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有一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虽然是描写景物,但却令人深思。
就如同人才一说,何谓人才?人才,追其根源,是他能在团队中发挥其价值。
一个人在一个企业中,或许堪称人才,而在另一个企业中,却是碌碌无为。
所谓人才,关键在于他能否与组织契合,行云如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金子只有摆放在正确的位置,才能更加夺目耀眼。
经常有领导者抱怨手下很少人才,实则是未能将人才安排到合适的位置,给予他发挥的空间。
倘若告诉领导者,有个方法可以识别出手下的人才,让其发挥效益。
大部分的领导持怀疑的态度,担心耗费财力、精力在人才管理上,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
《团队黏性》这本书介绍了如何用OPTM模型管理人才,看起来简单、高效,貌似管理者很容易接受这种模型。
实际上,让管理者习惯用上简单的模型,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人的想法总有着太多的顾虑。
《团队黏性》最后一章,为人才管理者剖析了实现OPTM模型在人才流程中持续运用的三个关键因素。以下,对这三个要素进行简单的总结。
01 CEO和高层团队的支持
为什么实现OPTM模型在人才流程中运用,需要组织高层领导的支持?因为,只有高层领导亲自行动,才会让组织员工感受到活动的重要性,并予以重视。
大部分组织的高层领导总是只关注于获得成功的领域,对于人才管理领域,因为没有了解、实践过,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
因此,作为组织的人才管理者,需要拥有说服高层支持人才战略的诚信和勇气。
那么,如何说服组织的高层领导实际人才战略呢?书中给出了三种方法。
第一种,运用财务吸引力。
首先,人才管理者对人才战略收益进行切合实际的财务评估。
接着,以一家真实公司作为案例,来表明快速和真实的投资回报。
最后,向高层领导描述他认同的组织中存在的问题,让高层领导觉得有必要花费部分财力投资人才战略。
第二种,运用个人吸引力。
向高层领导分享自己或其榜样的实践经验,让高层领导感受到人才战略的重要性。
第三种,运用竞争吸引力。
向高层领导传递竞争对手人才战略的经验,用事实证明一切。
02 避免复杂性悄然出现
随着时间推移,原有的OPTM模型不一定适合组织的现状,之前,大家公认的简单流程,已变得繁琐,阻碍组织的发展。
或者,有些领导者觉得流程过于简单,结果不具备代表性,期望增加要素,结果,让流程回归复杂性。
因此,为了确保OPTM模型能在人才流程中持续运用,有必要定期进行价值—复杂性审核、保持流程设计稳定以及频繁流程结果。
定期进行价值—复杂性审核包括两个步骤:
一是收集有关用户满意度的数据;定量调查流程管理人员想获得哪些改进等;并从人力资源领导者获得实践满意度意见。
二是清点实践,创建列表评估每个元素的复杂性和价值者。
保持设计稳定性应确保每三年进行一次变革,微调每年不超过一次。
衡量流程结果即对于每项人才实践,确定一或两个指标,以评估流程是否与预期效果一致。
03 让合适的人才负责人才管理
有句俗话说:“学有所长,术有专攻。”
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虽然在员工关系、招聘或组织发展方面拥有丰富经验,但对业务运营的看法却有限。
因此,人力资源专业人员不适合复杂人才管理。
人才管理领导者除了了解人才资源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应了解和热爱业务,拥有生产思维,并表现出勇气。
只有对业务熟悉,才知道如何将业务与精通的人才相匹配,达到最佳的效果。
人才管理者要将自己的角色视为工匠,不断雕刻打磨,让组织的人才发挥最大效益。
写到最后
《团队黏性》一书向我们传递了一个简单的OPTM理念:
从根本上简化并增加人才管理实践的价值,以确保其实施;此外,增加透明度和问责制,确保它们顺利和可持续地运作。
除了工作,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OPTM理念。
简化自己原先设置的流程,增添对实现目标有价值的要素,并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监督、鼓励,便能让我们持续实现改变。
齐帆齐2021年9月年度写作品牌IP特训营第27篇,1539字数,共累积37411字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