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有20年语文教龄的小学校长,9岁孩子的母亲,有幸听到她做的关于阅读的演讲,她将自己作为老师和母亲的双重身份,把自己语文教学和陪孩子阅读的经验结合起来,从阅读是什么,为什么阅读,读什么、怎么读等几个方面做了分享。以下对演讲重点内容做一些摘录。
阅读是什么?
“(阅读)是一段愉悦心灵的精神之旅,是打开认识世界的窗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更应该成为未来社会人的生活方式。”一个有阅读氛围、阅读习惯的家庭是一个安静、善于学习、和谐、其乐融融的家庭。眼下,在小学阶段每天都能进行阅读的家庭非常少,反思一下我们的家庭氛围是不是这样的?我们每一个人能为自己和孩子形成阅读习惯,创设阅读氛围做些什么呢?
为什么要进行阅读?
功利一点地讲,现在语文课标要求学生进行阅读。“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提倡少做题,因为语文的能力绝不是做题能产生的,做题累加的是学生做题的经验和技巧,而不能代替阅读的能力;多读书是对量的要求;好读书是指要形成学生对阅读的习惯、爱好;读好书,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读,要选择好书来阅读;读整本书,虽然看报纸、杂志也是阅读,但不是现在谈论的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阅读。
全国统编版教材总编辑温儒敏谈到未来高考的改革,会越来越重视阅读,要让孩子有一定的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温儒敏此前曾向媒体透露,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现实层面,学校将阅读放在校训的第一位,也竭尽全力提供各种条件来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学校在每一个学年倡导爱读书,评选读书三士,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让孩子每天和好书一起成长。
不过,现在社会纷繁复杂,电子化阅读,微信文章,漫画图书,网络小说,网络语言,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上呈现出令人堪忧的现象,阅读短时化,碎片化,喜图不喜文,爱报纸、杂志胜过爱图书。手里拿着整本书的人越来越少。也正因此,阅读整本书的价值日益凸显。
读什么?
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太少了,中国儿童文学一度出现了断代,儿童文学在文学史上没有一席之地。以前给孩子们推荐图书,几乎都是国外经典,近几年国内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增多。儿童文学作品的读者不仅仅是儿童,是可以面向所有年龄段的。读《草房子》和《三国演义》、《红与黑》的文学造诣一样高。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种类:
绘本类
儿童文学类:童诗童谣、童话、漫画连环画、笑话、谜语、民间故事、神话故事、探险历险故事、动物小说、魔幻奇幻故事、成长故事、游记传记等
历史类
科普类
人物传记:略枯燥,高年级可读
兴趣是最好的通道,先给孩子建立起阅读的兴趣。现在很多幼儿园都需要有一定的绘本储藏量,小朋友从幼儿园开始接触绘本,在小学阶段也不要扔掉绘本,经常翻看绘本,非常有意义。推荐一些世界经典绘本:
《爷爷一定有办法》
《母鸡萝丝去散步》
《猜猜我有多爱你》
《逃家小兔》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爱心树》
《小蓝和小黄》
《小黑鱼》
《我爸爸》
《我妈妈》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我有友情要出租》
《我的爸爸叫焦尼》
《蚯蚓的日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