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看到同事吃麻食,勾起了我对家乡和母亲的想念,也勾起了我对于小时候美食的深刻记忆。
我是关中人,那里以种植小麦为主,日常的吃食面食。小时候家里穷,对于一个多孩家庭来说吃米饭是很少发生的,只会在过生日或者过年的时候,因为吃的少所以我一度以为自己最爱吃的是米饭,可等到真正离开家乡,长期定居异地的时候才发现,面食才是我的真爱,并且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感。
小时候我最爱吃的是麻食,是因为里面会有各种菜,麻食做好后,母亲都要放在锅里用小火再熬煮一会,这时的麻食入味、软香,再放点醋和油泼辣椒,那简直是太美味了,每次我都能吃两碗。如果做得多,第二天再热的时候我还是很愿意吃,觉得很软很糯,但是母亲不让多吃,她觉得孩子们吃多了烫饭(剩饭回锅再煮)对胃不好。
妹妹爱吃大面片,做大面片,母亲要擀出比整个案板还大、特别光圆的整案面。每逢此时,父亲总是夸赞母亲:“看看你母亲擀的面,跟月亮一样又圆又光亮,这才是擀面的水平”。面擀好了,我这边水也烧开了,母亲迅速切成大方块,一片片快速丢进锅里,水宽面展,两次开锅之后迅速捞出,浇上特制的酱醋水,放上炒韭菜碎、油波辣子,一碗诱人的大面片便呈现在眼前,忍不住先咽口水。面薄、筋,几口下肚,吃的人胃里都透着舒坦。
弟弟爱吃臊子面,每次去姥爷家总是提前点这个饭。姥爷以前是国营饭店的面案,擀面水平一流,都是根据吃的面不同,选择不同的和面和擀面方法。每次去姥爷家,姥爷擀面,母亲炒臊子,姥姥烧火,孩子们都等着吃,那种味道和忙碌的场景至今难以忘怀。后来弟弟去参军,每次休假回来去看姥爷,无一例外的是臊子面,这已经不仅仅是对一碗面的思念,更是齐相聚的一种象征。后来姥爷去世,弟弟想吃的时候,妈妈按照姥爷的方法去做,味道也很不错。
三种面食,不仅看到孩子们对于面食的各自喜好,也凝聚了母亲对我们无尽的爱。每次吃各自喜爱的那一种,总是很满足,那是因为母亲总是额外的关爱了每一个孩子喜好。我爱吃粉条,所以做麻食的时候,都会提前从锅里捞好多粉条放到我碗里,所以每次都很意外,而妹妹总是质问我:“为什么你的粉条那么多?”。妹妹爱吃软点的面皮,所以每次都会在给其他人盛完,再加一把火之后才会给妹妹把面片盛出来;而弟弟爱吃筋道的臊子面,所以擀面的时候会分两次,给弟弟的是鸡蛋面,而我们的是碱面。
现在我们都已长大,弟弟妹妹离家近不时的回家看看父母,临回去前母亲总要问几次:“想吃什么?”虽然也只待两天,但总会准备好几样的饭食,他们一直忙碌,即使刚刚吃完饭没一会,临走前还是要再做一顿别的,吃不了就带上。
而我离家远了,这种“待遇”是没有的,而且一年也吃不上一次母亲做的饭,自己做的又少就更加怀念母亲的味道。每每看到关于家乡的美食,总忍不住驻足、流口水,也总是在那一刻想飞奔回到家乡,吃一吃母亲做的麻食,陪她干干活,窜邻居......
有时候,乡愁是一种情绪,但是具体化以后就是对每一种曾经深爱的人的想念,对熟悉的吃食的怀念,对一个地方的怀念。虽然现在每个城市各地的特色小吃都有,但是总是没法让你体味到最正宗的、最心心念的那一种。
对于乡愁的思念,总是身未动,但却心已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