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静中用良善守望人生
——读李军民《守望人生》有感
作者:梁爱琴
李军民,在煤矿长大的孩子,对煤矿有太多感情和太深感悟,他的故事离不开煤、煤黑子,人生都在思考和写作,成绩斐然。我是半路出家,人生过半才开始胡写乱话,不懂规矩,随便说话,随意点评,颇有一些外行人看笑话、凑热闹的意味。
当我不小心撞上李军民写的《燎炭》一文,顿觉感慨颇多,他描写的煤矿孩子的生活,我太熟悉了,而主人公刚刚生命的轻易陨灭在煤矿也不是特别大惊小怪的事情,甚至显得微不足道。当我不惑之年重读儿时熟悉的生活,我却再也轻松不起来,有了重于泰山的压力,使我喘不过气……因为熟悉,因为经历,因为终于有思想……可以探讨这生命陨落背后的真正原因,一挥而就“《燎炭》背后”的解读文章。然我并不知道李军民何许人也,及至春节返乡才有了第一次谋面,才了解到他在写作路上走得坚定和执着,出书编书获奖,俨然有所成就的模样,却孜孜不倦、谦恭温厚,不断学习,不带一丝喧哗,让我颇觉汗颜,我被自己初生牛犊的傻劲雷到了!
李军民说话很少,人很安静,不抽烟,性格温良,读书写字,保持初心,安然如水,微信也是不用的,每日里研读经典、学习名著……与我的浮躁相比,显得格外沉静稳重。席间他送我一本书《守望人生》,扉页上题字“爱琴雅正”并签名,我就感觉邻家大哥宠爱的亲切;他的字写得很好,有功夫有味道,让人感觉到同为煤矿子弟的友善和大度;他双手递书的认真和郑重其事又让我诚惶诚恐……
《守望人生》,我陆陆续续看了两月有余,全书分为五部分,分别记述了自己的成长、亲朋好友的故事、故乡的情怀、自我的觉醒思考和上升到思想、境界、灵魂高度的认识,遵循了人认识世界的过程,自然而然,对生命探索永不止步。
第一辑:一生一世的守候,主要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亲情。作者的童年很不幸,三岁母亲去世,在舅舅家寄养,九岁时回到有继母的家……不同寻常的童年经历使作者敏感善良和沉默,更能体会世间况味,比别人多了良善和细腻。生活从来不会亏待善良和勤奋的人,生活的苦没有使他逃避和扭曲,反而使他比别人更能吃苦、忍耐和善解人意。过早的成熟,使他更加阳光和大气,用笔记叙人间真善美的点点滴滴,用心拥抱生活,更多的感恩更多美好。这一辑的亲情文章朴实无华,真切感人细腻,如“母亲知道你怕黑、贴心小药盒,你是父亲的另一个生命、给父亲一座房子”等都写得细腻动情,写小人物的小细节,却蕴含真情,饱满丰盈,显示出润物无声的情怀。
第二辑:一句叮咛一份真情,讲师生情、同学情、朋友情、邻里情,甚至是一面之缘的情分,作者以善良本真为底线,永远诚实,永远本分,永远认真,永远负责……无论在“幸福时刻的逃避”暴露自己的软肋,还是在“我撒了一个弥天大谎”时心中的忐忑,无不体现着一种面对真我的赤诚和初心的纯真,“友谊让欺骗走开”等文章更是对友情、对身为普通人的日常感情做了生动的诠释,做人诚恳踏实,永远不落伍。
第三辑:故乡的河水带着我的梦流向远方,作者对家乡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角角落落,吃吃喝喝等进行了深情地表白和赞美。汾河水流长,绵山青岭葱,思想文化明,夏门古堡深。家乡的山高水清人文地理无不使作者充满感恩和拥抱的热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家乡长大的人怎能不对家乡一往情深呢?家乡的小吃让人垂涎三尺,吃得踏实和满足,幸福感就在家乡的一碗“切绺子、拨烂子、合碗子”。
第四辑:用心书写那个属于自己的符号,讲述自我读书写字的日常琐事,表白自己,坦露自己。阅读是“让头脑富起来”的爱好,“阅读是人类最优美的状态”不怕起点低,只要有心学,有书,有笔,有头脑,就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思考人生,审视内心,重塑自我,在读书中不断进取,做到无怨无悔无愧。“人类要解决好人和物的问题、人和人之间的问题、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李老师就在制定自己的“五年计划”中发展自己的内在和心智。
第五辑:思想是航行在脑海的帆船,作为本书最后一部分,在这一辑作者从自我成长、在社会成长,读书写字和感悟人生的方方面面,从具体的做法和积累终于上升到思想灵魂的高度,这是人生发展的必然,作者开始思考人活着的意义,人类的生、死、爱、信仰等高层次问题。虽然很多人也会思考,但却是瞬间的、偶然的,也通常是想不出什么结果的,而写作者以及文艺工作者本身便有着比普通人更高更细腻的敏感度,对人生、对世界、对宇宙有更多的能量互动,这是人的生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面对的灵魂、信仰等看不见物质的探索。“自由的天空”、“生理与心理”等,作者在连续的读书写作和思考中,更容易达到思想哲学的高度,作者会因此而走得更高更远。
凤凰涅槃而重生,李军民老师在人生的守望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读书走路,反思内省,成长蜕变,化茧成蝶,奔向更广阔的天地。感谢相逢,祝福更多,愿李老师在人生的舞台自由发挥,淋漓尽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