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知途乐旅行·在路上行者荟
我的环球旅行随笔:安全篇

我的环球旅行随笔:安全篇

作者: 雷澈 | 来源:发表于2017-12-26 17:56 被阅读0次
小弟我于2017年7月到11月,花4个月时间完成了一次简短但连贯的环球旅行。从杭州出发,到北京乘坐国际列车,横穿蒙古国,来到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然后从伊尔库茨克开始,一路向西,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走走看看,来到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从圣彼得堡飞到伦敦,从伦敦开始,按基本四五天一个城市的节奏,在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游荡40余天。然后,从伦敦飞到巴黎,绕地中海逆时针转一圈。先到巴黎,再去巴塞罗那,然后去罗马,之后去德国柏林、杜塞尔多夫、科隆、埃森等地,再之后从柏林前往阿姆斯特丹,最后从阿姆斯特丹途径冰岛、飞往纽约。在纽约呆几天,接着去匹兹堡暂住两周。最后,从匹兹堡,途径波士顿、北京、上海,一路回到杭州。达成连续绕地球一圈的成就,虽然人困马乏,但是认识了一些有意思的人、学到了一些有意思的历史、看到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故事。

为这次环球旅行做计划时,很多人告诉我:在俄罗斯小心些,莫要惹喝醉的战斗民族;在法国、德国等地小心些,欧洲不少国家有难民安置问题,社会治安不稳定;在西班牙小心些,加泰罗尼亚正在闹独立。每天在国内外新闻媒体上看各种恐怖袭击、社会动乱的报道,我也不免有点惴惴不安。当然这些惴惴并未动摇我走上旅途的决心,因为我觉得,在各国局面总体稳定的情况下,仅因为一些个动乱事件就裹足不前,未免胆子太小。即使窝在家里,也能时常看到交通事故、火灾等意外事件的报道——确保安全的正确办法应该是提高安全意识和防卫能力,而不是足不出户。更何况,“冒险”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吸引力,常常让人难以抗拒。我的偶像之一王洛宾,26岁时就能在军阀割据的中国,独自一人走遍大西北采集民歌,甚至以布衣之身跟青海军阀马步芳成为挚友。先辈风骨,高山仰止。

伦敦国会大厦旁,泰晤士河上霸气侧漏的街头艺人

环球归来,回顾各国旅程,对治安问题的看法是,适当注意即可,完全没有网络上说得那么可怕。意外事件当然是会碰到的,那就像是菜肴上的胡椒粉一样,成为记忆中有意思的一些小故事了。

我的安全经验

独自出门旅行,在安全上需要考虑的不外乎财产安全、人身安全两点。关于这两点我各有一些经验教训和看法。

财产安全

在财产安全上,个人的一些思路和经验是:

首先,理清个人物品优先级,什么东西可以丢,什么东西绝对不能丢。个人觉得,国外旅行,绝对不能丢的只有护照,其次是钱包手机,然后才是相机、现金、ipad、kindle、衣服及各种杂物。充电器、洗漱用品、拖鞋、雨伞之类,购置方便、价钱不贵,丢失损失不大;护照丢失比较麻烦,旅途基本提前结束,还没法直接回国。保管好护照挺重要,有的国家据说有假警察检查证件、趁机扣留护照要挟付钱云云,我虽没遇到过,但以防万一,提前准备了一张护照复印件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其次,通常情况下,青旅有储物柜,酒店有保险柜,那些绝对不能丢的东西,不随身携带时,放进储物柜或保险柜锁好。有的青旅储物柜不提供锁,旅行出发前最好自备一把。民宿可能没有储物柜,如果住独立房间,锁好房门即可;如果在民宿跟他人合住,且不放心财物安全,还是把钱包护照手机随身揣着吧。

罗马河边树上一只鸟的剪影

再次,出门不要带太多现金,带一些现金、和一张全币种visa卡即可。中国游客之所以给大家“人傻钱多”的印象,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国人习惯于在出国旅行时,把预算全部兑换为外币现钞带在身上。这样其实不太安全,容易被偷被抢。何况环球旅行要途经多个币种国,让我怀揣卢布英镑欧元美元出门,显然是不现实的。美元基本算是全球硬通货,在各国都可兑换当地货币,有时比取钱还划算。所以通常出国旅游,换一些当地货币,再带一些美金,加上信用卡,足够了。

我在国内做准备工作时,兑换了一些卢布和美元。卢布基本在俄罗斯够用。美元不多,5张100美金钞票,和一些零钱。美元主要用来在进入新币种国时应急,比如入境后兑换一点美金、用于支付前往住处的交通费之类。现金不够时,找银行取钱。大部分时候,我都刷visa卡。整个欧洲,在超市、餐馆、博物馆、公交系统等处,刷卡消费都很方便,visa卡免密支付且无手续费,掏出卡靠近感应处,“滴”,扣款成功,甚至比支付宝还简单。当然,如此一来,visa卡务必要收好,若是信用卡被盗,请马上挂失。欧美小偷们在几分钟内能够刷掉的金额是令人震惊的~

在此基础上,我还特别留意把现金分开存放,钱包、衣服口袋、背包内的隐蔽夹层,各放一些。我甚至在洗漱包侧边口袋里塞了200美金。整个行程,洗漱包始终被我随意地扔在青旅民宿住处的床脚边。可能别人看到包里乱糟糟的牙刷毛巾香皂刮胡刀,都不会想到里面有钱吧,所以即使我的牙膏被偷了一次,这200美金始终安好。最危险的地方果然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柏林东边画廊有不少有意思的涂鸦,那副著名的“兄弟之吻”当然也看到了

最后,在人多拥挤的地方,比如公交车、美术馆、广场、市场,小心扒手。跟我一起游俄罗斯的哥们C,就在圣彼得堡遇到了俄罗斯神偷光顾。

那天我们在冬宫博物馆待到闭馆,高高兴兴乘公交车返回。公交车挺挤,我们只能站着,中途涌上来一群人,直接把我们挤到窗户边上。车行进到第三站时,我隐约感到有人在掏我的外套右侧衣袋。用手一摸,拉链已经被拉下来。这口袋里放着充电宝和充电线,还没有被偷。我的护照和钱包都在外套左侧胸前内侧口袋里,也是安全的。我拉上拉链,往右前方一瞪眼,一个穿花衬衫的俄罗斯小胖子立马欲盖弥彰地扭头看往其他方向去了。

圣彼得堡,冬宫广场

我跟C说:车上有扒手,我们赶紧下车。下车以后,我跟C讲了简单情况,让他也检查下。C胸前背着一个小挎包,钱包护照在挎包里;手机放在裤兜里,所以在公交车上他一直手插裤兜,跟我一样。C打开挎包一看,护照钱包均在,掏出钱包一看,身份证现金也在。

我们步行一公里回到青旅附近。找了家俄罗斯餐馆,正坐下准备点菜,C手机上突然收到信用卡消费的提示信息。急忙把身前挎包里的钱包重新拿出来检查,发现除了身份证和现金,两张信用卡和一张储蓄卡都不见了。手忙脚乱挂失。但是短短几分钟,已被刷掉2000美金。这顿俄餐吃得味同嚼蜡,C随便扒了两口就赶回青旅处理盗刷问题。——还好及时止损,跟银行及时沟通,基本上所有钱都追了回来。之后再说起这事,我们都当作一次奇怪的冒险一般,付之一笑。唯一遗留的感慨或疑惑,是这位俄罗斯神偷到底如何做到的?难道他在我们毫不觉察的情况下,完成了打开挎包、拿出钱包、偷走信用卡储蓄卡、放回钱包的一系列操作,还顺手把挎包拉链给拉上了?

人身安全

我在剑桥青旅遇到过一位精神矍铄的上海老爷子,带着老伴环游世界,每年有至少4个月时间在国外。老爷子说起自己的旅行心得,告诉我,欧洲治安不好,所以他尽量早上晚点出门,晚上早些回住处,这样就能基本确保安全。

剑桥康河,以及河上的游船。初到剑桥,在火车站外面就被一些人搭讪,说他们是大学生,正在做一个勤工俭学之类的游船项目,坐他们的船更便宜云云。敷衍了两句直接走开,放好行李在剑桥逛了逛,又遇到好几拨类似的人,这才发现,这些老哥们应该就是做游船生意的人而已,所谓勤工俭学都是揽生意的套路~

老爷子的心得很实在,但是值得商榷,比如“早上晚出门”,一般来说,想要避开坏人不用早上晚出门,早上坏人通常都在睡大觉呢。据我个人经验,只要避开特别拥挤的场所、特别乱的街区、不主动惹麻烦,环球旅行的个人安全是绝对没问题的。晚上要不要早点回住处其实因人而异,看场戏或者泡泡吧,都容易玩到深夜,只要在回来的路上稍微小心一些就行了。我在罗马青旅的一些室友,到罗马的目的甚至单纯就是为了过夜生活,他们每天睡到下午4点起床,拾掇干净出门,玩到第二天早上回青旅,倒头就睡,也没见得出过什么意外。

为了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可以做一些准备措施。比如,在抵达一个国家前,查清楚该国中国领事馆的所在地、联系电话,写在纸条上随身携带。再比如,提前到网上查一下某个国家、城市或街区,治安状况到底怎么样,需要注意什么事情等等。作为一个到处旅行的过客,跟谁都没有根本利益冲突,通常也不会被特别为难或针对,遇到事情不要慌张,冷静面对、沉着应付就好。

卢浮宫展厅窗户边精致的雕塑

真要说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增加一点狼性,别“太有礼貌”。不止中国、整个东亚的文化传统都强调礼让谦逊,遇到陌生人先陪个笑脸,遇到意外先主动说对不起。跟文明社会的人打交道,这种习惯当然是挺受欢迎的;但跟一些不那么文明的人打交道,太温柔容易被欺负,还是换上一副冷漠扑克脸、强硬自信一点的好。比如在巴黎,在很多著名景点附近,都游荡着各种来路不明者。有的会笑嘻嘻靠近你、往你手腕上系红色丝带,系好了就要钱,不给钱不让走;有的会假装学生问你“Excuse me. Can you speak English?”,想方设法把你往骗局里面带;有的更简单粗暴,看准了手机、相机、背包,伺机靠近、伸手抢夺、转身就跑。对付这类人的处理方法很简单,不要过多纠缠,冷冷地扫他们一眼,转身走开就好。至于我自己,我只要几天不刮胡子,带上墨镜和黑色包头帽,看上去跟打手痞子没太大区别,所以我不惹人就算了,一般没人惹我。

一些奇怪经历

来自莫斯科的传销工作者

初抵莫斯科,我和同行哥们到青旅放好行李,上街觅食。步行到TripAdvisor推荐的一家菜馆,发现正在停业装修,饥肠辘辘走进附近的肯德基,买了些炸鸡汉堡据案大嚼。结果在这里我们居然遇到了俄罗斯传销骗子。

整个过程是这样的。当时,我们正在肯德基啃鸡腿,用中文讨论昨天dota2国际邀请赛的赛况。一个矮矮胖胖的俄罗斯中年人端着啤酒从旁走过,突然停下来用蹩脚的中文说了句:“你好?”

我以为这是个友好的俄罗斯人,就用英语随便招呼了下。毕竟在路上已经遇到过一些这样的人,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还是挺感兴趣的。

没想到这毛子老实不客气,一屁股就在我们桌旁坐下了。刚开始大家一边吃喝,一边有一搭没一搭聊天。后来我们随口说了句自己是IT行业的,胖老兄突然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笑眯眯地用英文说:我的公司做了一个网站,在你们中国能赚very very big big money。我英语不好说不清楚,你留个电话给我,明天我叫一个翻译,再跟你联系。咱们找个地方好好聊聊,我给你看下我们的产品。——一边说一边掏出一支笔和一张餐巾纸往我手里塞。

我随便编了个名字写给他。实诚如我也没那么傻,不弄清楚状况就跟他走,万一被抢走护照之类,可就不好办了。至于他的网站和“big money”,我们表示不感兴趣,尝试转移话题。没有用。刚开始还显得醉醺醺的胖老兄,此刻突然精神起来,操着别扭的英语说个没完,不停把话题往“big big money”上引。见我们埋头吃喝不理他,他尤不放弃地问,你们一个月能赚多少钱?跟我合作,一个月能赚一百万美金,怎么样,有没有兴趣?——OK that's it. 他这句话一说完,我和哥们抓起没吃完的汉堡鸡腿,起身走人。临走前我面色严肃地盯着胖老兄问:哥们你这网站厉害啊,到底是做啥东西的网站啊?胖老兄眯着眼半晌不说话,过了会突然动了一下说:对不起我刚睡着了,你说什么来着?我笑了笑没说话,径自走了。

莫斯科的路边雕塑,具体纪念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我已经忘了,不过这个沉重大气的背影,至今让我印象深刻。至于雕像左右两侧护法的两只鸽子,那是属于意外入镜了
海德公园奇遇

一个周六的下午,我在伦敦步行半日,来到海德公园,坐在长椅上休息。我坐在长椅左边,掏出手机跟待在国内的女友微信语音。语音到一半,一个人走到长椅右侧坐下。我以为是个普通游客在休息,没有抬头搭理他。又过了二十分钟,电话打完,我起身准备离开,这人突然开口把我叫住。我转头打量,说话者是个黑白混血的年轻哥们,穿一身整齐的潮服,提着个小潮包。他带着尴尬的笑容、用一口地道的英国口音问我:我是曼彻斯特人,这周刚来伦敦,现在想回家去,但是手机摔坏了,身上没有现金,你知道有什么地方可以请求帮助的吗?

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

我坐下跟他聊了两句,他给我讲了他的故事。他说他是家住曼彻斯特的饶舌歌手,这周开车和女友一起来伦敦看望她父母。结果这次见面很不愉快,他昨晚跟女友大吵一架,女友连夜开车回了曼彻斯特。他的钱包在车里,手机在吵架过程中一时激动扔地上砸坏了。身上仅剩的现金,也被他昨晚在酒吧借酒浇愁喝光。他上午刚从酒吧出来,一宿没睡,买完一瓶水后身无分文,这会正在想办法回曼彻斯特。

我再打量了他一下,发现他手上确实捏着半瓶水、和一只已经摔裂的htc手机。我说,你可以问一下公园里穿黄色背心的工作人员;公园这一侧门外就是地铁站,你可以去地铁站问问工作人员和警察;也可以去警察局求助试试。

他说:我今天到现在什么东西都没吃,这些地方已经都去过了。我去过长途巴士站和火车站,问他们能不能免费载我一程到曼彻斯特,被工作人员拒绝了。我找过出租车公司,问他们是否愿意先把我送到曼彻斯特我的公寓,然后我再付他们车费。出租车公司表示,伦敦到曼彻斯特太远,我至少需要预付一部分车费才行。我去过警察局。警察让我打电话联系自己的亲人。我不记得父母的电话号码,手机又摔坏了。唯一记得的号码是我叔叔的,不过他在迪拜,跟英国有时差,打过去没人接。警局的人告诉我,他们要等到周一工作日才能处理我这个问题,但是今天周六,我想今天就回去。要是今天回不去,问题就从“怎么回曼彻斯特”变成“怎么在伦敦露宿街头”了,我是个有自尊的人,我不想露宿街头。

我说,那你怎么会跟我求助呢?很奇怪呀,我只是一个背包穷游的过客,不是英国人。

他一脸尴尬且郁闷地说:我今早从酒吧出来时,以为能很轻松地获得帮助、回到曼彻斯特。然而现在我几乎已经绝望。通常我是不愿意向人求助的,伤我自尊。更伤我自尊的是,今天我在伦敦街头向一些英国人求助,他们看到一个陌生人向他们寻求帮助,居然都会先一脸怀疑地把你从头看到脚,然后一脸怀疑地径直走开。我是个挺慷慨的人,以前在曼彻斯特,如果有流浪汉问我要几十镑解决燃眉之急,我随手就给了。但是今天在600万人口的伦敦,居然连一个愿意听我把话说完的人都没有。——说完这些他看着我说:不管最后你愿不愿意帮我,你能听我把话说完,我就很感激了。

牛津的街头艺人,演奏得非常棒、非常投入。有时候看到这类街头艺人,我会忍不住感慨:花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学小提琴或吉他等等乐器,最后却只能在街头即兴表现混口饭吃,真的值得吗?可能,也许比起每天点卯的枯燥乏味,他们更在乎生活的自由吧。更何况谁说街头艺人的收入就一定低呢~

我说,那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比如说你需要别人怎么帮你?

他说,我去一个长途巴士站问过了,一张从伦敦到曼彻斯特的长途巴士只需45镑。你如果能跟我一起去巴士站,帮我买一张票,我会非常感激,之后我也一定想办法把钱还给你。

我想了想,把右侧裤兜的零钱全掏出来递给他,站起身说:兄弟,这是我身上所有的钱,我只能帮你到这里。至于跟你一起去巴士站的事情,对不起,我想了想觉得不愿意。——说完这些话我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至今我仍不确定这哥们到底是不是骗子、我到底做得对不对。仔细回想,让我做出这个决定的是一些细节。比如他为何这么巧地刚好找上一个外国人寻求帮助;比如英国和阿联酋时差只有4小时,他怎么会刚好打不通远在迪拜的叔叔的电话;再比如,我一开始跟他聊天时,说道自己来自中国,他立马笑眯眯地用带口音的中文说“你叫什么名字”,我问他在哪学的中文,他说他叔叔在迪拜有一些中国客户,他跟那些客户聊天时学到的。不管怎么说,他讲的这个逻辑严密的故事还是带给我一些感触,希望他顺利返回曼彻斯特。

相关文章

  • 我的环球旅行随笔:安全篇

    小弟我于2017年7月到11月,花4个月时间完成了一次简短但连贯的环球旅行。从杭州出发,到北京乘坐国际列车,横穿蒙...

  • 我的环球旅行随笔:语言篇

    小弟我于2017年7月到11月,花4个月时间完成了一次简短但连贯的环球旅行。从杭州出发,到北京乘坐国际列车,横穿蒙...

  • 我的环球旅行随笔:作息篇

    小弟我于2017年7月到11月,花4个月时间完成了一次简短但连贯的环球旅行。从杭州出发,到北京乘坐国际列车,横穿蒙...

  • 我的环球旅行随笔:头发篇

    小弟我于2017年7月到11月,花4个月时间完成了一次简短但连贯的环球旅行。从杭州出发,到北京乘坐国际列车,横穿蒙...

  • 我的环球旅行随笔:交通篇

    小弟我于2017年7月到11月,花4个月时间完成了一次简短但连贯的环球旅行。从杭州出发,到北京乘坐国际列车,横穿蒙...

  • 我的环球旅行随笔:搭讪篇

    小弟我于2017年7月到11月,花4个月时间完成了一次简短但连贯的环球旅行。从杭州出发,到北京乘坐国际列车,横穿蒙...

  • 我的环球旅行随笔:住宿篇

    小弟我于2017年7月到11月,花4个月时间完成了一次简短但连贯的环球旅行。从杭州出发,到北京乘坐国际列车,横穿蒙...

  • 我的环球旅行随笔:行李篇

    小弟我于2017年7月到11月,花4个月时间完成了一次简短但连贯的环球旅行。从杭州出发,到北京乘坐国际列车,横穿蒙...

  • 我的环球旅行随笔:意外盘点篇

    小弟我于2017年7月到11月,花4个月时间完成了一次简短但连贯的环球旅行。从杭州出发,到北京乘坐国际列车,横穿蒙...

  • 我的环球旅行随笔:火车交友记

    小弟我于2017年7月到11月,花4个月时间完成了一次简短但连贯的环球旅行。从杭州出发,到北京乘坐国际列车,横穿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环球旅行随笔:安全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suj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