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海外敦煌简友好文互动专题孙子兵法读书
《孙子兵法•九地篇》之三,九地理论的本质在于人情之理!

《孙子兵法•九地篇》之三,九地理论的本质在于人情之理!

作者: 读史明智慧 | 来源:发表于2022-03-18 20:51 被阅读0次

【读经典】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

简单翻译下:进入别国的作战规律是,侵入得越深,军心就越稳定巩固;进入得越浅,军心就越容易懈怠涣散。

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简单翻译下:离开本国进入敌境作战就是绝地,四通八达的是衢地,深入敌国纵深的是重地,入境较浅的是轻地,背有险固前有隘路的是围地,无路可走的是死地。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简单翻译下:所以在散地上,就要让军队万众一心;在轻地上,要让阵营紧密相连;在争地上,要迅速抄到敌人后面,抢先到达;在交地上,就要谨慎防守;在衢地上,就要巩固与邻国的结盟;在重地上,就要补充军粮;在圮地上,就要迅速通过;在围地上,就要堵塞缺口;到了死地,就要向大家显示死战的决心。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简单翻译下:所以士兵的心理是,被包围就会竭力抵抗,迫不得已就要奋勇战斗,深陷危境就会听从指挥。

【写心得】

孙武专门用篇幅论述了“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的“人情之理”,强调在不同的地势要掌握士兵的心理,因为从个体而言,心理决定战斗意志,战斗意志决定战斗力!

所以开头就提出“深则专,浅则散”,进入敌境后就只能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这也是孙武提出轻地、重地、散地、争地等九地形态的原因,实际上就是以人心为主,加上普遍的心理对地理位置的影响,而形成的军事科学地势分类。

孙武一直把战争看作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是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基础的,而这些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特别要注意的是绝对力量占优势的一方,往往在特定地区、特定地形之下,它的优势也可能转化为劣势,因此孙武重点提出了“九地”的理论,这也是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重要的决定因素!

【谈体会】

实际上不光战场上是这样,人生亦是如此。在人生旅途上,不管每个人掌握资源的多少,都会有遇到良机的时候,聪明的人往往会牢牢抓住它。同时也有一些人坐拥大把资源,却肆意挥霍,结果把优势变成了劣势。

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时刻留意身边的变化,有时候小事中都可能蕴藏着机会,要学习孙武对军事的研究精神,懂得对周边环境、形式、人缘深入分析,保持对事物的敏感度,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成功的机遇。

当然除了对“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关注,还要积极准备,积累资源,时刻准备着去迎接那难得的机遇,不同的态势下,用不同的方法去拥抱幸运之神的降临,要记住对不同态势准备的越多,成功的机会自然也越多!

相关文章

  • 《孙子兵法•九地篇》之三,九地理论的本质在于人情之理!

    【读经典】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 简单翻译下:进入别国的作战规律是,侵入得越深,军心就越稳定巩固;进入得越...

  • RFM模型之理论篇

    RFM模型想必很多搞数据做运营的同学都听说过,最常用在用户分层管理中。而且很多提到RFM模型都会动不动就祭出这张图...

  • Python开发爬虫之理论篇

    爬虫简介 爬虫:一段自动抓取互联网信息的程序。 什么意思呢? 互联网是由各种各样的网页组成。每一个网页对应一个UR...

  • Mount命名空间之理论篇

    Mount命名空间作为第一个加入Linux的命名空间,起名为CLONE_NEWNS,而不是CLONE_NEWMNT...

  • 如何找工作之理论篇

    这周读了很多关于简历和面试的文章,对我来说颇有收获。这篇文章我分为“道”和“术”两个层面来整理总结,其中术又按照时...

  • 持续集成之理论篇

    本文作者:CODING 用户 - 何健 持续集成 ?——? 大概数周前,突然有学长问我有没有接触过“持续集成”。 ...

  • 杂交互生|《乌合之众》的现实佐证与方法论(1)

    读书只为求证,获得以往体悟之理论佐证, 学习只为应用,获得未来实践之理论支持。 为体悟获得理论求证, 为实践获得理...

  • 竞争中的诡道

    《孙子兵法》是一把利刃,用的好与坏,关键在于持剑的人的认知水平。尤其是“诡道”,诡道在《孙子兵法》中用竞争理论的语...

  • 浅读孙子兵法之谋攻篇(十二)——全胜才是胜

    《孙子兵法》第三篇为“谋攻篇”,所讲重点为谋,其主要意思是,没有谋略的进攻必然是落为下乘的。孙子兵法的智慧就在于此...

  • 读书笔记|《孙子兵法》(31)

    《孙子兵法》虚实篇(6)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子兵法•九地篇》之三,九地理论的本质在于人情之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sw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