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天长县王石屹和吕兆楠,是发小儿,吕家富贵,王家贫穷些,两个人关系非常好,老吕经常接济老王,两家还定了娃娃亲,没想到最后反目成仇,老王死于非命。这一年,说来也是流年不利,先是老吕死了妻子,之后老吕也是一病不起,堪堪不治。
这一天,老吕强打起精神,坐了轿子,来到王石屹家中。
自言命不久长,儿子还年幼,取出五千两银票,让王石屹代管。
老王赌咒发誓,一定不辜负老友的嘱托。这一切都被老王的女儿惠娘看在了眼里。
老吕回去后,没几天就病故了,儿子欣郎才十四五岁,哭得是昏天黑地。
王石屹闻讯,前来帮女婿料理家中的事物。等到用钱时,却只找出几百两银子,办完丧事后,吕家就败落了。
又过了二,三年,吕家早已坐吃山空。不得己,欣郎卖了些房产,得了五百两银子,托媒人去王家,商量求娶之事。
王石屹这些年,置办了不少产业,俨然已经成为财主,家中也是使奴唤婢,听说新郎手中还有五百两银子,才勉强将女儿嫁了过去。
二人成亲之后,夫妻恩爱,相敬如宾,过了一段舒心的日子,怎奈有出无入,很快,又陷入了困境。
惠娘就鼓动欣郎去找岳父借贷,开始还能借回几千文,几次之后,变成几百文。再去借时,竟然被岳父大骂一顿,再也不肯借给他了。
惠娘只好自己回家向父亲要钱。没想到,王石屹否认拿过吕家五千两银子的事儿。反而把女儿也赶出门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14329/f5a50738b163a0c2.jpg)
惠娘一路哭着回到自己家,向欣郎诉说了前情,欣郎这才如梦方醒,气愤地前去衙门告状。怎奈无凭无据,被县官打了一顿,轰下堂来。
二人上告无门,饥寒交迫,自觉得没有活路,互相搀扶着来到湖边,准备投水自尽。
正在这时,忽听一阵划水之声,一叶小舟从苇丛中驶出,船上一位老翁,身着绿蓑衣,往脸上看,皱纹堆垒,却又别有一番仙风道骨。
老者救下二人,把他们带回家中,给他们安排了茶饭,二人向老者诉说了冤情。
没想到,老翁仰天大笑,说:这点小事儿,也值得去死吗?
老者告诉他们:高邮县令是个清官,你二人只需如此这般便能了结此事。
二人拜谢老者,按照他的指点,来到了高邮县衙,坐到石阶之上,争吵了起来。
县令勃然大怒,命人把他们抓上堂来。
欣郎不服,大喊大叫的说:我是天长县人,你们高邮县的官管不了我!
县官一听更是恼怒,下令差役责打欣郎。
欣郎被摁倒在地,打板子,口中还是不服,叫嚷说:你也就是有打人的能耐,我有冤情,你管得了吗?
县官闻听,气愤地回答说:我当然管得了。
欣郎闻言,忙从袖中取出状纸,双手奉上。
县官看了状词,也有些为难,略一迟疑,开出飞签火票,命人把王石屹押解到案。
第二天升堂问案,王石屹并不知道自己在高邮县犯了什么案子。
县官一拍惊堂木,怒斥道:你勾结匪人,窝藏贼赃的事儿犯了!
下令,从死牢中提出一名犯人与他对质。
只见一人趟着脚镣走上堂来,蓬头垢面,满身血污,大叫:王朋友,一向可好啊?
王石屹一见,向上磕头,如同鸡啄米一般,喊道:小人并不认识此人,还请大老爷明鉴呐!
犯人猛啐了他一口,大骂:你这个没良心的老狗才,不是用了我的钱,你哪来的良田千顷?在某年某月,我将五千两的银票交到你手里,你敢说不是吗?
王石屹一听,气急反笑,道:什么你的五千两,简直是胡说八道!我的钱是亲家吕兆楠寄存在我这儿的,让我日后交给女婿,跟你有什么关系?
县官闻听,质问:你女儿女婿现在何处?
王石屹回答:他二人不务正业,已经双双死于非命了。
县官这才唤出惠娘,欣郎二人,与他对质。
最终判:王石屹,将五千两银子,连本带息归还欣郎,又杖责他300脊杖。
案情终于真相大白,欣郎领回了银子,叩谢县官,又去寻访绿蓑老翁,怎奈茫茫一片,已无处可寻。
夫妻二人勤俭持家,小心经营,最终成为富户。
王石屹回家之后遍体生疮,遭到邻里的鄙视,在耻辱中死去。
选自《夜雨秋灯录》之绿蓑老翁。
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古代,相信类似的事情,现代也有发生,什么时候都会有这种见财忘义的人。
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因为拆迁和房产问题,一家人众叛亲离,没有了亲情。
故事里的老王贪财,竟然不顾自己女儿的死活,然而这种不义之财,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
相信上天是公道的,恶人终将获得最后的审判。您说是吧?
关注@北京大民 ,每日新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