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六月的天气变幻莫测,说风就是风,说雨就是雨,孩子的脸也是说变就变,一会哭一会笑,一会这样一会那样,没有定数,变化多端。
来看看我们家着六月的天吧!
因为大宝学校放寒假很晚,到了腊月二十四,而我婆婆想早点回老家,所以我们决定婆婆先回家,我们等孩子放假再回家。
又因为我闺女以前一直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爷爷现在在老家走不开,所以分开小半年了爷爷想孙女了,所以询问快三岁的小宝愿不愿意和奶奶一起先回家。
肯定很多朋友想,三岁的孩子懂什么,问孩子有什么用,或者说孩子肯定不愿意和爸爸妈妈分开,孩子肯定说不愿意的。
我们第一遍问孩子,爸爸妈妈等哥哥放假再回家,你和奶奶先回家可以吗?孩子果真回答不愿意,说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我们也就不做这个打算了,因为在北京都是我给孩子洗澡,穿衣,梳头,偶尔喂饭,一起过家家,一起玩游戏,读书,晚上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睡觉,闺女是比较黏妈妈的。
隔日,爷爷发视频过来,聊起来,爷爷问孙女要不要先回家,孙女说不,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去,爷爷说很想小宝贝了,三岁的孩子想了想答应了,先和奶奶回家。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闺女的话能不能信呢?
从这之后,闺女再也没有变过,每次说和奶奶先回家自己很主动的说爷爷很想我了,我要回去和爷爷玩。也会补上说我想爸爸妈妈哥哥。但是从来没有半个字变卦的说法。
哥哥很舍不得妹妹,抱着妹妹说,妹妹就要回去了啊,闺女还会安慰哥哥“等你考完试了回去陪我玩呗!”
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直到今天,刚刚和老公从火车站回来,送回去奶奶和闺女,闺女一直都表现的很淡定。但是其实我们都看得出来孩子是很舍不得爸爸妈妈的,孩子每天都很活泼开心,到了晚上快要出门的时候,就开始情绪低落,送到火车站也默不作声,问孩子开心不开心啊,孩子说不开心,因为爸爸妈妈又不一起回去,孩子却也没有说半个不回家的字。
然后妈妈说“等哥哥考完试了我们一起回去陪你玩好不好?”
闺女说“好”。
妈妈又说“你回去爷爷和奶奶陪你玩,妈妈给你买书寄回去,你在家里也玩得开开心心的好不好?”孩子特别懂事的点点头说“好”。
孩子不仅仅不是六月的天,还情商特别高,转头就笑眯眯的了,妈妈给孩子送上车,小宝贝还是开开心心的,吃着小饼干。
然后妈妈下车了,和爸爸准备回家,因为老大还在家里,妈妈眼泪汪汪走错了方向又往回头走,就看见小宝贝自己坐在那里发呆,饼干也不吃了,想必是想念爸爸妈妈了,看得妈妈和爸爸很是不忍心,抹抹眼泪赶紧走了。
我家这个六月的天,真的是不变脸呀!
相信我的小宝贝回去一样开开心心的。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我看不见得吧!
只要我们学会了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去各种干预孩子,各种要求或者引诱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孩子其实是会去权衡各方面的因素,会自己综合起来决策做决定,也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的。
尽管小宝只有三岁,确切说还不满三岁生日,但是我们尊重孩子的意思。尽管小宝只有三岁,但是我们理解孩子的情感,尽管小宝只有三岁,但是我们相信孩子的选择。
相信你们的宝宝,都是有担当的宝宝。
再说童言无忌。
童言无忌:儿童天真无邪,讲话诚实,纵出不吉之言,亦无须见怪。还可以说是很可爱或孩子说出的语言幽默生动,让人捧腹大笑。
就如同这个解释一样,孩子说的话我们很少放在心上,或者是认为孩子无心之说,或者是认为孩子说的没有任何意义,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孩子说的话真的都是那么无心的吗?
说说我三岁的闺女的童言无忌吧。
因为老大放假晚,闺女确定要和奶奶先回老家,因为之前都是我给孩子洗澡,讲故事,陪孩子睡觉,我觉得应该让闺女来习惯习惯奶奶,所以近几天都是让奶奶来给孩子洗澡,陪孩子睡觉的,而我自己则安排了一些事情做,于是就比较冷落了小宝。
前天晚上听见闺女和奶奶躺在床上聊天,聊的是很开心的,闺女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然后闺女学我们每个人说话,学到妈妈的时候说“妈妈说,别吵我,我要工作!”
听完我心里一愣,这还真是我这几天常说的话,我在电脑前面忙的时候,不允许两个小鬼在我旁边打打闹闹,也没太仔细搭理他俩的问话。
哎,没想到自己这么随口的一说,孩子竟然就记在心里了,学妈妈说话就学了这么一句“别吵我,我要工作!”,连口气都学的这么像。
是我自己太大意了。
上次写过一个文章《粘人二宝独立记》,为了培养二宝的安全感,为了让儿宝独立,我做了很多的努力,的确孩子的进步非常大,所以我大意了,一方面认为孩子进步已经很大了,没有那么黏我了,最近看着也是很开心的,一方面认为孩子要和奶奶先回家,应该让孩子和奶奶多接触,方便奶奶带走不焦虑不哭泣,所以这几天的确是疏忽了孩子。
我走进去卧室夸了夸小宝今天很棒,哥哥姐姐再房间里玩,鞋子都是小宝整理好的,摆放整齐。
然后问小宝是不是想要妈妈陪啊,小宝说是,房间的灯关了,我却瞬间看到了小宝眼睛里的闪光,然后我抱起小宝说“妈妈今晚陪你睡好吗?”小宝回答“好”。
把小宝抱到我的卧室,脱了衣服抱着小宝睡,我问孩子“是不是想妈妈陪你玩呀?”
孩子抹抹眼睛说是。我一抹这小脸儿,竟然一脸的泪水。
然后闺女照例要妈妈讲故事,讲完故事要求趴在妈妈身上睡觉,睡了一会儿满足了,就自己下来了,一般撒娇的时候小宝会要求睡在妈妈身上。
然后接下来两晚上都是恢复和妈妈一起睡觉了。
哎,谁说童言无忌,我要是真把这句话当着宝宝的一句学话的笑话了,那才是大忌了。
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其实很多时候再提醒我们,妈妈你要关注我了,妈妈你不够关心我,妈妈我想要你陪我玩,而我们都给忽视了。
上次一个闺蜜和我说,说她闺女说“妈妈更爱手机不爱我”,又一次把她闺女惹哭了,孩子说“妈妈我要看动画片,你打开的却是微信”。
这是童言无忌吗?这是孩子的玩笑话语吗?这分明是孩子对我们最用心的倾诉和沟通,我们却视若无物。
你是不是也经常敷衍孩子的话语?
你是不是也经常让孩子不要打扰你?
你是不是也经常叫孩子不要吵闹了?
你是不是也经常听不见孩子的呼唤?
你是不是也经常认为孩子话不重要?
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句话语。
(ps:可能有的宝妈看了不太忍心,但是让小宝先和奶奶回家的确也是因为我们工作和其他事情的一些安排冲突,另外奶奶回家了我们顾不过来)
作者:汤丽兰
我是汤丽兰,专注0-12岁儿童心理研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萨提亚家庭治疗师,提供亲子课程,父母课堂,心理咨询,青少年训练营,演讲口才训练,微信:tang-zkyxls
如果在育儿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可以留言提问。我会解开你的疑惑,让你育儿不再迷茫。欢迎新老朋友一起聊聊养孩子那些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