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单襄公与定王聊完先王之教,然后把话题又转到陈国身上,陈国此时按时令应该进行农耕生产等一系列的相关工作,然国人却什么都没有做,农事荒废,民生凋敝,整个国家处于停滞的、破败不堪的状态,这是把先王之教给废弃了。
接着,单襄公又开始说周制,周制教导我们,作为统治者应该体恤民情,关心民生,时时为百姓谋福利,让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是贪图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为一己之私欲劳民伤财。
也就是说,作为君王治理国家,应该让这个国家在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各类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且“不夺民时,不蔑民功”,这样才能保障百姓的生活富裕、安逸也不会过于劳累。
单襄公说完了周制,话题再次转到陈国身上,陈国如今的状况就是,国家从上到下混乱不堪,完全处在一个无政府状态,国君骄奢淫逸,不理朝政,各级官吏玩忽职守,坑害百姓,百姓为了君王的享乐疲于奔命,忙着给君王的情妇筑高台,而荒废了本职工作。这就是违背周制,抛弃了先王的法制。
说完了周制,单襄公又提到了另外一个制度——《秩官》。
“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卿出郊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
周的《秩官》上说:‘地位相等国家的宾客来访,关尹便向上报告,行理手持符节去迎接,候人引路,卿士到郊外表示慰问,门尹清扫门庭,宗祝陪同客人行祭礼,司里安排住处。'
《秩官》就是记载周代有关常任官制的图书,就是周朝的人事安排,各级政府如何设置官员,且这些官员的主要职责。
“敌国宾至”,这里的“敌”不是敌人,而是匹敌,就是相等、相当的意思。敌国就是与自己地位相当的国家。
这里出现了“关尹”“行理”“侯人”“卿士”“门尹”“宗祝”“司里”等官职,这些官员对应着相关的职责,就是各负其职。
司徒具徒,司空视途,司寇诘奸,虞人入材,甸人积薪,火师监燎,水师监濯,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
司徒调派仆役,司空视察道路,司寇查禁奸盗,虞人供应物品,甸人运送燃料,火师照看火烛,水师料理盥洗,膳宰进送熟食,廪人献奉粮米,司马备齐草料,工人检修车辆,百官各按职责照应,客人来访如同回到了家里。
这里同样出现了一些官职,其实这就是一套完整的接待体系,由各种不同的官吏分别管理,用以招待宾客的各种具体事宜,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宾入如归”,和我们现在说到宾至如归一个意思。客人来了,就如同回家一般亲切。
是故小大莫不怀爱。
因此大小宾客无不感到满意。
这里说的是平等国家的接待礼仪,如果这么接待,来的客人无论身份高低,都会觉得满意。
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
如果说客人来自大国,就是比我们国家要高一等的,接待的规格就要提高一个等级,服务更加到位,态度更加恭敬。
至于王吏,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
至于天子派官员到来,就像单襄公这样的人,是代表天子来的,那就需要由各部门的长官来负责接待,作为上卿要加以督察。
显而易见,单襄公出访陈国时并没有受到这样的礼遇,相反却受到了冷遇,根本没人搭理他。
若王巡守,则君亲监之。
如果天子本人下来巡视,那么国君就得亲自来接待,亲临督察整个接待的流程。
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
如今臣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还是天子的亲族,是奉了天子的使命作为宾客而途经陈国,然而主管的官员却不来照应,这是蔑视先王所制定的官职。
说完了《秩官》,单襄公又提到了《先王之令》,他又说了些什么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