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看书,发现那种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式已经不再适合我了。例如 :《传习录》一书略读过几次,每一次似懂非懂,好像有些启示,但是回过头看看,说不出来,做难做到,说到底还是没有能读懂。
近几天晚上,就书中某一某一话题进行深入阅读,随着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比以往更加深入一下,在行动上同样感觉有些动力 !昨天晚上,阅读主要在两个话题上。第一是关于“上达”学问的问题;其二于“精” “一” 的问题,两个问题论述篇幅不长,但是对个人来说是启发很深。就昨天所读的两个话题进行回顾,以求对问题更加深入!
上达下学本来不是两件事情,没有一个单独的上达的学问,下学做到自然上达了!人们对下学的理解就是那些看得见的事情,就是手上做的事情;而对于上达的理解则是那些看不见的事情,就是从事国家、地方或企业管理之类的事情。
现在人们也是在不断追求一个上达的学问,因为在我们的心里就总认为有一个上达的学问和途径。有一天在听复旦大学冯玮教授在一次课程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最为深刻,那便是:别忘了,每个人都有个卑微的开始(原话是不是这几个字不是很记得,但是意思是这样的)。我觉得他的这句话和王阳明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多相似之处,每个人要想达到一个高水平,总是有一个低的开始,那个开始给人们带来谦逊,带来求知的动力。试想,一个都觉得自己一开始都了不起了,一开始有一种傲视群雄之态势,哪里有成长的基础。
我们必须关注一个事实,这个世界的天才及能守住财富的富二代毕竟是极少的,大多数人都是在社会的摸爬滚打中成就出来的,而这些摸爬滚打出来的下一代的父母也是深刻认知到这些事情,从小他们也给孩子传递这这份文化及可参考的人生经验(教育的核心是文化的传递)以守住上一代创造的财富。
心中总有一个上达学问的概念,我想现在如此多的眼高手低的深层次的原因。很多大学生现在走出来后就认为知识比他人丰富,好像自己就练就了一个上达之学,哪里知道,若是要运用自如,还需要在事上磨,事上练。每一个没有经过这个环节,我们最好还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好。
如关于如何“精” ,如“一” 的问题上,王阳明说:精是一的主意,一是精的功夫!精,一本是一事。如筛米,其结果为的是选出色泽白亮的米粒,而这个需要的结果是“一”。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精心细致的筛选,将不符合要求的去处掉,留下符合我们最终需求的东西,这便是所说的“精”这个事情。我想,人之所以不能在某一件事情上专一,其一个主要的原因,还是对一件事物认识不精。如果对一件事情认识不精,很多时候就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看到每个事情就此而已,所以每日走马观花行走于人世间。哪里知道那表面看到的东西往往是冰山一角,在这事物的表象之下到底能有多深,那便要看我们对一个事物有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有多精,越是深入,就犹如打开了一个地下宫殿的大门,刚开始以为只是一道门,后来才发现背后蕴藏着无数的宝藏。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我们不去打开那扇门,那便只是一扇门而已,当我们走进去,才发现这扇门的背后是我们穷尽一生都无法弄清的东西!所以我想,每一个事物都有我们可以探寻一生的东西,当我们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之后,就去热爱他、去探索行业的东西,每个职业都能做得出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