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风入松2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6-20 06:29 被阅读0次
夜读:风入松2

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这首词是太学生俞国宝题写在西湖一家酒肆屏风上的。已作太上皇的宋高宗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了这首词,“称赏久之”,认为“甚好”,还将其中“明日再携残酒”句改为“明日重扶残醉”,俞国宝也因而得到即日解褐授官的优待。

公元1164年(隆兴二年),宋金签订“隆兴和议”,此后的三十年内双方都挂起了免战牌。暂时的和平麻痹了人们的意志,也为上流社会提供了醉生梦死的可能性。

这首词写于淳熙年间,正是这种社会现实和心理状态的反映。因此,读者一定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幅“西湖游乐图”。

词篇由描写词人的自我形象开头。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描摹西湖的美景,可是“一春”“长费”“日日”“醉”等词语却传达了作者对西湖的无比留恋:“玉骢”两句写马,然而马的“惯识”是由于人的常来,马的“骄嘶”是由于人的惬意,所以三、四句是借马写人,再因人写湖,最后达到了人与境、情与景的高度融合。

总之,开头四句是用作者浓烈的情绪感染读者,使人对西湖产生“未睹心先醉”式的向往,因此下文描写的游湖盛况,也就预先被蒙上了一层美的面纱。再说,词人、玉骢、酒楼都是西湖游乐图的组成部分,因之这四句所表现的词人情致有以小见大的作用,并使词篇“起处自然馨逸”(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

“红杏”以下四句是游乐图的主体。这里仅仅二十余字,可是所含的信息量是极丰富的:有繁盛的红杏,浓密的绿柳,如云的丽人;有抑扬的箫鼓,晃荡的秋千,漂亮的簪花;有氤氲的香气,和暖的春风。——作者抓住了西湖游春的热点,浓墨渲染,为读者提供了再造想象的最佳契机,词人旺盛的游兴,也借此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相关文章

  • 风入松 - 孤灯夜读

    风入松 - 孤灯夜读 斜风细雨入床前,断我梦缠绵。楼前绿暗东方晓,回头见、枕上书残。苦笑...

  • 风入松

    那是我至今所见过的树中,最高的一棵——一棵最西边的青松。纵然高过五层楼房,它也依然不被人们所关注。兴许是颜色...

  • 风入松

    都道高处不胜寒,大雪满华巅。 而我看却不尽是,风萧索,摩崖正干。 此时明月尚在,车已飞入云天。 依旧风流石峡关,岁...

  • 风入松

    一轮残照挂中天。霜夜阑珊。 为酬家国随波去,绪沉沉、几度悲欢。 千里故园如梦,十年魂梦犹关。 鬓斑临镜有谁怜。独对...

  • 风入松

    晚窗摇竹动银钩,山远云收。 燕辞我去随霜雪,渐笙箫,冷彻江洲。 凝泪对天倾诉,痛余一半空留。 恨来风雨入寒流。寂寞...

  • (风入松)

    牧童野趣 牧童横坐短笛鸣, 嫩草背篓轻。 眸前绿暗添诗意, 一丝柳、一寸闲情。 霞映池塘水暖, 几只梁燕莺莺。 西...

  • 风入松

    风入松 周旭 阴云连日锁柴扉,野兰独自开。 昔日绿草湖生色,步行促,小径幽参。 行人阳关绪情,独辟蹊径听雨。 林园...

  • 风入松

    花风花雨落青青,鬓上挂月明。桃红轻挑胭脂口,含真珠,两杏柔情。袅袅秋波中酒,沉沉春黛成音。双蝶对舞锦罗衾,一絮柳丝...

  • 风入松

    风入松 文/无语 柳枝飞舞叶稍黄,鸟雀惊翔。 云烟山远余清录。枫叶红、青草蒙霜。 柿挂枝头尤艳,菊开野径留芳。 金...

  • 风入松

    风入松 始信愚公能移山 文/我心依旧 愚公何使二山迁, 意志感神仙。 决心下定终追梦, 勇当先, 一往无前。 始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风入松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cy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