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已提前准备好,也已经高度凝炼了的年末大型会演材料,经我几天几夜加班,全部完美出炉了,也已经发给外协主持人熟悉了。但一大早晨,还没到达单位,就又接到通知,要做修改,还要再增加项目。一把手还直接放话,颁奖词要硬气,大气,有力度。
我已经筋疲力尽,在发给主持人后,我就长长舒了一口气,再也不想为其增加或删减了,我的最后一口血已经在此期间全部用完。我懵了也傻了,更是很气愤,什么事情都是朝令夕改,已经开会好几次共同研究制定下来的东西,领导者头脑一热,说去掉就去掉,说增加就增加。他们从来不考虑文字撰写者的辛苦,他们一句话的事,撰写者要推倒多少重来?又有多少心血打了水漂?最关键的是,在时间紧任务重、上挤下催的情况下,还要把最有气势、最能打动人心坎、琅琅上口的华美句子马上拽出来,恰到好处地用上去。他们把我当成了机器人,只要插上电,一摁开关,大脑立刻就飞速旋转起来,好词好句不分昼夜源源不断而来,那我估计得用10万伏电池才能带动起来。
我内心不舒服,而领导者们却认为,多简单的一件事,不就是几句话么,吃一顿面条的时间不就解决了吗?这就是我现在工作中的尴尬处境。为公司上千口人量身订做嫁衣,而对镜审视一下自己,是最狼狈不堪的那一个。有时,忙想工作来,为防止思路被打断,甚至不修边幅,顾不得形象。
可能,我的想法偏激了。但也代表了一点文字撰写者的心酸。私营企业,都是以赢利为目的,赚钱才是王道。只要谁能赚钱,拉动企业经济飞速增长,那谁就是功臣。所以,那些销售之王、精英标兵每次一出现在公司都会是众人捧月,光鲜亮丽的,香车宝马、高档衣饰是他们的标配。总之,走路都是雄纠纠气昂昂的。而我们搞文字的,大多谦逊礼貌,温和谨慎,请女朋友吃顿大餐要搭上自己一个月的小餐。我们的精神世界是极其丰富的,物质世界是不能为外人道的。
说起文化,讲起诗词歌赋,我们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而面对女朋友一个奢侈品也许我们就会捉襟见肘。这就是所谓的文化人,灵魂很高尚,现实很骨感。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文化人前仆后继地走在这条路上呢?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都是学富五车的“文化人”,毛主席的“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是多么得气壮山河?周恩来总理的“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更是激励多少中华儿女的壮志豪情?我陷入了沉思,随后,种种焦躁与负面情绪统统倾泄而出,思维又敏锐活跃起来。
带着飞扬的激情,再次扎进了我的年末材料堆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