面向未来,关注那些你可以改变的事情。还需要发展一些现实的目标,有规律地做一些可以实现的事情。你还需要照顾自己的需要和感情,鼓励自己参加能够放松自己的活动,有规律地锻炼身体。正常人经历了创伤等变故,通常都会经历一个周期的曲线变化。了解曲线当中每个阶段的特点,对自己更多一些耐心和爱心。
如果始终没有修复,很有可能是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人经历严重创伤事件后产生的精神疾病。事件发生后的三个月到半年之间,是自杀的高发阶段。关于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创伤后应急障碍,有一些症状帮你参考,请在文稿中查阅。
如果怀疑自己有可能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最好的建议是就医和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的帮助。应对轻度心理创伤的一些自我疗愈的办法可能有用,但对于严重的PDST,往往难以靠自己的力量治愈,盲目地寻求自救,有可能贻误治疗的时机,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