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5日,我突破了自己跑步上的第一个里程碑——10km。
当我突破10km的时候,我感受的整个过程并没有曾经想象中那么的艰难和痛苦,反而是在非常轻松愉悦的在180步频/分的节奏音乐下完成了这个里程碑。
而在此之前,跑步对于我来说并不轻松,甚至是痛苦的。跑步的痛苦来自跑步时的剧烈喘息、胸闷。甚至会因为跑步方式不对或过度的跑步而带来关节的损伤。
而让我产生改变的,来自得到上的健身作家张展辉的一本书——《跑步治愈》。
我喜欢跑步。在2019年加入定投践行群后,开始不断的以定投方式跑步,投资自己的身体健康。在投资这件事上,投资自己永远都是最有价值的。于是开始不断的跑步打卡。
在最初我就明白,跑步是我可以做很久且愿意做很久的事情。原因除了跑步可以释放生活的压力、跑步还可以让我更加的精力充沛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跑步是非常简单的运动。它不像游泳有场地的限制,也不像羽毛球需要一个对手,只要一个人、一双鞋即可(甚至都不用鞋)。
但简单不等于容易。以前跑个5km都是非常极限的事情了。而《跑步治愈》让我从5km到10km之间的快速的跨越,这本书让对跑步认知产生了很大的改变,从痛苦到轻松自在。
那么,这本书讲了什么让我有如此之大的变化呢?
1
重塑认知
在此之前,我对于跑步的认知是痛苦的且需要靠很大毅力去完成的事情。而张展辉在书中却抛出了一个颠覆我认知的观念:跑步是轻松的,甚至是会让人上瘾的!
是什么导致了如此大的认知差距呢?
真正的点在于:“没有坚持不下来的运动,只有坚持不下来的运动量。”
在书中说到了两个例子。
樊登想参加一次戈壁徒步,自认为自己体能是非常不错的,但在做体能测试的时候,却被告知以他当前的体能并不能参加戈壁的徒步。于是他开始查阅书籍,开始跑步,但践行的过程是痛苦。
后来找到了张展辉,展辉对他说,只要用他的方法锻炼,可以在半年后轻松跑个半马。樊登将信将疑。
开始张展辉给他的要求是,慢跑4分钟/走1分钟,锻炼时间为半个小时。通过降低了跑步的量,并结合科学的跑步指导,半年后樊登成功不带痛苦的拿下了半马。
还有就是徐小平的例子。展辉作为徐小平的私教,每次来健身房锻炼半小时后,他总是要间隔好久一段时间才来,而后来有一次因为有公务要出差,来锻炼的时候减轻了运动的强度和运动量。在微出汗的情况下感受到的是轻松的愉悦感。于是来的频率也就多了,体验感也好了很多。
他说:“真正坚持不下来的,不是你所选择的运动,而是运动的强度和运动的量让你坚持不下来”。
跑步也是可以很轻松的,可以通过降低运动量,达到理想的运动效果。通过间歇跑,如上述给樊登的建议跑4分钟/走1分,运动时间最好大于半个小时,这样有利于脂肪的燃烧。然后通过不断的锻炼,增加自己慢跑的时间,增加自己的运动量。
轻松适度的跑步,会让我们又感到放松和愉悦感,并且可以让我们更能集中注意力解决生活的困难。跑步真的是会上瘾。
2
跑步方法
很多人跑步伤脚的最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
我以前就得跑步嘛,谁不会呢!不就是撸起裤子,跑起来就是了。想要跑得快、跑得远不断增大步划,每次都用脚蹬。于是由于过度的跨步,没跑一会就会因为小腿韧带拉伤得要休息恢复好久才能再次跑步。
在《跑步治愈》书中,展辉给出了一个很简单正确跑步方法;
1)跑步的方式:原地踏步+重力跑
当你原地踏步的时候,你就解决了一个问题:跑步的时候因为脚跟着地而损伤膝盖。并且,原地踏步的抬腿发力在于大腿内测,而不是靠着小腿发力,减少了小腿的损伤。
另外重力跑,就是运用地心引力一个向前的作用,带动自己的身体向前运动。
跑步时,脚对地面的作用力是我们平时的两倍体重。为了减少对膝盖的损伤,跑步落脚时,落脚点尽量靠近身体,可以让脚尽量保持在身体的中线。而当我们用脚跟着地时,地面的反作用力会损伤到膝盖。
就像我们用锤子钉钉子一样,当我们垂直作用力的时候钉子才能钉进木板,而作用力一旦倾斜,钉子则歪了。重力一旦歪了,我们的向前迈出的脚则要承受更大的反向力。
想跑得远,需要掌握正确的跑步方法和节奏;
2)步划的频率:180次/分
我以前并不在意自己跑步时候的步频,认为只要步划够大就可以跑得很远。
真实情况是,当我们步频低的时候我们脚对地面承受着更大的重力。
书中有这样一个小实验,你可以用你的食指去戳你的大腿,去感受力量,从来慢到快。你会发现,频率慢的时候,感受到的力是更大的,而当频率快起来的时候,作用力也就小了很多。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运动生理学博士杰克·丹尼尔斯(Jack Daniels)在著作中提到自己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期间,每天都在跑步比赛赛场观看不同跑者比赛,并计算他们的步频。
他共记录了50多位男女跑者的步频,比赛的距离从800米到马拉松都有,在所有跑者当中只有一位运动员的步频低于180步/分钟。经过研究,他发现步频180步/分钟能有效减小着地时的冲击,所以在书中不断强调跑步时的步频一定要落在180步/分钟。
跑步时减少对脚的损伤,就是通过提高跑步的频率,减小着地时对地面的冲击力。
在这个建议下,我每次跑步都会开启一个节律为180的动感音乐,在音乐的带动下开始跑步。通过这样几方法,让我从痛苦挣扎困难的跑步到自在“轻松”的完成了10km的里程碑。
3
践行跑步
《跑步治愈》书中有对跑步进行了一个很系统阐述讲解,我这里写到的只是对我带来改变和践行到的几个点。非常建议阅读原书。
通过践行书中的知识,当我跑完10km后有着非常愉悦放松感受。更让我感到开心的是,我通过学习知识带来的成长和改变,让我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所在。
很有意思的点,学习知识的魅力在于会在我们认知和生活上产生“蝴蝶效应”。
在开始认知上的观念的改变(跑步是轻松的),却在往后的生活中翻天覆地的改变。(比如,因为认知的改变,我更喜欢跑步;又因为喜欢跑步,我获得更健康的身体、更敏捷的思维,有更强大的能力去获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当然,知道知识和让知识变得有价值之间,依然需要漫长的践行过程。
还有,跑步践行的过程,其实也是在不断的训化我们内在“大象”的过程。通过跑量的积累,他会自然而然的适应,因此形成一个良好自行运转的习惯。而训化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提升认知,不断提升觉知(和内在的大象沟通)、不断反复的跑步践行。
就像007跑步群里战友前辈给个简单朴实的建议:“跑下去就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