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建筑圈有意思的文章
国家常识丨英国:“放开那个钉子户!”—光斑视界

国家常识丨英国:“放开那个钉子户!”—光斑视界

作者: 光斑视界旅行 | 来源:发表于2016-08-22 10:56 被阅读102次

    谈起英伦风,除了西装革履的绅士,举止优雅的淑女以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背景布——建筑。走在英国街头、郊外,我们能看见庄严的哥特,平实的都铎,充满人文气息的文艺复兴风格,是了,古典的建筑,正是英伦风的另一种体现,英国随处可见百岁的建筑,人们说,那是因为他们对古建筑如痴如醉的爱护。

    然而他们也曾是“负心汉”,在那个“日不落”的时代。

    维多利亚这个名字,在英国人心里,第一时间想起的永远都是“queen”而不是“secret”,在那位女王的带领下,英国成功的开展了工业革命,成为了极其强大的“日不落”帝国。众人怀着对女王陛下的无限敬仰,开始了疯狂的城市化,女王的脑残粉们天天用“铺电线”、“埋管道”、“建工厂”这些理由把英伦三岛的土地翻了一遍又一遍,古建筑?不知道,好像刚才埋管道的时候顺手拆了。

    “为了城市化!为了制霸天下!”这样的理想像传销一样给全国打了一遍鸡血,1866年,《格拉斯哥法案》通过,拆迁大队们把手伸向了格拉斯哥老城区,可能是预见到了未来广场舞在全世界的风靡,这些城市化的铁粉们活生生的把成堆的中世纪建筑拆成了36万平方米的大空地。完成如此“壮举”之后的他们十分满意,然后顺手把诺森伯兰郡议会宫、雷恩教堂、格拉斯哥大学全拆了。从此常能看到英国老爷子对着一片空地怀古伤今,对着旁边的孙子说:“你爷爷以前就是在这条煤气管上上的课,玩的可认真了...”

    就在约翰牛为自己的“现代化”沾沾自喜的时候,老冤家高卢鸡轻蔑的瞥了他们一眼:“死没良心的,底蕴不要,当起暴发户来了。”法国在1840年出版了第一份受到国家财政保护的历史建筑名录,形成了法国建筑的保护体系。这狠狠刮了自诩“尊重传统”的英国人一巴掌。到了1877年的时候,威廉·莫里斯老爷子坐不住了,登高一呼:“你们这些欺师灭祖的家伙,老祖宗带着感情建的屋子,你们真以为是上帝往下扔的?这些古建筑现在拆了,你们以后指着公厕给子孙说历史吗?”,说罢,就成立了古建筑保护协会,这时候全国的保护主义者终于找到了组织,带着他们的专业知识,热泪盈眶的向着古建筑保护运动前赴后继...

    随着古建筑保护运动遍及全国,英国政府也有些后悔了。磕了“工业革命”这药,不知不觉间就拆了这么多老祖宗的房子,这样下去历史都给拆没了,祖先们指不定在天上骂着政府数典忘祖呢。于是在1882年,《古建筑保护法》出台,同时出现的还有“英国遗迹”这个官方的古建筑保护组织,政府派出了1600人去管理全国410个历史遗迹,还为古建筑保护运动提供了宣传和资金,拆迁大队的征途,也就到此结束了,死死抓住地皮不走的那些百年钉子户—古建筑们,获得了胜利。

    拆迁是止住了,可古建筑还是会自然损毁的,许多从祖辈手里继承来古建筑的英国人根本没有钱去对这些建筑进行专业的修缮,但又不能把祖上的产业置之不理,为此他们苦恼了许久,直到“国家信托”的出现。1895年,三个慈善家组团建了个基金会,叫“国家信托”,他们利用合理的商业运作,比如招会员、在景点旁开“便宜的”小卖部等方式,收拢了一大批用于维护古建筑的资金,让纠结的继承者们看见了希望。古建筑保护最后的难关,没钱,被完美的解决了。

    于是 知识+法律+资金=民间力量+政府支持=英国遍地是历史。

    拆迁大队之国→钉子户之国

    距离英国开始全民保护古建筑已有100多年,保护古建筑的意识早已深入人心,纵然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我们仍然能在今天看到古建筑保护协会在各地伸出援手的身影,仍然能看到英国政府因为“这上面有一百年前小学生磨铅笔的痕迹”而要求户主保留一堵破墙的趣事,仍然能看到许多英剧里“国家信托”名下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比如《权力的游戏》中临冬城,就是他们名下的沃德城堡)。

    英国人民对于历史建筑的爱护,也促进了英国建筑业的发展,剑桥、UCL等大学的建筑系人才不断,随处可见的过去予以了他们无限的灵感。如今的英国建筑,不光有历史,还有未来,劳埃德保险大厦、瑞士再保险塔、福斯特勋爵、罗杰斯勋爵这些大厦和大师的名字已经传遍了整个世界,英国的建筑业闻名天下,绝不仅靠现在的努力,他们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经做出了注定会成功的决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家常识丨英国:“放开那个钉子户!”—光斑视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gw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