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导这部片子,故事讲得匆匆忙忙、潦潦草草。 当然,你肯定知道我说的是哪一部——最近上映的《芳华》。 观影之后除了女演员在练功房里细长的大腿、优美的身姿,浴室里具有年代感的内衣内裤,满屏幕的绿色军装、军区文工团的青春洋溢,以及近六分钟左右的战斗场面血肉横飞外。我可能记不住什么具体的故事情节了。两三句话让我陈述这个电影关于什么,我可能还要花个二三十分钟组织一下语言,才能梳理一下整部影片的内容。
《芳华》上映被定义为战争、剧情类影片。但在电影前半部分轻松愉快的展现着男女文艺兵的日常生活,青春里男欢女爱的点滴喧闹,我觉得都可以被划分为青春怀旧系列的文艺片了。我从不忽视冯小刚的才华横溢,也不否认他在电影行业做出的成绩。但是这部作品,故事讲得太逊色了。我不是说《芳华》不是个好故事,我是说《芳华》没有好好讲故事。正因为《芳华》是个好故事,所以才遗憾它没有被好好讲出来。 这部影片居然使用了画外音借用另一女角的口吻陈述着影片想要表达的深邃之处。“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不知道是严歌苓在小说里所描写和表达的太过于细腻,给冯导在电影里的表现手法带来了局限性,还是有意为之。总之,我感觉这种画外音的使用,让这堆原本已在镜头前抢尽风光、夺尽眼目的“美少女战士”(军工团文艺兵)又对核心人物“何小萍”的建立增加了一个难度。
故事整体缺乏一条清晰的主线,情节牵强。一句话受腰伤就让“文艺骨干”变成“道具技工”,一个邓丽君的磁带就引发了“活雷锋”变成“耍流氓”,没有交代就转到前线战场,让受了腰伤糟了冤枉的文艺兵丢掉一条胳膊。为了让何小萍和刘峰进行融合,就把穗子排到了前线做战地记者遇见何小萍。
文工团解散之后,对人物的去向交代也特别匆忙,一直在使用文字打标,然后创建了一个偶然的街角相遇,然后又直接交代刘峰和徐小萍走到一起,两人过着平凡的日子。影片的结尾竟然也采用画外音这种方式陈述主题。“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原谅我不愿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就让荧幕,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让我感到好似一篇开学典礼上的校领导报告,主题是青春洋溢、积极奋进,报告结尾总要套路性地说些“青春无悔、激流勇进”之类的话来用来回扣主题。
《芳华》的故事选取在1970年后的时代背景,大环境里,经历文革后期、1976年三位领导人逝世、唐山大地震、粉碎四人帮、自卫反击战等社会节点。在小环境里,它包含着正直青春芳华的文艺兵的集体生活、日常训练、部队慰问演出、年轻人青涩的爱情、文工团解散的难分难舍。但这一百四十分钟左右的电影里根本无法承受起这么多的元素。《芳华》的题材很好,角度选取的也很好,但是故事的表达有明显的问题,感觉交卷后像一篇散文,没有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