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这是我给自己贴的标签,因为内向,我可以理所当然的待在家里,宅起来,因为内向,我理所当然的不发言,保持沉默,因为内向,我享受自己的独处时光。
内向这个标签,给了我一个不与人交往的理由,内向也让我看着别人在交际中游刃有余而自卑,曾经的我一直认为内向是我最大的缺点。
学习心理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找到自身自卑的原因,看过阿德勒的超越自卑。
当时的我,理解力不够,看完书,也没记住到底在说些什么,只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自卑不是一个不好的东西,因为自卑,我们明白自己的弱点,然后努力的去提升,找到改进的办法。
就像我,因为自卑,所以阅读了各种书籍,自卑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看到内向者的竞争优势这本书的时候,我知道这是一本说内向者优点的书,在开始读之前,我希望这本书可以给我的不善言辞,不善交际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然后不会再因为自己的沉默而自卑。
确实在书中,我看到了内向者的优势,他们喜欢安静喜欢独处,这就给了他们更多的思考时间,他们在研究型工作中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
但在生活中,那些侃侃而谈的人更吸引人们的目光,他们善于表达,善于交际,有他们的地方气氛都很活跃。
以至于,很多人把外向者作为自己的价值标准,希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有一部分人,就戴上了人格面具他们表面上在人群中游刃有余,但内心深处是深深的落寞,那不是他们真实的自己。
作为内向者,首先要明白,内向不是一种问题,千人千面,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正因此,才有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内向也不意味着不善表达,不善交际,内向者只是把这些用在他们认为值得,有意义的事情上。
千万不能认为内向就是不善交际,不善表达,把自己给局限住。
内向者有内向者的优势,外向者也有外向者的优势,但也可以把内向和外向结合起来,向内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才是人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你恰巧有一个内向的孩子,请用欣赏的目光看待他们,他们安静,喜欢思考,有独创性。
请给他们一点时间,不要逼着孩子变得外向。见着亲戚朋友不打招呼也没关系,不要逼着孩子称呼他人。
你的一言一行,你的热情招待,孩子都看在眼里,有一天,他们会主动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
孩子特别容易受到挫折,她需要鼓励,需要反馈。
在我小时候,我也不喜欢叫人,记得最深的就是姥爷来家里了,我都不称呼。姥爷老说我,这孩子不喜欢说话,怎么不叫人。
其实,那时的我也不是不叫人,只是在想我应该什么时候叫,姥爷会不会听见,结果还没有说出来,就被大人的结论给噎回去了。
我很怕听到类似的批评,所以我开始锻炼自己,站在自家大门口,看着过去的上年纪的女的就叫奶奶,看见男的就叫爷爷。
但因为一个女的经过的时候,告诉我,我不能叫她奶奶,应该叫阿姨。
那时的我,感觉很受挫,又出现了新的困惑,什么样的人该叫阿姨,什么样的人叫奶奶。
我应该感谢我的母亲,因为她从来没有为此批评过我,我更感谢我的奶奶,因为她说,大了就好了。这对我来说就是,我不会永远是这样的,有一天我会变好,给了我发展的可能。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情况,请给他们点时间。
带他们出去走走,看看接触新事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示范给他们看。
最近我发现有一点,我做的很不好,孩子出去玩的时候,看见几个小朋友在玩,他也想加入,我怕他们发生冲突,就拉着孩子不让去。
要是爸爸在的话,就会放手,鼓励他儿子去玩,事实上儿子确实玩的很开心。
内向不是问题,是我们的看法决定它是成为优势还是缺点。
承认它,接受它,想办法弥补它的不足,时而内向,时而外向,这并不冲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