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哪儿?】系列的前两篇发表之后,第3篇难产。拖了近20天总算发出了。
惰怠,这是不敢推脱的事实!
但还有一点想解释的,就是我害怕误人。
对于文章这个东西,还是心存敬畏的。尤其是人生哲思之类的文章,信口开河真的是会误人的。虽然不是什么大咖,多数文章的阅读量也不过千次左右。但文章放在那里,总是要让人读的。如果谬误过多,难免误人一两个,那也是罪过。
当下并不总那么高冷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细读不止三遍了。有些地方还理解不透。或坦率讲,有些观点本人并不完全认同。即如此,就不敢胡乱解读。
此次所发系列文章,是本人反复研读、参悟经典,感觉基本透彻之后,结合现实形成的自身见解,谬误之处还请文友指正,欢迎在留言区留言,留言必回复。文中的观点与托利大师的融合度应该是比较高的,有不同之处会特别指出。
我理解托利大师的一个重要观点: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用“思维”而不是用“意识”(我个人更倾向于用“感知”这个词儿)活着。
事实的确如此,人们总在回忆、比较、权衡、计较、谋划等等这些思维过程中制造着忧愁、懊恼、自卑、焦虑、贪婪、妄想等等的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又时常被我们当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此——
思维,把你锁死在了过去,或者把你放逐到了未来。但思维却不能让你“感知”当下。
只有“止思”——停止思维,才能激活“感知”。
埃克哈特·托利认为,停止思维,体查自己的意识,才能够体察本体。体察到了本体,也就是意识到了当下。
原文:
本体是超越那些受限于生死的各种生命形式而永在的“至一生命”(One Life)。作为无形的、不灭的本质,本体不仅超越了所有生命形式,更深深地根植于每一种生命形态当中。 ——埃克哈特·托利
当思维处于静止,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时刻时,你就会感觉到本体,但是从心智上我们永远无法理解它。重新觉知到本体,并保持这种觉知体验的状态就是开悟。——埃克哈特·托利
托利对于本体的描述比较难理解。而且大师也明确告诉我们,“不要试图去理解它(本体)”本体只可以去感知。
“止思”这个词让我们联想到了佛家的“禅定”和道家的“入静”。实际上我相信托利的很多思想来源于东方。比如中国的儒、释、道三教的文化及修行方法。
如此看来。托利所说的本体具有一定的神性(请细读上面的两段原文)。而为了感知这个“本体”所需要的“止思”又很类似于一种修仙、修佛的法门。那是否意味着,必须抛开世俗,才能达到完全感知“当下”的境界呢?如果那样,对于俗世中的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
静然后能定李宗盛《凡人歌》歌词。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 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 …………
凡人,免不了为过去和未来思考,那是必须的。成神不容易!
不被“过去”牵绊还比较容易做到,但在人生俗世间不为“将来”思考,很难。
难道思维本身不是人类生存的一个重要的能力吗?
那么“当下”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没错,思维对于人类来说是生存的必须。但是——思维只是你的大脑应对特殊任务时的工作而已,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事实上我们的思维在进行必要的运作之后,还会杂乱地高速运转,这种运转多数事关过去和未来的负面情绪。这种杂乱的高速运转,会消耗生命大量的能量——此时“止思”就是关键了。能够让这种杂乱的思维停下来。你就能感知到生命的美好,换句话说,活在“当下”本身已经实现了你的思维目标——获得美好的生活,但大部分人对此并无自知。
简单地说——世界并没那么复杂,是我们的思维太杂乱,而杂乱是由于心乱,对于解决问题毫无意义。
学会不带情绪、不带有色眼镜地观察、体悟一件事情。其实就是在当下了。
从这个角度说,个人认为王阳明的心学,关于“心之体”的表述。可能是更容易被理解的世俗化的“当下”。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
比如两个人在观察蜜蜂。其中一个人被蜜蜂蛰过,一个没有。没被蛰过的那个人,仔细观察着蜜蜂的花纹,翅膀的震动,听着它的嗡嗡声,此时他的心中对于蜜蜂是没有善恶的评判的,只是像镜子一样照出了蜜蜂的本来面目。他的状态更接近于“心之体”,他也就更接近于在“当下”了。而被蛰过的那个人,很可能并没有真正观察蜜蜂,他正在对蜜蜂产生一种惧怕,厌恶的情绪。他就并不在当下。那个人产生这种情绪是人之常情,但显然,他的这种情绪并不是“蜜蜂本身”。常人难于活在当下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现实中很多人都把基于过去或未来产生的某种情绪,当成了事情的本身。并以为这种情绪是解决问题所必须的。这正是世俗中我们“不明”“不悟”的地方。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会发现,人类所推崇的许多心性修养,比如坦诚、大度、无私、宽容等等这些高贵品质,殊途而同归地似乎都通向同一个地方——承认事物的本真,不为一己之私算计纠结!从而也不会产生种种的负面情绪。
通往神性的修炼法门,现在很多也被世俗化了, 比方说瑜伽和静坐。所以,人和神是相通的,心就是“神”,达到100%的纯净你就是真神,随着纯净度的下降,我们会变成普通人甚至小人,期间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另外学会在思维和“止思”之间进行切换,可能是现代人在俗世当中体验“当下”的一个法门。
明镜高悬。真诚、坦然地认知一切,面对一切。一旦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其实就到了所谓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处在了所谓的“当下”。
心如镜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