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入了爱有家的小群之后,发现有位老师持续地在输出自己的育儿笔记,觉得很受触动。虽然生活在小城,但小城也有大情怀。有有位图书馆,有基于图书馆的各种社群,头马演讲俱乐部,三友读书会,爱有家读书会等等。
早上在等班车的时候,特意到县城的24小时和合图书馆坐了一下。现在真好,只要你喜欢读书,你随时都可以找到一个寄托灵魂的小屋。小城几乎各处都有这样的图书馆,温暖,明亮,仿佛是人们心目中的灯塔。真的在那一刻为樊登读书的这句“读书,点亮一座城市/一个社区”叫好。
在个体意识觉醒,教育理念升级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了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下,自己能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和影响?逐渐也从那种抱怨吐糟的负面情绪中摆脱出来,而是切换到现实情况就是这样,我能在此基础上做哪些自己能做的事情来改善。
大家都在成长,都在提升,只是节奏快慢有点不一样而已。
【2】
想起没有孩子之前,我自己就经历了从鸡血行动派到吐槽抱怨系的转变。
那时将价值感都建立在单位的晋升考核结果之上。顺利晋级了,就持续鸡血前行,一旦晋级制度变革,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没有得到认可,逐渐地就开始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状态。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无法取得成长,慢慢就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磨洋工,看什么都可以吐槽一番,吐槽完之后反而觉得更糟…然后,生活和工作都进入了泥潭。
有了女儿之后,我觉醒到,如果作为妈妈都没有具备幸福的能力,没有积极正向的态度,孩子的生活一定会大打折扣。于是,我开始学习心理学,学习正面管教,参加各种线上社群… 因为觉得自己配得学习,付出数万的学费,减少了自己摸索的时间。
系列的努力,逐渐将自己从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中摆脱了出来,并真正开始感受到了对生活的掌控感。
【3】
在职场赋能的课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信念模式。意识到童年的那个片段对自己影响太大。
小学三年级,三个好友在放学后邀我去学校边上的池塘里游泳。我欣然答应。一个是我的好友兼美女学霸,另两个是调皮的男同学。正当我们玩着泼水,听到有人叫“数学老师来了。”果不其然,数学老师出现了。我们几个都被请进了老师办公室。两个男同学绝口否认是自己提出的建议,学霸好友也否认是自己出的主意。数学老师一口咬定,那就一定是我出的主意,让我明早写检讨书,要不然就请家长来。
当时的爸妈天不亮就出门打工,我和弟弟都是自己做早饭吃的。当时,我很愤怒,但也无奈。第二天,心不甘情不愿地提交了检讨书。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世界就是不公平的。长大以后,当我面对觉得不公平,或者当自己不被认可时,就会异常情绪化。以至于在职场中也失态过1次,也可能就是因为那件事导致一系列的后续结果。
好在有了这样的觉察,现在我愿意放下这个信念,开始新的模式。
用了魔法棒来改变童年的记忆,并且以新的信念来面对自己的生活时,我发现自己已经有了立即开始新生活的动力。随后,一切都逐渐想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了。
【4】
原先陷入抱怨的泥潭,那是因为我没有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是一味地将原因归咎于家庭、归咎于外界。一旦接纳这是自己的问题,便开始从调节自我做起。用网络语来说,把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当我们真正认定幸福取决于自己的信念,自己是自己生活的主宰,这周边的人和一切事情就都与以往不一样了。
当我面对女儿偶尔的大发脾气,我不再用严苛的词句或者不友好的表情来面对。而是真正感同身受,努力让孩子接受让其难受的情绪。等她的情绪平和了,我们再一起商量怎么来解决问题。当孩子发怒的时候,我总能在她身上找到我父母以及我有时候的影子。我们都不曾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出现发怒的状况,不是被自己的父母打骂压制,就是直接被漠视。
由此,我们无法对他人的情绪做到感同身受。
我决心从自己开始,能引导孩子正确地面对自己的情绪,并从小能开始调节自己。
一旦能直面自己的情绪并做到恰当调整,这比学科成绩的提升更为重要。
这几年听过太多孩子因为情绪无法调节而伤害自己或者轻生的事例了,以前觉得不可思议。现在觉得,家庭如果没有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温暖和关爱,孩子有不良的反应是正常的现象。
当父母,自身需要先活出勇气,坦然接受自己需要持续学习和成长。
如果只是要求孩子积极写作业,喜欢读书,自己则成天看电视刷抖音,孩子是断然做不到爱学习的。
活出父母最好的样子,孩子自然会模仿跟随。
与其给孩子提各种要求,父母不如自己活成灯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