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创伤干预

创伤干预

作者: 小辣椒有点甜 | 来源:发表于2022-10-13 21:55 被阅读0次

一、创伤后成长

创伤后成长,认为生命中的苦难与困境也蕴含着成长和成功的可能。任何一次创伤体验都可能是一个契机,我们可由此产生一系列积极的改变,让我们对自我、他人和世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众多研究者们用不同因素来考察个体创伤后成长的实证研完发现了不少和创伤后成长有关的影响国素,其中需要强调的主要是个人应对方式以及外界社会支持。

个体应对方式,其中心理复原力和心理弹性起到重要作用。

外界社会支持,这种有利于个体认知转变的途径恰好是创伤后成长产生与发展的土壤。研究证明“实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对创仿后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没有真正经历过现实世界的一次冲击和震撼,我们大多数人没法从体验的深度上去理解一个创伤事件的感受,也正因如此,我们可能无法接受创伤,形成很多负面影响,但是相对的,也有些人在知道创伤带给人们怎样的力量后,对这个不确定的世界有了心理准备,并且感激生命和世界,这就是创伤性成长。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创伤经历,成为他们面对创

伤的有力后盾,在这个过程中,教会他们如何感激生命和世界。

二、创伤后最常见两种情绪,愤怒和悲伤。

(一)控制愤怒

承认你很生气,认识到这是对创伤性事件的常见反应。

试着找出可能激起你愤怒的相关情绪(例如悲伤、恐惧)。

为这些相关和同等重要的情绪寻找适当的渠道(例如,与家人或朋友交谈、寻求悲

伤咨询、参与帮助受害者的活动等)。

明白你是如何思考这件事的,尽力不要助长愤怒和其他强烈的情绪。可以尝试在内心形成一个“积极”的观点,并寻找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解决事情,而不是伤害他人。

停下来,深呼吸,想象一些平静或愉快的东西,并尝试放松几分钟。

避免/减少消极的应对方式,如滥用酒精或药物。

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发泄方式,如锻炼,参与你最喜欢的爱好,运动。

分散自己继续思考事件的注意力——打电话给朋友,参加一个愉快的活动。

保持幽默感。

关拌电视和收音机;播放最喜爱的音乐。

保持日常事务。

如果反应继续加剧,或者想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仿害,就要咨询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帮助。

(二)管理悲伤

1.注意:

在提到死者时使用委婉的说法,如“他们正在睡觉”或“他们离开了”。

预测悲伤的持续时间,例如,“已经一个月了,你应该克服这一点”或“痛苦很快就

会消失”

避免过度感同身受(例如,“我知道你的感受”)

太多的自我披露(例如,我失去了我的妈妈因为癌症的缘故),因为不是每个人自我披露的方式是相同的,重点应该仍然放在让孩子悲伤的事情上。

2.要做的事情有:

尽可能正常地维持正常生活节奏。

提出问题,了解青少年对事件和情绪状态的理解。

允许他们有悲伤的情绪。

和其他值得信赖的成年人联系。

鼓励学生采取适应性应对策略,特别是涉及与其他学生互动的策略(如体育)给于他们足够的支持。

相关文章

  • 创伤干预

    一、创伤后成长 创伤后成长,认为生命中的苦难与困境也蕴含着成长和成功的可能。任何一次创伤体验都可能是一个契机,我们...

  • 【研修日记】危机干预(二)20190107

    一、急性创伤性干预 不同于创伤性治疗,急性创伤干预又称心理救援,是预防性的。灾难性事件发生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几天到...

  • 创伤后应激干预

    心理课堂学习笔记整理如下: 哀伤和创伤后人群特别是亲临创伤事件者和亲朋好友,当事件发生后出现的症状叫PTS...

  • 危机干预替代性创伤

    (台湾谢政廷) 会陆陆续续或者是这个过程中会开始的。那你就好,那接下来我来谈今天的第2个大的区块的重点叫做咨询师...

  • 抑郁症与自杀行为的关系、原因

    三种心理干预技术 创伤事件引发三个常态反应-创伤心理、创伤生理、偏差行为,属于心理咨询范围;当偏差行为无法hold...

  • 身体从未忘记

    这本书关于了解到关于创伤和治愈的基本知识,当一个人受到身体创伤,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什么样的治愈或干预能...

  • 潜意识的限制信念

    雷利平 洛阳焦点父母第四期分享第108天(2019.7.31) 今天看到《孩子间的冲突不会引发创伤,但父母干预会》...

  • 失眠的夜,适合思念

    上午上课、批作业;下午听课后教研会、年级组会、班主任会;晚上后现代危机干预与创伤治疗网课。 结束充实...

  • 创伤和修复——《我们为什么生病》笔记五

    一、创伤的作用 痛和怕,是许多苦难的根源,也是医疗干预的目标,但痛和怕不是疾病或者功能障碍,而是我们防御体系的预警...

  • 中原焦点团队坚持原创分享第1402天

    遇意外车祸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亲眼看见同学遭遇车祸意外死亡的场面,来访者出现反复创伤性体验,持续性回避,焦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伤干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qq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