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散文
《心灯》(二)读书笔记 8

《心灯》(二)读书笔记 8

作者: 已未晓 | 来源:发表于2021-03-05 03:48 被阅读0次

外表模仿是没有用的,必须内在发生了真正的改变,产生了质的飞跃。内在不改变,无论外表怎么模仿,都只会把我们本有的、美好的东西抹杀掉。只有真正超越了自我,自我消失了,内在的美才会全然地散发出来。

事在人为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完整的、完美的,不需要模仿谁,你的存在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所以千万不要模仿别人,就以你本然的样子出现和存在。只要用佛门的戒律对自己的身口意稍作规范,你内在的美自然就会散发出来。

有时候我们本是出于好心,想做一件好事,但是由于我们的方法不得当,结果却适得其反。世间法律注重的是行为,只要你在行为上伤害了他人,就触犯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佛法恰恰相反,不是从你的行为上来判断善恶,而是从你的起心动念来判断。

正因如此,学佛之后,我们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行为,致使我们内在本有的、美好的东西没有机会展现出来,从而招致他人的误解。

修行入道、内在与道融为一体的人,他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的言行是一致的。所谓心到身也到,他对自己的身心能掌控自如。不像我们凡夫俗子,有时候心里想到了,但身体跟不上。或者是身体做完了,心里还不知道刚才做了什么,为什么而做。

我们做人要注重过程,但做事一定要注重结果。如果做事没有结果,那我们做事就没有意义。 而做人是无止境的,所以我们才特别注重过程,人是在过程中成长、成熟、完善的。而检验一个人的能力,只有在做事情的结果上去验证。

尤其是学佛,不仅要看过程,更要看结果,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所谓因果,一个始,一个终,因不正,果必不正,更不会圆满。实际上,站在另一个高度看,因果是一体的、同时的。

有智慧的人,在起因时就看到了结果。

当然,做任何事情与人与环境都有关系,也都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但是,正是由于我们的存在和恰到好处的把握,才控制了由环境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不利因素。所以,让你做事就是让你学会把握环境、把握过程,只有把握了环境与过程,结果才会圆满。

就如同修行,如果在因地上我们对自己的起心动念都看不清、把握不住,想直接在果地开花,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修行,宁可慢一点,也不能在因地上有丝毫偏差。

没有自我的人,自然与道为融为一体,与整体融为一体,与万物融为一体,内在自然会释放出芬芳的魅力。

无论事情的结果如何,是对是错,只要你没有带着自我,对方就能理解。

佛教特别注重一个人的起心动念与动机。我们首先要在自己的内心树立起积极、正面、阳光的心态。如果你做事的动机是好的,心态很积极、阳光、正面,哪怕你用的方法不正确,别人也能接纳你、配合你,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在社会上做事,如果你有能力、有智慧、有实力、有社会影响力,你当然可以一步到位,直接创立自己的品牌,树立起自己的旗帜。但是,当你在很多方面的力量还欠缺时,就必须先打着别人的品牌,立别人的旗帜,最终目的是为了树立自己的旗帜。你必须走这个过程。这个过程看似很慢,但是真正经历这个过程后反而更快。

如果你不走这个过程,结果肯定是欲速则不达,因为只有曲径才能通幽,走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很好的修炼。从修行的角度讲,你抛开了过程还修炼什么呢?修心态不借助过程如何修呢?就像拍照,拍了几百张几千张,才可能从中选出几张好照片。没有数量,何来的质量?没有反复不断地拍摄,怎么会有好的摄影技术?

凡是成功的人,无论是大成功还是小成功,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而又不放弃的人。只要能坚持到底,就会有所成就。

从佛教的角度讲,一个人赢了就是输了,输了就是赢了。因为你每赢一次,你的我执和我慢就会增长了一次,你的虚荣心和占有欲也增加了一次。而你每失败一次,就会总结一次经验教训,你的承受力也会增加一分。所以说失败也是胜利,胜利也是失败。但在社会上做事是要看现象的。

当机会还未来临之前,你就埋头好好学习,好好观摩;当机会降临到你的头上时,你就全身心地投入,忘我地去做。千万不要带着我执做事,否则什么事都做不成。

我们要学习、要进步、要完善自己,就必须向学识、能力、修为、境界比自己高的人请教。

信任还是属于情感的范畴,一旦超越了信任,就是佛教讲的正知正见了。你想让别人信任你,就拿业绩和人品来说话。我们处理事情,一是要把事情处理好;二是不要产生矛盾,不要让别人生烦恼。有智慧的人不但把事情处理好了,而且还没有产生任何矛盾与不和,大家皆大欢喜。

只有不抱任何目的的“无我”做事,你的境界才会提升,事情才会做得又快又好。佛教讲的“无我”就是不要有我执,不要带着个人的思想、私心做事。

大家要用行动来说话,一个人把心用在说话上,行动力自然减弱;把心用在思考上,执行力也会减弱。只有成道的人思考时,灵感才会在上刹那间闪现;行动时,力量才会瞬间凝聚。因为他能随时随地能转换自己的角色。而我们凡夫不是偏向左就偏向右,不会以辐射的方式存在。

做任何一件事,首先要考虑是否经得起大家的点评和推敲。而且不仅要自己问心无愧,还要想到大家是否会通过。光你自己问心无愧是不够的,因为你是在一个团体里做事。

相关文章

  • 《心灯》(二)读书笔记 8

    外表模仿是没有用的,必须内在发生了真正的改变,产生了质的飞跃。内在不改变,无论外表怎么模仿,都只会把我们本有的、美...

  • 《心灯》(四)读书笔记 8 ③

    某个阶段,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但最终都会与万物融为一体。独立时,随时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活在别人的眼光下、嘴下。只有...

  • 《心灯》(四)读书笔记 8 ⑥

    如果别人了解我,就不会误解我,更不需要我解释;别人不了解我,就是我解释了,别人也不相信。理解的不需要解释,不理解的...

  • 《心灯》(一)读书笔记 8

    开卷有益!读一本好书,就是向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请教。 圣凡一体 教学之道即是宽严结合。当你还没有达到那个高度时,佛法...

  • 《心灯》(三)读书笔记 8

    我们之所以无法把规矩装进心里,对规矩有抵触,就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想法太多了,也就是我执太重了。在一个凡夫没有明心见性...

  • 《心灯》(四)读书笔记 8 ①

    善心与能力 善良是人的天性,但是由于后天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先天本具的善良品质被埋没了,就像太阳被乌云遮蔽了一样。结...

  • 《心灯》(四)读书笔记 8 ②

    只要你心安,同时不妨碍他人,你什么事都可以做。否则就会有人阻碍你,不让你做,甚至让你受到惩罚。世间的报应是法律的制...

  • 《心灯》(二)读书笔记 22—②

    问:什么是相应?如何确认谁是自己的根本上师并与之相应呢? 师:我们在拜佛菩萨的时候,由于佛菩萨的名号不同。我们会感...

  • 《心灯》(二)读书笔记 7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禅七何时结束 无论修哪个法门,都必须用心修,所谓的法,不过是用来对治身心而已。 ...

  • 《心灯》(二)读书笔记 10

    要想进步,除非有强大的悲心和愿力,否则很难超越自己的恶习。只有自律性、警觉性极强的人才能做到不二过。 如何当领导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灯》(二)读书笔记 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xl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