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在西安》开更第三日,昨日(2)整体下滑,阅读74,点赞4,评论4 (其中3条还是自己),也正常,当新鲜感消失后,就需要慢慢的沉淀了,不急,感谢浅草时光记忆评论。
今日继续关中八景后四景的介绍,还会说说我眼中的西安历史。
八景:
曲江流饮:在大唐盛世时,文人墨客特别喜欢在大雁塔吟诗作对,现在去大雁塔还能看到复制品,传为一时佳话。
曲江就在大雁塔左近,风景优美,深受文者的喜好,大家在这里请客、作诗、论文,一时间遍地是诗人骚客,诗声阵阵,各种大咖云集,形成文化胜景。现在曲江也已重修,成为西安旅游的名片,与大唐不夜城、大雁塔连接在一起,倒也有些人气,只是文者难寻啊。
灞桥飞雪:西安东灞河边,唐代送友人东行时,出长安必过灞桥,阳春三月天,柳絮飞舞似白雪,更衬出与友相别意境。现在这里为浐灞生态区,东望洪庆原,南望秦岭山,北通渭河水,西邻杨柳岸,倒也是风景不错。
骊山夕照:西安东洪庆原与骊山相连,每日夕阳西下时,照在山的西侧而成美景,倒是不错。据传当年烽火戏诸侯就发生在这里,是不是褒姒的笑容映在骊山西坡,成就美景。当然来这里必须自驾而来,单车骑行也是不错。
华山仙掌:渭南华阴县南,有仙掌式山峰,民间传说是宝莲灯主角劈山救母而成,未上山,未能观。众位有机会可以去看看,西安东100公里。
本想今天写写西安的城墙,看来明天日更再写吧!几句话总结一下西安人,后附我自己写的小文。
每一个西安人都有自己的情节,这种情节是汉风秦韵,是盛世大唐,虽然唐灭于907年,距今也以1111年前,但就是千年的沉淀,造就骨血中的藐视!不是说地域,只是感受。即有傲骨,却也包容!不缺侠,也不缺谦!
估计在西安(3)《我的秦半两》
飘窗右边是我和孩子的书,这个我俩相同
不过我的书边是茶,孩子书上是各种毛绒玩具,最喜欢的就是熊,一直也觉得正常,哪个孩子不爱玩具可是细想起,不对孩子的各种玩具原型都是洋产品,不禁让我想起我儿时可称为玩具的秦半两。
我生长在西汉都长安故址所在,小时候恰恰是八十年代中期,华夏大地刚刚在贫穷中恢复,我的父辈只能给我温饱何谈玩具!
不过,生在汉长安,土里并不缺小物件,分分钟,就是秦砖汉瓦,只是这没什么好玩的,最吸引我们这些碎娃的,就是小小麻钱,当时对文物并没有什么概念,大人们也不理我们,最多是让村落里的神汉们抢去几个,每个碎娃娃,手里都而一大堆。
我们也不懂什么文字,只是能记住有未央,还有就是特简单的几个字,但都不认识。等大了后知道手中的就是秦半两,是在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印记,可惜早都找不到了!
有人说历史悠长,难考证,但其实就在每一辈的亲历中,传承中。我常常带孩子归汉长安,讲述我的儿时,寻找我的秦半两,我也希望待孩子长成时,记忆不要停留在芭比娃娃,可爱熊,也给中华传承留点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