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写作交流成长励志婚姻育儿
“七年之痒”也许也是寻找True Love的机会

“七年之痒”也许也是寻找True Love的机会

作者: 徐徐清风娓娓道来 | 来源:发表于2019-02-27 16:22 被阅读11次

    假设,他对她一见钟情,她对他也一见钟情,完美的爱情发生了。

    那么这两个人彼此迷恋的时间会持续多久?

    或许,七年是一个极限。

    特别是那些非常有感觉的爱情与婚姻,只怕势必会遭遇七年之痒。

    “七年之痒”是个相当有道理的词语。只是,为什么是第七年,它有什么特殊含义?

    武志红老师说:

    第一次童年,是六年;第二次童年,还是六年。

    这是他的大脑暂时为七年之痒找到的答案。

    01

    我们至少有两次童年,一次是零到六岁,一次是爱情。

    爱情,是对再一次重复童年的憧憬。

    第一次童年,是零到六岁。六岁孩子的人格结构和智力结构基本定型。

    第二次童年,是恋爱,是婚姻。七年之痒如此普遍,意味着第二次童年可能也是六年。

    第一次童年,是命运,我们没有选择权,出生于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父母和亲人,我们不能主动选择,只能被动接受。

    第二次童年,我们有了相当的主动权,我们选择恋人,我们选择结婚,我们选择分手......

    第一次童年,我们希望自主,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父母。童年越痛苦,改造意愿就越强,但不幸的是,这些改造愿望很少被实现。

    第二次童年,会再现我们第一次童年实现过的美好,于是恋爱中的人常常觉得两人像是“两个快乐的孩子”。

    同时,也会再现童年的时光和童年未被实现的憧憬和愿望。

    童年越有问题的,就越渴望改造恋人。假如改造成功了,仿佛也意味着以前的命运被改变了。

    第一次童年,当我们“成熟”时,即人格基本定型时,是六岁。

    做父母的多有体会,六岁和五岁的孩子有很大差别。

    很大一个差异或许是,六岁的孩子在相当程度上放弃了改造父母的愿望,他们学会了接受事实,接受“父母就是这个样子”的事实。

    不过,改造梦想并未消失,只是深深地压抑到潜意识深处而已。

    第二次童年,第六年的时候很有可能重现这个心理过程。

    前六年,我们潜意识深处那个渴望——改造父母、纠正童年错误——又被唤醒,我们把这个愿望投射在恋人身上,像六岁前渴望改造父母一样而渴望改造他们,但到了第六年,我们再次发现,这是行不通的,我们得再次放弃这个改造梦。

    这时候,一定会有巨大的失望,我们的意志再次被命运所嘲弄。

    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个最亲密的人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他(她)似乎完全是另外一个人。

    他(她)的确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我们其实是将自己的想象强加在他(她)的头上,当我们看到他(她)时,看见的不是对方的真实存在,而是自己加诸在他(她)身上的幻想。

    他(她)的确是另外一个人,而这恰恰是他(她)的真实存在。

    但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契机。

    如果两个人都看到对方真实的存在,并愿意接纳彼此的真实存在,那么一个新的、真实的关系就会建立起来。

    这个关系看起来好像不如前六年的关系那么动人,但它更稳固、更牢靠,更有弹性,也会更加轻松自如。

    如果这个关系能够发展下去,它就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迷人。

    相恋容易相处难。

    相恋时,我们没有和对方的真实存在打交道,而是将自己的幻想投射到对方身上,然后与自己的幻想打交道,自然比较容易。

    相处时,就要看到彼此的真实存在,才能适当地放下自己,与那个和自己一样,有独立意志的人打交道。

    这的确更难。

    02

    爱情,是对再一次重复童年的憧憬,这就导致一个结果:

    童年美好,爱情就重复美好;童年不幸,爱情就重复不幸。

    没有人会明确期待不幸的爱情,每个人开始总是憧憬着爱情的幸福和快乐,只是后来才发现:

    所谓爱情居然和童年如此相似,那个我们寄予了很大期望的异性,原来与令自己失望的异性父母那么相像。

    这些可拍的命运是怎样发生的呢?

    这就是潜意识的力量。

    “七年之痒”是一个舶来词,源自美国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主演的同名影片。

    影片《七年之痒》

    这是个轻喜剧,讲的是一个结婚七年的男人在妻子去乡间度假后,被刚搬来的风骚的女房客撩拨得心猿意马,整日对其想入非非,但最后还是幡然醒悟,悬崖勒马,回到妻子身边。

    七年之痒,意味着婚恋的第七年会出现严重问题,比如第三者、分手或离婚等一些标志性事件。

    不过,从感觉上而言,或许第六年更重要,很多人都是在第六年出现了幻觉的破灭感。

    不是所有的婚恋都会经历七年之痒,有很多婚恋,还没到第六年或第七年就严重地痒了,甚至几天、几个月就结束了。

    即便这些短命的婚恋,也是对童年的又一次重复。

    武志红老师讲过一个案例。

    一位男士谈过一次为时三年的恋爱,前两年尽管磕磕碰碰,但整体上比较默契和和谐。

    然而到了第三年,一些问题爆发出来,女友一度指责他自私。

    深谈过后,他发现女友是真的相信他自私,不是一个简单的指责,这令他十分伤心,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宽容大度,身边所有朋友也都是这样称赞他的。

    之后,女友一次又一次误解他,并且还做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事,简直换了一个人。

    最后,两人分手。

    后来,这位男士了解到,女友三岁时,她的父亲离家出走,与另一个女人组建了一个家庭,这对她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这可以理解为,这个女孩在重复她童年的经历。

    三岁时,被父亲抛弃;恋爱三年,在潜意识力量的推动下,做了许多莫名其妙的事情,来再次重复被抛弃的经历。

    她说男友自私,只不过是将心目中父亲的自私形象投射到男友身上。

    她并非想被抛弃。如果那位男士能够一如既往对她好,甚至更好,那么他们的关系就能安全度过第三年。

    女孩童年被父亲抛弃的痛苦就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修复。

    可惜,她没有这个好运气。

    03

    其实我们多数人都没有这个好运气,当我们因为潜意识的推动去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时,我们的另一半不会明白我们在干什么,他们最后也会和我们一样落入我们潜意识的圈套中,认同我们的投射,然后和我们重复童年的苦难。

    当然,特殊的“三年之痒”也好,普遍的“七年之痒”也好,都是有着它的意义:

    令我们可以放下幻想,从而看到恋人或者伴侣的真实存在。

    看到了真实存在,就要做一个抉择:

    是继续幻想,还是和恋人的真实存在打交道。

    如果继续维持幻想,那么亲密关系只能瓦解,然后换一个人,继续幻想。

    看到了恋人的真实存在,并不是意味着亲密关系就一定有救,或者说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有时候结束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当碰到七年之痒时,不必惶恐,也不必沮丧,相反应该认识它的价值,并接受自己的幻灭感。

    这种幻灭感一定是好的。

    只有当幻灭感产生后,接下来的相处,才有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相爱。

    两个幻影,不管多么迷恋彼此,都不过只是幻影而已。


    非独立行为能力者请勿入内。本文纯属一个毫无远见和真才实学的小小房地产行业HR从业者的愚昧见解,仅供讨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年之痒”也许也是寻找True Love的机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mx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