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假期终于还是在千方百计的挽留下
静悄悄的离开,没带走一片云彩。
这两天重新上班,
假期综合症有没有让你容光焕发

把你折磨的腰酸背疼腿抽筋?

我猜此时此刻你们的内心都对这个周末有种特别的期盼,内心深处发出一声叹息:我要好好休息下!

所以这一期的咖啡专题,推荐的是一家非常静谧、适合“节”后余生的你休养生息、调整状态的好地方!

话不多说,让我们进入正题吧~
陋室是南昌路上一家“其貌不扬”的咖啡书吧,是的,这样不张扬的门面是要多有耐心的行人才能驻足发现?
看到店名的时候,我相信所有人都会想到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里那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的陋室因他的美德声名远扬,那这间陋室又有何特色让老板有底气自比古人?我决定进去一探究竟。

推开门,这里和想象中不太一样。复古的打字机、现代的咖啡器具、中式的山水画、西式的老家具,这里有艺术也有日常,众多风格在同一空间中交错出现。




除了内部装饰的多样性,陋室本身的构造也非常独特。逐渐入内才发现这里的天花板是倾斜的,但并不对称。或许这样奇怪的结构能某种程度上解释这真的是一间陋室?
室内的座椅不算多,但每套都与众不同,“巡视”了一周,我和胖子最终选定了一组老上海风情的位置坐下来,点了咖啡。去的当天,店里只有老板一人在,既是咖啡师,也是服务生,从头到尾一个人服务,却不急不躁。


除了我们,还有两组客人,彼此交谈着,但极力控制音量,不影响到同一环境中的其他人,是名副其实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我们身后是一个八卦阵形状的白色书架,四边棱角和陋室的天花板倾斜度搭配的完美,置于整个前厅中部,又起到了隔断的作用。书架上放置了很多书,设计类为主,老板说都是他自己的书,我不知道他会不会是每本书里吸取一种艺术风格才将陋室设计成现在的样子。

饮过咖啡,我起身逐一赏玩起陋室内的物件,一只墨绿色的老式理发躺椅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爸爸年轻时做过理发师),老板说喜欢的话也可以买回家,我才知道陋室卖的不只是咖啡,所有的家具器物,老板也都希望卖给有缘人。



吧台旁有扇门,我原以为是老板的休息室,走到门口老板说可以进去看看,才发现原来别有洞天,是工作室的模样。老板说,他从小爱动手做东西,陋室里很多小东西就是他自己做的。工作室里也偶尔会承办一些活动和课程,不过知道这里的人不多,他也不想每天都忙着上课,反而没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至此,我才真正体味出他究竟为何将这里命名为陋室。
Holiday 说:
其实在往期的文章里,有提到过一个观点:对于现在的咖啡店而言,咖啡的品质很重要,环境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通过网络进行海外购物越来越便利,不需要特殊的购货渠道,买到好咖啡豆的门槛越来越低,真正爱喝咖啡的人自己在家也可以置办一台咖啡机,享受自己手冲的乐趣,那么为什么咖啡店还是越开越多,还是有人愿意花几十块一杯的价格去咖啡店?
其实人们在享受咖啡本身以外,更看重的是咖啡店的环境——那种可以满足人们放松、休闲、阅读、思考、沟通交流的空间。
咖啡本身自带小资的属性,在上海有超过6000家咖啡店,是咖啡店最密集的城市,想要在众多咖啡店中脱颖而出,店本身的理念和设计就尤为重要。对于陋室而言,环境甚至店名就是比咖啡更耐人寻味的因素(当然咖啡也很好喝)。
最后再说下我对陋室这个店名的解读。说实话,虽然店内不是走奢华风,但这里的每个物件都被打上了时光的烙印,复古风的手工设计反而给人更典雅、深不可测的感觉。如果这也算是陋室,那么请给我来一打!
说回正题,刘禹锡写《陋室铭》是借物喻人,表明自己安贫乐道,不愿随波逐流,其中也有一种孤芳自赏的傲气。陋室的老板同样不愿争做网红店,只在乎专心经营自己喜欢的事。这是他亲手为自己建造的乌托邦,在这个空间里,他不受世俗的影响,不求众人追捧,但却会和志趣相投的客人相谈甚欢。我想陋室就是他的诗和远方!
陋室咖啡,虽名为陋室,但我知道这里有故事!

文章首发Airbnb。我已加入“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文章看的不过瘾?
↓ 往期精彩咖啡主题文章请戳 ↓
关于我
我是 Holiday
Airbnb 签约作者 / 旅行达人 / 简书微博联名推荐作者 / 有道词典签约作者
专注于小众玩法和城市探索
善于记录旅行故事
乐于分享旅行体验

更多有趣的旅行故事,记得关注↓↓↓
假日小姐的奇幻之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