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闲来无事总还会去小区或者公园逛逛,见到最多的依旧是出来遛弯的老人,三两一起,一人一狗也不少。
想来也是能够理解的。
中学生即便是假期,大多也在补习,主科补不了,艺术自是不能落下,多才多艺总还能够更容易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全能型人才似乎唾手可得。
大学生虽不用补习了,大多还是习惯性的宅家里,大热天的,吹吹空调不好吗?即便出了家门,那也是三两朋友相约,自是独属于他们的青春光彩。
中年人一般有工作需完成,早出晚归已是常态。一回家,还得为家事操劳。即便得空了,躺下来看部剧,休息会儿更得人心。
老人年除了帮忙带孩子,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让日子一天天的流淌,保持身心健康,少让儿女操心。这里对老年人心态的解读还需作出明显的区分,更多是观念层面上的,无关乎价值判断。
将近一个来星期,还是能够明显感觉到城里的老人少了更多勿需有的观念束缚,能够更自在,自如的生活,把日子打发下去。
遛弯是他们最常见的消磨时光,与小区邻里产生连接,维护身体健康的方式。
饭前,在太阳未突破云层之际,约着三两好友一同去公园遛弯;饭后,跟着广场舞的曲调一起扭动起来。更多时候,只要天气晴好,总还会坐在小区的休闲长椅上静候时光。
遛弯所占的时间并不多,大多闲下来时干些什么呢?
养花,陪宠物,下棋,围着打扑克…
人还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能够让人产生短暂沉浸的感觉,心情不自觉地就好了。
整个小区,一个大的特色便是随处可见种着花的盆栽,美的让人难以设防。不知是这些花儿温柔了行人的心,还是主人对生活的热烈如泼墨般为这些花儿着上了颜色。
来往的宠物狗反倒成了装饰,即便这些狗狗的毛发一个个被疏得锃亮,飘逸而又丝滑,总觉得还差了点意思。
这便是城里老人日常度日的方式,他们要做的,便是让自己更舒心,更自在的生活。
奶奶作为农村老太太的一个典型,她自小就是从农村长大,直至现在才算是第二次出远门。
步行作为她一生中丈量土地最常见的方式,双脚踩在大地上让她感到无比的踏实。那片土地早已熟识了她,熟识她的一言一行,她的喜怒日常。
即便再次来到这里,那也是二十年后,变化怎会不大。一栋栋相似的楼房,纵横的出行路线,不时来往的车辆,让她极为不适应。这些不适是具体的,可见的,能够通过日常来慢慢适应。
可哪些无形的,束缚在头脑里的观念、礼俗早已生根发芽,成长为盘根错节的大树,紧紧将奶奶缠绕,裹紧,怎么也逃脱不了。
这段日子,奶奶最需要做的就是计划着如何消磨时光,日常遛弯式的锻炼自是成了必选项,它能够促进身体机能更好的代谢。奶奶每次还是不太愿出去,总觉得不太好意思。
她见到小区成群的老太太会自然地避开,她怕别人看见,更怕他人的非议。这在我们看来,似乎很难去理解,溜自己的湾,别人有啥好说的。
在农村,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她的行为举止都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给规训着,做事情要不逾矩便是从小习得的教养。遛弯本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可放在不同环境里也就被异化了。
遛弯,在村里便是吃饱没事做的活计,要被说闲话的。即便没事可做,大多时候还是呆家里,不然就是去村口的小巷坐着乘乘凉,唠唠嗑。
前者有了房屋的庇护,关了门,闲话是进不来;后者便是在相互间的拉扯中保持着一种平衡,处在闲话集散地,自是有了相对自由,可总有缺席的时候,保不成就成为闲话对象。
奶奶是不喜热闹的,很少去村里的闲话中心,平日在家的锻炼方式便是做农活,去菜园摘菜,收拾东西,总有干不完的活。自从身体出状况了,她才稍稍放缓了节奏。平日闲下来便在家休息,最多就是去好姐妹家坐坐。
现在让她整天好好休息,反倒不自在,总还得安排些细碎事儿。出去遛弯还是极不情愿的,连哄带骗的才行。
当然,或许我该忽略了一点,之所以不愿意出去,除却不熟悉的环境,不相宜得生活日常,最重要的便是同辈人间的沟通,那是独属于他们的时光密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