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4984412/75c434d8d4340e8d.jpg)
外表模仿是没有用的,必须内在发生了真正的改变,产生了质的飞跃。内在不改变,无论外表怎么模仿,都只会把我们本有的、美好的东西抹杀掉。只有真正超越了自我,自我消失了,内在的美才会全然地散发出来。
事在人为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完整的、完美的,不需要模仿谁,你的存在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所以千万不要模仿别人,就以你本然的样子出现和存在。只要用佛门的戒律对自己的身口意稍作规范,你内在的美自然就会散发出来。
有时候我们本是出于好心,想做一件好事,但是由于我们的方法不得当,结果却适得其反。世间法律注重的是行为,只要你在行为上伤害了他人,就触犯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佛法恰恰相反,不是从你的行为上来判断善恶,而是从你的起心动念来判断。
正因如此,学佛之后,我们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行为,致使我们内在本有的、美好的东西没有机会展现出来,从而招致他人的误解。
修行入道、内在与道融为一体的人,他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的言行是一致的。所谓心到身也到,他对自己的身心能掌控自如。不像我们凡夫俗子,有时候心里想到了,但身体跟不上。或者是身体做完了,心里还不知道刚才做了什么,为什么而做。
我们做人要注重过程,但做事一定要注重结果。如果做事没有结果,那我们做事就没有意义。 而做人是无止境的,所以我们才特别注重过程,人是在过程中成长、成熟、完善的。而检验一个人的能力,只有在做事情的结果上去验证。
尤其是学佛,不仅要看过程,更要看结果,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所谓因果,一个始,一个终,因不正,果必不正,更不会圆满。实际上,站在另一个高度看,因果是一体的、同时的。
有智慧的人,在起因时就看到了结果。
当然,做任何事情与人与环境都有关系,也都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但是,正是由于我们的存在和恰到好处的把握,才控制了由环境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不利因素。所以,让你做事就是让你学会把握环境、把握过程,只有把握了环境与过程,结果才会圆满。
就如同修行,如果在因地上我们对自己的起心动念都看不清、把握不住,想直接在果地开花,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修行,宁可慢一点,也不能在因地上有丝毫偏差。
没有自我的人,自然与道为融为一体,与整体融为一体,与万物融为一体,内在自然会释放出芬芳的魅力。
无论事情的结果如何,是对是错,只要你没有带着自我,对方就能理解。
佛教特别注重一个人的起心动念与动机。我们首先要在自己的内心树立起积极、正面、阳光的心态。如果你做事的动机是好的,心态很积极、阳光、正面,哪怕你用的方法不正确,别人也能接纳你、配合你,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在社会上做事,如果你有能力、有智慧、有实力、有社会影响力,你当然可以一步到位,直接创立自己的品牌,树立起自己的旗帜。但是,当你在很多方面的力量还欠缺时,就必须先打着别人的品牌,立别人的旗帜,最终目的是为了树立自己的旗帜。你必须走这个过程。这个过程看似很慢,但是真正经历这个过程后反而更快。
如果你不走这个过程,结果肯定是欲速则不达,因为只有曲径才能通幽,走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很好的修炼。从修行的角度讲,你抛开了过程还修炼什么呢?修心态不借助过程如何修呢?就像拍照,拍了几百张几千张,才可能从中选出几张好照片。没有数量,何来的质量?没有反复不断地拍摄,怎么会有好的摄影技术?
凡是成功的人,无论是大成功还是小成功,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而又不放弃的人。只要能坚持到底,就会有所成就。
从佛教的角度讲,一个人赢了就是输了,输了就是赢了。因为你每赢一次,你的我执和我慢就会增长了一次,你的虚荣心和占有欲也增加了一次。而你每失败一次,就会总结一次经验教训,你的承受力也会增加一分。所以说失败也是胜利,胜利也是失败。但在社会上做事是要看现象的。
当机会还未来临之前,你就埋头好好学习,好好观摩;当机会降临到你的头上时,你就全身心地投入,忘我地去做。千万不要带着我执做事,否则什么事都做不成。
我们要学习、要进步、要完善自己,就必须向学识、能力、修为、境界比自己高的人请教。
信任还是属于情感的范畴,一旦超越了信任,就是佛教讲的正知正见了。你想让别人信任你,就拿业绩和人品来说话。我们处理事情,一是要把事情处理好;二是不要产生矛盾,不要让别人生烦恼。有智慧的人不但把事情处理好了,而且还没有产生任何矛盾与不和,大家皆大欢喜。
只有不抱任何目的的“无我”做事,你的境界才会提升,事情才会做得又快又好。佛教讲的“无我”就是不要有我执,不要带着个人的思想、私心做事。
大家要用行动来说话,一个人把心用在说话上,行动力自然减弱;把心用在思考上,执行力也会减弱。只有成道的人思考时,灵感才会在上刹那间闪现;行动时,力量才会瞬间凝聚。因为他能随时随地能转换自己的角色。而我们凡夫不是偏向左就偏向右,不会以辐射的方式存在。
做任何一件事,首先要考虑是否经得起大家的点评和推敲。而且不仅要自己问心无愧,还要想到大家是否会通过。光你自己问心无愧是不够的,因为你是在一个团体里做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