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子们的一道文史自测题:《史记·孔子世家》中一段话,哪里掺假了
本文属于【我来自周朝】系列丛文,作者宗伯正曜。
《史记》在历史流传过程中被元、清两朝掺假和篡改多处,很多年轻的学子们在学习史典的过程中,容易忽略和错漏这些地方,现在以《史记·孔子世家》其中的一段话为例,出一道自测题,请各位同辈和晚辈学者用来增进学习:
题目:这段话哪里掺假了?
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
答案:
“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
原因:
掺假的人不知宗伯学古礼,以致于出现低级错误。
-
普通士人可以随时聘任,然而先师孔子曾经做过鲁国大司寇,属于卿,只能在春季大聘的时候才能行聘礼(聘任官员的仪式),因此必须使用“朝”,不能使用“问”。(史籍正文曰:如光之翟。)
-
聘任贤者的时候不能谈禄。“士人”认为谈钱是“等而下之”的失礼行为,只有小人才惟利是图。因此“问先师孔子得禄几何“是一种非常低级的侮辱之词,古人绝对不会这样做。
-
卫国是小国,按照礼仪不会给先师孔子禄六万粟,因此“致粟六万“是不懂古礼引发的错误。
正确记载应该是:
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
最后用一道延申题目作为结尾:请问如果卫国要聘请先师孔子需要给出多少禄米?(请查阅古史典籍来释疑)。
答案:粟四万五千。
请问您了解了吗?
本文属于【我来自周朝】系列丛文,如想要了解周朝以前的《古传诗经》,请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宗伯正曜,或者请您上我的微博浏览一些秦朝之前古文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