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齐攻宋,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荆大说,许救之,甚欢。臧孙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今子有忧色,何也?”臧孙子曰:“宋小而齐大。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我坚而齐敞,荆之所利也。”臧孙子乃归。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公元前284年,齐国意欲侵犯宋国,战车和骑步兵纷纷向边境集结,大战一触即发。
宋国朝堂之上主战派和主和派吵得不可开交,半天过去也无法提出行之有效的战略方案。衰老的宋康王环视自己的文武臣子,无一堪当大任,不由得忧心忡忡:宋立国七百余年,眼看就要亡在自己手中。自己统治宋国已40年,30年前自己何等勇武,东败齐国,南败楚国,西败魏国。虽与三国结仇,也成就了宋国的霸业。如今自己已是一个垂垂老者,雄风不再,无法再领导宋国抵御强齐的侵略。“五千乘之劲宋”已成过往。
这时,一直冷眼旁观的臧孙子说道,“为什么不求助于强楚呢?齐楚素有仇怨,或许楚国会出兵相助。”
一个将军哈哈大笑,“先生有所不知吧?30年前楚国被大王大败,一定怀恨在心,又怎么会出兵相助呢?”
“有所不知的是将军。”臧孙子说,“敌对大国的强大比被小国战败更危险。宋国再强,也不可能吞并楚国,但是强大的齐国如果吞并了宋国,将来就有可能灭亡楚国。”
宋康王听了点点头,说道,“你有把握吗?”
“臣尽力而为。”
宋康王给臧孙子安排了一辆车和一名车夫,同时调拨军队,准备应战。
第二天,车夫驾车载着臧孙子向楚国驶去。
车夫是一个身体健硕的老者,他见臧孙子见识过人,等出了宋国,便说,“先生可知宋国人对自己国君的怨恨?”
臧孙子当然清楚,他曾因谏言被宋康王辱骂。而另一个臣子言辞激烈,被当场射死。宋康王还剖开驼背人的背,砍断早晨渡河人的脚。宋国百姓无不恐惧这位残暴的君主。众诸侯国称宋康王“桀宋”,将他与商纣王并论。据传齐国这次攻伐宋国正是接受了宋国百姓的请求。当然这只是齐国人的借口。
宋康王虽然残暴,如今已是垂垂老者,随时可能死去。宋国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就绝不能引狼入室。自己身为宋国臣民,不仅要辅佐宋王,更要保卫宋国百姓。
他对车夫说,“我尽宋国臣民的职责,为保卫宋国百姓为己任。其它的事,不是我能够左右的。”
楚王接见了臧孙子。他知道臧孙子的来意,故意问道,“我听说宋王故意戴遮不住额头的帽子以示勇敢,30年前他打败我楚国,如今身体可好?”
“宋王身体已不如从前,所以派我来求助大王您,希望您不计前嫌,和宋国联手,一起攻伐无道的齐国。齐国不亡,就是楚国的威胁啊!”
“哈哈哈哈……”楚王大笑,“说得好!说得好!我答应先生,楚国必出兵助宋。您回去告诉宋康王,齐国不久将退兵!”
臧孙子愁容满面地回到驿馆,准备回国复命。车夫询问了详细,不能理解臧孙子的反应,说道,“现在求救之事已成了,您反而脸上忧愁,是为什么呢?”
臧孙子说:“宋国小而齐国大,楚国救宋国,是救了弱小的宋国,却得罪了强大的齐国,这是一般人都要忧虑的事,而楚王却显得很高兴,这一定是表面上做做样子,必定是为了坚定我国抗齐的决心。我国坚持抗齐,齐国的力量就被消耗,这对楚国是有利的。”
车夫听罢叹了一口气,“这样说来宋国是要灭亡了啊!”
臧孙子就回到了宋国,告诉了宋康王实情。宋国已集结军队,准备作战。
但是宋康王与百姓早已离心离德。战争一开始,宋军面对强大的齐军一触即溃。
直到齐国人占领了宋国的五个城邑,而楚国的救兵却一个也没来。
后来楚国和魏国也参与攻宋,三个国家一雪前耻,瓜分了宋国。
公元前286年,在位42年的宋康王被齐人杀死,宋国灭亡。
臧孙子不被楚王的表面言辞欺骗,通过洞悉两国利害关系,分析楚王的异常言行,获知他的真实意图。
一个人表里不一并不难分辨,关键是抓住事物的利害本质。
19/6/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