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某项工作执行不力,被老板在微信群里批评。五味杂陈,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回家后跟老公孩子说话没好气色,上班后因为些事情沟通不畅,又明显表现出恼火和不耐烦。我很清楚是处在一种情绪当中,便说自己“我今天‘踢猫’了。”
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了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因为糟糕的心情或不满的情绪的传递,有些人便成为了最终的莫名其妙的“受害者”。据说,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疾病。
好吧。“踢猫”就是有病,我知,得治。
我小时候还有“批林批孔”的口号,“克己复礼”是被用来批判的,小时一直没搞明白这四个字的含义,后来“自学”了点《论语》,才知道这是指约束自己、达到“仁”的境界的一种修养方法。遇事从容,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方为“仁”。把坏情绪传染给别人,显然不是克己,复礼。
“克己”便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的前提了。窃以为。
想起一则关于禅的故事。有位僧人外出云游,把自己喜欢的兰花交给弟子,嘱咐弟子要悉心照料。谁知弟子疏忽大意,一晚狂风大作把兰花吹了个七零八落。弟子忐忑不安等师傅回来,准备接受责骂。高僧云游归来,得知缘由,只淡淡说了句:我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
小徒弟顿时开悟。法号丁非丁或卯非卯。
转换一下人生的场景。职场、商场虽说也是现代人修行的“道场”,在追求效率、业绩、利润等等的市场压力下,时时保持豁达的高僧的心态和风度,多不易。因为个人(小徒弟)疏忽没有完成领导(高僧)交给的任务,你不自我检讨自我反省,难道还要师傅说:我不是为了生气才开公司的……吗?
这样一想,就觉得即便是师傅责怪,也觉得是理所应该的了。我在家生气的时候,我闺女都会用这三句话“教育”我: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处罚自己;生气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处罚别人。
在职场上受到批评在所难免,心情不好可以理解,但又有什么好生气的呢?!要是一生气,再踢猫,把坏情绪传染给别人,就更不好了。
记之,为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