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国学与传统文化成长励志
成也是它,败也是它,姬姜之好带你看懂齐、鲁的恩怨情仇(九)

成也是它,败也是它,姬姜之好带你看懂齐、鲁的恩怨情仇(九)

作者: 春秋无忌 | 来源:发表于2019-06-01 08:43 被阅读180次

上文提到鲁庄公病重,召来兄弟问继嗣,详情前点击右边链接:成也是它,败也是它,姬姜之好带你看懂齐、鲁的恩怨情仇(八)

鲁庄公有三个弟弟:母弟季友、庶弟叔牙及庆父,此三个家族就是后来专政的“鲁国三桓”。母弟即为同母所生的弟弟,庶弟则为同父异母的弟弟。

鲁国三桓

鲁庄公娶了四个妃子:夫人哀姜无后;哀姜的妹妹叔姜生姬启(鲁闵公),鲁大夫党氏之女孟任姬般,须句氏之女成风姬申(鲁僖公)。

按照周礼,立嫡不立庶,没有嫡子则立庶长子。当初,鲁庄公非常爱孟任,曾经歃血为盟,发誓给她夫人的名分。但是后来为了齐鲁交好,鲁庄公娶齐女哀姜为夫人,违背了当年的誓言,心里一直过意不去。既然哀姜无后,那么鲁庄公当然希望孟任之子姬般能够继嗣,以弥补心中的愧疚。

当鲁庄公询问继承人时,叔牙举荐庆父,季友则力荐姬般。季友明白鲁庄公的心意,就让叔牙饮毒酒自杀,封其后人为叔孙氏。

鲁庄公去世后,庆父派人杀死刚即位的姬般,拥立齐女叔姜之子姬启为国君,就是鲁闵公。齐桓公一看立的是自己人,就没有出手制止。鲁闵公和齐桓公见面后,请求召回之前逃亡陈国避难的叔叔季友。

不过,齐大夫仲孙前往鲁国慰问过后,回去后就对齐桓公说:“不除掉庆父,鲁国的祸乱将没完没了。”并建议齐桓公出手平定鲁国的内乱。为啥?季友与庆父本就因为上次立嗣结下梁子,庆父好不容易把他赶走了,没想到自己费劲心血拥立的闵公居然胳膊肘子往外拐,亲叔叔季友回来了,他这个庶叔叔还能说得上话吗?看来要想自己说了算,只有自己当上国君。于是,庆父又起了杀心。

这边齐桓公还没想好对策,那边庆父就动手了。庆父和哀姜私通,什么时候私通的不好说,应该是双方各有所需,故一拍即合。哀姜想继续做她的鲁国夫人,庆父想成为鲁国国君而后宫之处、国君的作息时间,当然是后宫之主哀姜最为清楚。于是两人一番密谋后,就指使鲁大夫卜齮在宫寝的小门边杀害了即位不到两年的鲁闵公。然后庆父一不二不休,又想除掉姬申(鲁僖公),只有鲁庄公无后,他才能名正言顺地继位。幸亏季友早就看出他的心思,早一步带僖公远走邾国。庆父看到计划落空,赶紧逃亡到莒国,哀姜也逃到邾国。

季友这才带着年幼的僖公回国继位,然后贿赂莒国交出庆父,庆父无奈,只能上吊自杀。而齐国则要回哀姜,在鲁国夷地杀了她,并将尸体带回齐国,后齐僖公出面才要回并安葬。齐桓公认为家门不幸,连出两个孽女,处死哀姜好弥补心中歉意。而鲁人则认为哀姜身为鲁国夫人,如何处置当由鲁国自行决定,齐国擅自行动,相当于干涉鲁国内政,所以齐国越界了

两段齐鲁联姻没有绵延千年的姬姜之好,反而先后搭上了三个鲁国国君,确实让人咋舌。

文姜有儿子也要杀夫,哀姜没儿子就与庆父通奸想方设法要杀光鲁庄公的儿子。幸亏机智的季友帮鲁庄公保留了一点血脉。鲁庄公的父亲和两个儿子之死都与齐女有关,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虽然文姜和哀姜为后人所诟病,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为齐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想问鲁庄公,你为何就没吸取你父亲的教训呢?娶齐女有风险!您认为呢?

前一段联姻让鲁国失去了自周公以来的尊贵地位,后一段联姻则让鲁国发生内乱,从此公室政权开始旁落,鲁国三桓由此踏上鲁国的历史舞台。


我是“春秋无忌”,喜欢我的文章请留下您的赞;如果想读我更多的文章,不妨关注我。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也是它,败也是它,姬姜之好带你看懂齐、鲁的恩怨情仇(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ho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