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Feelings》 (二)

作者: 我是被夏大的 | 来源:发表于2018-04-24 20:26 被阅读19次

    2018.04.24.

    哈喽大家好,我来更新啦。

    这次开始打算改变一下策略,之前的想法是每次更新一个完整的章节,因为我自己在读中文书的时候是没办法读到章节一半停下来的,因为会很不爽啊有没有。

    但是由于翻译加理解加写文全部加起来真的要花太多时间,比如我今天的这一个小节,书上加起来一个正反面都不到,但是只翻译就用了2个小时,然后整理脉络,把一些直译很奇怪的地方梳理成意译,再举例子写自己的感受,又用了将近2个小时。虽然看着只要一小节,但是加起来要半天的时间。

    所以决定以后每次更新一个小节,这样更新频率也可以快一些啦。

    另:我放的图片是没有注释的,这样大家看得清楚些。不认识的单词就自己动动手吧,哈哈~

    谢谢大家~~


    科学实验

    Pavlov教授做了一个实验,每次给狗喂食的时候都会响铃铛,时间久了之后,只要铃铛一响,即使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狗也会流口水。

    Join Watson 把这项试验用于测试人类行为。起初他让一个孩子触摸实验室大鼠,孩子完全不害怕,后来每当孩子去触摸大鼠,他就用锤子去砸大鼠,孩子被吓的大哭。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不仅在看到大鼠的时候哭,甚至在看到所有有毛皮的动物的时候都会哭。(求这个孩子的心里阴影面积)

    Join 把这个原理应用到了广告,他给广告服务机构写了一封信说很多对顾客有效的广告的关键不在于理智而是情绪(这里我理解为理智购买和冲动消费)。他建议广告人告诉顾客这件物品可以解决他的痛点,预防害怕发生的情况,召唤她们内心深处的感情,或者让她们产生不安,或者满足他们日常生活习惯的需要。

    Join在1920-1930期间一直使用这种方法,那时是报纸和广播的时代,自从电视出现,这些广告就变得更复杂和有效了。Join在1920-1930期间一直使用这种方法,那时是报纸和广播的时代,自从电视出现,这些广告就变得更复杂和有效了。


    其实仔细想想,现在的广告大多也都是这样,无论是生活用品,书籍,或者现在的知识付费,都在强调:

    痛点:人们的恐惧(职场焦虑,人生的意义)

    爽点:人们的什么需求,你能够及时满足(外卖,同城快递)

    痒点:满足用户想象中的自己(旅行,明星同款衣服)

    在最开始的知识付费阶段,我几乎是每看到一个课程就动心,就购买。希望学完了课程就可以像老师那样收入百万,成为人生赢家。他们的课程介绍里也的确列举了太多自己的例子,其他学员的案例,促使我们要么冲动消费,要么在自以为的权衡下“理智消费”。

    当然了,部分课程是对我来说是非常受益的,但是也有一部分课程真的说“骗钱抢钱”都不为过。现在我再报名课程的时候,除了看课程简介,更多的是去思考我是否真的需要这门课程,我是否有时间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有所收获。

    所以,在面对五花八门的广告时,一定要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是否真的对自己有益。


    后来,有一个叫Solomon的人还给大家展示了反应是可以被改变的。例如:只要在一系列的节目里改变单词的属性就可以。当他给参与者展示积极的词汇时,他们就会给出积极的评价,当他把“嫉妒”放在第一个,把“聪明”放在最后一个时,参与者就会给出消极的评价。

    研究显示,人的记忆也是可以被控制的,当你问一个人问题时,他的回答里会改变某些细节,甚至让他想起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情。

    广告人不满足于模拟情感或者我们的想法, 他们通过不断重复企图给我们强化一些印记。越多的人强调某一个标语或者“论据”,我们就会越熟悉这个标语,时间长了,它就会潜移默化到我们的脑海里。不幸的是,这个“外衣”经常有,所以这些读者和听者没办法加入自己的想法在里面。同时,人们把别人的想法嵌入到自己的脑海里,就像把磁带放入录音机里,并且在需要的时候按一下回放键。在并未思考的情况下就接受了很多想法,尤其是亲近的人和活跃在大众眼前的人更容易以这种方式植入他们的想法给我们。

    自媒体大号经常会集体“作战”,我关注了很多自媒体大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好几个自媒体号推送同一篇软广,甚至连标题都一模一样。或者某一个广告推送会分批进行,今天在这个号上推,明天在另一个账号上推。当很多个你很信任的账号推同一个产品的时候,你就会相信这是个很不错的东西。我在自媒体号上买过不少东西,说实话,产品各有好坏,当然了,这不能说是自媒体人的不好,就像奶粉有三聚氰胺不能怪在明星头上一样。

    但是这种一次又一次的刷屏刺激就会促使你相信,促使你产生购买行为,时间久了之后,你甚至都懒得查同品类其他产品了,心想买哪个都差不多,不如支持一下我喜欢的自媒体吧,毕竟码字不容易,哈哈。

    其实买东西还只是一方面,我觉得最可怕的是文中讲的

    “把别人的思考结果当作自己的思考结果,并且在需要的时候不加思考的拿出来”

    这太可怕了。

    因为每个人的经历,认知,想要得到的结果都不一样,如果只一味的拿别人的结论来用,就好像上学时候抄作业,答案是不错,但是考试你还是不会做。(额,我住校的时候没少“借鉴”别人的答案,哈哈)

    而且当你只记一个结论时,它就限定你只能在某个或某几个特定条件下才能用这个结论。可是如果你自己有思考的过程,每次思考都能从多个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时候你才真正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再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报了很多课程,有些课程我觉得是真不错,老师讲的浅显易懂,特别容易实践,可是也会有其他同学表示学不懂,说似乎做不下去。

    同样的,有的课程我觉得讲的一般甚至很不好,连个赞都不愿意点,并且暗暗决定再也不买这个老师的课,但是就会有同学在群里对老师表达感激感谢,让我连连怀疑是不是自己水平不够。


    所以,独立思考能力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就好像或许看这本书的你有其他不同的理解和见解,和我的有很大差异,这都可以。

    最怕的是看了很多,却一直在被动的接受别人的想法,这样学习,吸收,应用都会慢很多。

    希望拥有这种能力,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恰恰天蓝:“把别人的思考结果当作自己的思考结果,并且在需要的时候不加思考的拿出来”太可怕了!
        独立思考的人太少了,独立思考真的太重要了!:+1:
      • 57440c3345c3:up主加油,写的很棒哦

      本文标题:《Beyond Feelings》 (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gj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