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链接:伶人入画,一生天涯
作者:侃儿阿
由于这篇文章从我的角度来看没法当成是一个故事,所以就不用以往的格式来点评了。
首先要肯定的是,作者文笔很娴熟,语句十分通顺,没有逻辑、语法的问题。第一段写得很细腻,人物、环境讲得很生动。文章内容时间跨度很大,能整体描述下来也很不容易。
但是为什么我说这不是一个故事呢?因为除了第一段,后面的内容都是在做极简地概述,作者所写的都是一种状态,一个个结果,而不是发生变化的情节。
这些内容都是建立在电影的前提下产生的,也就是说,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会很迷茫,这些人物都是谁呢?他怎么出来的?每个人物出现后又带来了什么?如果说是观后感,可以接受,但目前只是停留在概述电影的内容层面,还没有谈论感想。如果说是故事,又会少了很多故事的元素,线索、主题、铺垫、特写等都没有出现。
所以,没法以故事的角度来评论。
其次我想纠正文中的几处观点。因为我对这部电影很熟,自己又是学艺术出身,读到几个地方时不免会皱下眉头。我知道作者是想对原著稍作改编,但无论写实还是虚构,都需要对事实进行考究。
第一是戏班子并不是坑害儿童的地狱。戏班子的确很苦,而且师父都会打徒弟。但只有这样才能出真功夫。现在的艺术培训基本不会有这种现象了,但那些所谓的科学、兴趣教学是真的没法培养出艺术家的。每个艺术家都会有一个糟糕的童年,绝望、痛苦、挣扎是他们都要经历的。但是,每个成名的艺术家都会感恩当初师父的严厉教学,真的是不打不成才。
第二是R本人对京剧是十分尊重的,他们不会对表演者动手动脚,并且当时的领军人物对京剧更是非常入迷。对蝶衣不尊重的是GMD。
第三就是这一段
程蝶衣爱段小楼,爱到骨子里头的那种爱,像虞姬对项羽那种忠贞不渝的爱,不知道是年少小石头的好让小豆子认准了他就是命中注定对的人,或者他真的人戏不分,成疯成魔,一心扎进戏里的人生,如痴如醉。
从小说的角度看,建议不要出现这种作者直接给出主观判断的语句。爱要用行动来说明,用情节来感染读者,光凭嘴说是没有力度的,没法走进人物内心的。
从电影角度看,其实蝶衣并不是同性恋。因为在他十几岁时,别人叫他唱“我本是女娇娥”时,他是拒绝的,他宁可挨骂挨打,也要唱“我本是男儿郎”。并且,在蝶衣自杀前,他唱的还是“我本是男儿郎”,小楼说:又错了!
蝶衣想:我他妈为了生存唱了半辈子女娇娥,临死前不听任何人的了。
所以,蝶衣对小楼的感情很复杂。大哥、挚友、爱慕,都会有。那蝶衣为什么会和袁四爷上床呢?因为早在他小时候就被那个公公给玩坏了。所以,为了洒脱,为了发泄,为了得到那把宝剑,无所谓了。况且,袁四爷是真的懂戏,懂他的人。
最后,我说一些建议。如果作者想把一部喜欢的电影进行改编,需要先预估下字数。写成短篇的话就不要把整部电影都编了。你可以选取其中的一段,然后就像第一段那样进行详细地叙述,要讲过程,不是一段段地结果。
尽量从电影中跳出来,可以保留结构和情节脉络,其他最好都调换一下。人物的姓名、职业,故事发生的年代、环境等等。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只是电影展示出来的背景,这不代表我们看完电影后就很了解那段背景了。电影只能展现背景的一部分,而我们看到的理解到的又仅仅是更小的一部分。
改编是为了学习电影的技巧和思想,而不是原封不动地拿过来再讲一遍。有少部分确实调整了,但你所挑战的可是华语第一啊...这些情节已经演绎得非常完美了,还有改动的必要么。
望以上点评对作者有所帮助。
了解活动详情:点评直播间 | 征集活动
关注直播间:点评直播间 - 专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