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这是清华大学校歌里的两句,指的是高尚美好的德行和真知有益的言论可以让青春飞扬,有了这两点,青春才有了舍我其谁的资本和豪气。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总是会收到外界的影响,只有忠于内心,坚守原则,才能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无问西东。
不同于《战狼》里强烈的英雄主义和民族意志,电影《无问西东》更多的是描写小我对自己内心的拷问,最后实现大我的过程。
电影讲述了四位来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奋勇前行,披荆斩棘,最后找回真我的故事。
其中,王力宏饰演的飞行员沈光耀,令我印象最深。
好男儿自当有所承担,如同鹰击长空般壮阔天地。
当他乘着战机撞向敌舰的那一刹那,青春终于绽放,那是天地之间最美的弧线和色彩。
02
受到抗日战争影响,清华大学等高校西迁,组成西南联合大学。
要知道,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重新开垦组建一所大学,是多么艰难。
然而,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做到了,他们离家千里,在新的地方建造了书桌、教室,还有简易篮球场。
任凭环境艰苦,依然乐在其中。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都说患难见真情,也正是这一批师生学者的坚守,保住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薪火传承。
沈光耀作为贫苦学生中的富家子弟,一出场就与众不同,气宇轩昂。
他不仅成绩优秀,而且懂修车,擅武艺,与同学打成一片,其乐融融。
然而,当他的母亲远道而来的时候,竟然让他跪在地上,让他背出了“不许从戎”的家训。
“你终身所要寻求的富贵荣华,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阅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还没想好怎样过这终身,你的命就没了。作为独子,妈妈只希望你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享受人生的乐趣,幸福,平安。”
听着母亲的告诫,沈光耀一边答应,一边流泪,痛在心里。
为了家人的愿望,他可能不得不放弃从军的念头。
那个年代,战火纷飞,哀鸿遍野。
战争年代总能催生好男儿报效祖国的热情,当面对着时不时空降的炮弹,还有随处可见的伤痛悲哀,他意识到这一切都预示着苍生需要被拯救。
沈光耀拷问着内心,思考着自己应该怎么去活,应该为谁而活。
不论在哪个时代,我们应该歌颂的不是人人自危的小富即安,而应该是主动承担的家国担当。
一边是亲情的挂念和家族的使命,一边是国家的需要和时代的召唤,面对国难当头,沈光耀终于做出了选择,他决定加入空军队伍,保家卫国。
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又不忍心告诉家人,因为他知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是一条不归路,但这是他的选择。
03
当我们做任何事情,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当你意识到自己不仅为自己而做,还为其他人的时候,你的行动才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
就像沈光耀在奔赴战场前,对自己说的那样,“这个世界缺少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沈光耀在刻苦训练之余,总会违规为小镇上饥饿的孩子们从空中送来食物。
每一次当孩子们听到熟悉的飞机声,都会兴高采烈地争相奔向沈光耀的飞机,那种满脸的欢乐让孩子们忘记了饥寒交迫的痛苦,就像在神父的歌声中一样得到了解脱。
比起杀戮,废旧立新的时代更需要救赎。
在一次与敌军的空中对局中,沈光耀和战友们依然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奋勇杀敌。
然而,敌军火力太强,他驾驶的飞机遭受到了敌人的重击。
在那一刻,时间被定格,沈光耀想到了母亲前几日来信中提到的“待明年学成之日,勿忘归”。
他又一次痛在心里,在飞机即将失去平衡的最后一刻,他说着“妈妈,对不起,我回来了”,然后加速飞行,以俯冲的姿态撞向敌人的军舰,伴随着漫天的火花,他壮烈殉国,完成了天之骄子的使命和壮举。
那一年,他26岁。
后来,沈光耀的同学来到了沈母家,在听到儿子殉国的消息之后,她泪流满面。
她翻阅着儿子上学时候的日记,每一页都写的认认真真,还画出了飞机的模型。
她不怪儿子,因为她知道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当同学跪别沈母的时候,她端出了枣生桂子茶,让他们喝下。
而沈家从此已无后,家里的牌匾上刻着四个大字“三代五将”,诉说着传承。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尽管在战争年代,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但正是由于一个个小我的担当和传承,才谱写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性光辉,也造就了家国担当、无私无畏的时代精神。
身处逆境,依然从容,披荆斩棘,斗志昂扬。
这个世界缺少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还有一批仰望星空的人。
愿我们都能经常仰望星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关心国家命运,做国家的主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