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愿孩儿愚且鲁
——高一生活第一周后记(2022.8.26-9.2)
处暑那天,是小孩的生日。
三天后,小孩成了真正的高中生。我决定不再称他“小孩”,直接叫他的名儿:卓。我希望用文字记录他的高中生活点滴。
这三年,我的目光将追随着卓前行的方向;我的文字将记录下卓前行的足迹。
一 背影,从此远行
8.26一早,我和先生把卓送到学校。
我们以为够早的了,车子一拐到和平路,就知道来迟了。不分车道,不管红绿灯,车子、行人,推车、箱子,老人和婴儿,恍然间,误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合肥一中新生入学第一天,交通状况如此混乱?交警和学校的保安也无计可施,他们哪里能理解这些准合一新生家长的激动心情,大家都想就近停车,迫不及待地要亲手把孩子送进合一大门。
我们等着交通一点点恢复秩序,慢慢往前挪。顺便看一眼窗外,人间万象,在此处格外生动。
强势的妈妈,左手提床垫右手拖箱子,昂首大踏步走着前面,后面跟着低眉顺眼的空着手的男孩。
傲娇的小公主,打开车门,拖下一个箱子,背着书包,跟认识的同学说说笑笑往校门方向去了。车内的妈妈赶紧下来,想交代一下,小姑娘却已走远。
胖乎乎的小二宝,肉嘟嘟的手儿捧着哥哥的脸。吧唧亲一口喊一声哥哥,吧唧再亲一口再喊一声哥哥。血浓于水,手足情深,莫过于此。
还有好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家,手拉着宝贝孙儿,颤颤巍巍,满眼不舍。懂事的儿孙不住地点头微笑,安抚着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长辈。
我们车内看着,相互聊着,不觉间交通顺畅了。
停好车,爸爸先行一步,去门口看看情况。卓背好书包,把床垫和另一个装着盆等杂物的袋子拿下来拎在手里。我打开后备箱,卓顺手把箱子拖下来,我拿起另一个袋子。
卓关好后备箱,伸手从我手里接过袋子,说自己拎得了。他个子高,长得壮实,背着、拎着的大大小小五个箱包看起来一点也没有负重感。
校门口挤满了家长,而进校的学生并不多,想必大部分都已经进去了。卓走到通道处跟我说了声“妈妈再见”便径直往里走。这个时间,里面的学长们可能送先一批的新生还没回来,所以没有人给他引路拎东西。
和卓前后的几个孩子,有回头跟家长挥手告别的,也有微笑着站在那里等学长接的,我家的宝贝卓一个人背着书包,两只手各拎两个箱包朝着宿舍方向走了。
卓没有回头。他朝着前方,一直地走,留给我一个背影。但我知道他很开心,那份愉悦,五个箱包都压不住他步履的跳跃。随着蓝色的T恤越来越模糊,我的眼睛渐渐湿润。
卓的背影在近宿舍的地方因拐弯而不再得见。先生从人堆里挤了出来,听说孩子已经进去了,转身去看,自然是连个背影都没看到。
从此刻起,卓正式成为一名高中生,他将更加独立也更加孤独。
从此刻起,少年便开启一段新的生活学习之旅,渐行渐远间渐渐长大。
留给我们的,是越来越多的背影……
二 电话,联通牵挂
学前教育和军训加起来一共八天,这算是我们和卓分开时间最长的一次。以往有过更长的,但我和先生,总有一个人在他身边。
卓以每天一次的频率打电话回来。先生看群里各位家长每天定时播报自己家娃两三次电话、方方面面汇报具体详细,一度怀疑娃的一卡通是不是坏掉了。
我安慰他,男孩子就是要干脆果断一点,一天一个电话足矣,三天一个也没有关系,更有个男子汉的样儿。
卓每天晚上洗漱完、晾好衣服就会打电话。一卡通一次通话限时五分钟,问问一些日常,无非是吃喝睡几句话的事,所以时间足够。
到了第四天军训开始后,卓的电话续打了三次,加起来将近十五分钟,内容也不像前几天我们问他回答的惯例,他的话明显多了。虽然还是日常琐事,但我心疼,把手机递给先生,自己走得远些。
母子连心,军训中的孩子是要吃苦的道理我都懂,但心疼也忍不住。卓一定是在吃了苦以后在心里更恋家,更依恋父母,尽管他话里话外没有提到“苦”,我感受到了。
第二天一下班,我和先生立刻开车去学校,借口送个小闹钟,想给他一点鼓励。
当晚七点多,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刚赶到学校的围栏边上,操场上军训的队伍因为雨势渐大解散了。
我们只好回到车里,直等到八点多也不见卓电话打来,我心里更加不舒服。
先生电话给宿管老师,请她帮忙转告一声让卓到校门口来。过了好久,老师回复说你家孩子应该在在操场打篮球,已经派了两拨人去喊了。
当我隔着校门栏杆,看见卓浑身汗津津、湿漉漉地微笑着站在面前喊我妈妈时,又觉得自己昨晚想多了:人家可是玩得开心得很,军训一天了不觉得累还有力气打球呢!
后面的几天,卓还是按一天一次的节奏打电话回来。家长群里几个妈妈聊天说自家的卫星发射后,心里很是忐忑,总要操心这个那个不放心,孩子电话回来各种不适应小牢骚。问我感觉如何,我笑言,卫星目前信号稳定,定时反馈,信息简短,能了挂牵。
三 返家,忽然长大
9.1号晚上卓电话时说,第二天下午五点军训结束可以回家。我们约定,如果爸爸来不及接,就自己到租房那里去,我下班后再去汇合。
2号下班后,一个小时的地铁转公交,先生到车站接我,问起儿子咋没来,说他在家收拾东西。
我们超市里买点吃的,等到家里一看,带回来的衣服,洗好晾在衣架上的有好几套,估计是在学校里穿过的;还有几件长袖衬衫和长裤整齐地叠放在箱子里。
喊了两声,没有回应。卧室的门开着,卓侧身躺着,睡着了。我走近,他想醒来,脑袋抬了一下,嘴里咕噜着什么,又继续睡去。
等卓睡好,一家人终于围坐在餐桌旁,边吃边聊。
“宝,你这几天想家吗?”
“当然想,想家想你想爸爸,想弹钢琴想和你们说说话。”
“这么多天有什么好玩的事吗?”
“太多了!我们给老师和教官送昵称,彼此也都乱起了好多个外号,比如跟教官哭鼻子让教官自责导致我们无法原谅他的罪鸡、一到寝室就到处混吃混喝由人损的苟哥、看上去眉宇间透着灵气思维敏捷的大聪明……”
“你呢?宝,你的外号是啥?”
“卓哥。”
“这不是外号呀,为什么大家不给你起、直呼你名?”
“妈妈,你品,你细细品,我们连队两个班的同学都这么喊我。”
“哦!原来如此,你还挺厉害的嘛!”
“我现在好怀念军训,多么难忘的时光,一段晚出早归、身在学校却不用上课学习的日子。”卓的话,把我从刚才的轻松快乐中拉出来,莫名有点感伤。
“爸爸妈妈,我要看书了,身在大一中,还是要卷一卷的。”小孩起身离开餐桌,高高的个子却还是单纯幼稚的本性,一蹦一跳地朝书房而去,跳起来的时候几乎碰着了天花板。
原来长大就是这样,可以轻轻松松玩笑,也可以踏踏实实不燥;恣意在阳光下放飞自我,安然于灯光下勤思不辍。
回望卓高中生活的第一周,无论他经历了什么,作为妈妈,守望希冀。正如苏公所言,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https://img.haomeiwen.com/i9987108/254792fac9885316.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