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这一段我觉得孟子真是很超前,你根据孟子以前的排列,你就会觉得孟子肯定是表扬尧舜 汤武,然后批评五霸。但是这一段里边有一个转折,这个转折很神,很符合我们今天讲的领导力的原理。
孟子说尧舜他们能够行仁义,原因是天性如此,性之也,就是他们天生就这样的好人,没办法。汤武,身之也,商汤和周武,比尧舜的这个要稍微差一点点,但是修身以德治,不断地修身,每天努力地反身自问,然后慢慢地形成了这个仁义之道。五霸,这个春秋五霸是假之也,什么叫假之,就是假借,他是假借了仁义,我就号称我是仁义了,然后我用我这个仁义之名九合诸侯。
那在我们看来假之是一个坏事,但孟子说,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你做这个假能不能做一辈子呀?假如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人,他能一辈子都假这个仁义,永远不撒手,那你没法判断他是真是假,搞不好那就变成真的了。
这个跟我们讲的领导力是有关系的。我们讲过一本书叫《能力陷阱》,那里边说,你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你不能够说我会做什么、我不会做什么,用我做不到为借口,那你就陷入了能力陷阱中。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你应该怎么办呢,你应该假装自己就是那个优秀的领导者,然后你应该向那个优秀的领导者学习。虽然你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虽然你不知道为什么他有这样的习惯,有这样的节奏,但是我就照着他学。学着学着,你的认知才能够达到那个水准。
我们过去常常认为,我们的认知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够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代行。但是反过来,有可能你以行代之,就是你虽然认知水平没达到,但你坚持做,最后慢慢地突然有一天明白了,有人知先行,有人行先行,都没关系。
所以孟子讲: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就如果这个春秋五霸,真的假借仁义的这个名义一直坚持下去,到死也不改,也了不起。所以,你看那个言情小说里面经常讲:我知道你是骗我,但是请你骗我一辈子。这不也挺好的吗?你久假而不归,焉知真假呢?搞不好慢慢地变成真爱了。
这个跟《能力陷阱》讲的道理是一样的,当你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的时候,你可以假装自己知道,可以向那个做得好的人学习、模仿。做着做着,相当于借过来用一用,最后长期不还,变成自己的了,德行、操守就这样。
所以我们不要整天骂别人伪君子,这个人如果真的伪装到一定的高度,一直这么伪装下去,慢慢地搞不好会变成君子。我们怕的是做了很多坏事的人,那个就不叫伪君子,那个叫小人。但如果一个人真的伪君子,伪到了他就像一个君子一样,应该鼓励他,那你哪儿知道他能借多久呢?万一能借一辈子呢?万一他真的幡然悔悟,真的发自内心接受这个东西呢?那就变成自己的东西了,挺有意思。
这就是孟子的通权达变,他讲的东西经常是活泼的,他不会执着,他不会非得怎么样不可。他都行,他给大家一个向好的机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26497026/ca9955cb4e85d7f4.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