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昨天我们还在纠结长大以后上清华还是北大好,却一夜之间就泯然众人了。
年初定下的目标计划列了好多条,要健身、要看书、要考研、要旅行……,到了年底目标计划变成了反思总结,第二年制定目标计划时,Ctrl C + Ctrl V,又一个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轮回。
早上醒来对着镜子说“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我要减肥”,到了下班时间,同事一句“吃火锅啊”,减肥就见鬼去了。“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你总这样调侃着对自己说,身上的脂肪对你也恋恋不舍。
……如果,我的话触痛了你,那说明接下来的文章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目标方向真的毫无意义么?其实问题在于我们最初只是列了个愿望清单,却没有制定科学可操作的目标实现计划。愿望是不可能自己实现的,只有靠科学的目标计划,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才可以达成。
接下来,笔者就向大家介绍科学制定阶段性目标的几个原则:
一、“垫一垫脚尖就能够到的苹果”
在这里,向大家隆重介绍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具体体现在:
1.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
2.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
3.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这告诉我们:必须制定对于自己而言难度适中的目标。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目标对于自己而言是最适宜、最科学的呢?我们在心理学上将这样的目标称为“垫一垫脚尖就能够到的苹果”。
那么什么叫“垫一垫脚尖就能够到的苹果”呢?其实就是那些平时你没有达成,但你知道当你付出一定的努力后可以达成的目标。这样的目标不是你跳起来依然够不到的,也不是你只用伸手就能够到的,而是需要你踮起脚尖,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够到的。只有这样的目标对你而言是最科学的,在这样的目标激励下,才能最高效率地调动机体的能量。
综上给予我们三点启示:
1.清醒认识个人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确定目标难度系数,与其痴人说梦不如脚踏实地。
2.摆正个人心态,保有适度的心理动机,有野心的同时更要有恒心。
3.及时调整目标难度系数。①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明显感到压力难以承受,以至焦虑到影响社会功能时,及时降低目标难度系数(后面的文章会专题介绍如何缓解焦虑)。②感觉完成目标轻而易举并不需要比平时付出更多努力时,提高难度系数。
二、“每次只追前一名”
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中游水平,而且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接下来,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她的学习中,“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 就这样,在妈妈这种理念的引导教育下,这个女孩2001年居然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她就是 朱成 。其后,朱成在哈佛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
朱成“每次只追前一名”的故事给予我们3点启示:
1.将阶段性目标再具体细化成更小的、具体的、可操作性、可量化的步骤。
2.在通观全局的基础上,更要专注于眼下的目标步骤。
3.遵循循序循序渐进的原则,完成一个小目标步骤后,调整状态关注下一个目标步骤。
Ps:此处推荐一个运用“每次只追前一名”原则的 戒烟 方法:
①观察自己抽一盒烟所用的周期(此处假设1天抽1盒烟)。
②每个抽烟周期比上一个抽烟周期少抽1支(也就是今天买一盒烟,抽出一支丢掉,剩下的是今天的量。明天再买的一盒烟,抽出两支丢掉,以此类推)。
③1盒烟只有20支,所以只用坚持20个周期就可以戒掉烟。
当然,这是种理想的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确定每一个周期任务目标的难度系数,比如把抽2盒烟的时间作为一个递减的周期,这样需要40个周期可以戒掉烟,以这种可量化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可以实现“无痛戒烟”。
参照这样的方法,可以制定其他的习惯消除计划。
如果对你有用,请点赞,后续将更新增添更多有用干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