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活读书青春
#读书笔记#《山居笔记》

#读书笔记#《山居笔记》

作者: 木梓楠 | 来源:发表于2017-05-13 19:09 被阅读68次

       

    #读书笔记#《山居笔记》

        余秋雨先生这本《山居笔记》半年前看了一部分,因为考研中断了半年,再拾起来看的时候已经不记得前面的内容了。而这后半部分也是同《文化苦旅》一样,是众多不相关篇章的聚合。印象较深刻的内容是余老师对山西商人的赞扬与敬佩,对故乡浙江余姚的乡情。是对科举制度的产生,传承,改进与弊端的分析,是魏晋时期名士阮籍与嵇康那遥远的绝唱,是对处于历史的暗角又对历史影响重大的所谓"小人"的深入挖掘。

       简单总结几点感受:

    1.古之为成事者皆有隐忍之心,如山西商人"走西口",外出经商与家人一别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不回家,甚至埋骨他乡。如古人为参加科举高中也有多年不回,妻子来京城寻觅,街上相见只觉眼熟而竟无法立刻相认出。虽然进京考试的人多年不回家也有面子问题,但无隐忍之心,也难抵多年寂寞苦读,年年不中的痛苦。

    2.科举制度与如今高考等考试制度均是选拔性考试,余秋雨先生所讲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一个由萌生到逐渐完善,似乎到达一个顶峰后弊端又逐渐暴露,最终被废除的过程。既能选拔出如顾炎武,黄宗羲这样的大家,也能逼疯范进,孔乙己这样的小人物。写到这里越发觉得高考和科举制度几乎如出一辙,高考制度虽然也有很多弊端,如今也在不断改革,但作为一个选拔机制,也是社会体制下最公平的一种。今后有何走向也不能断言,也许会像科举制一样,或是遵从了同一种制度的存在规律,或是遵从历史发展规律,废除或者演变。

    3.余姚真是人才辈出。因为余先生总是他乡遇名士,惊闻余姚人。当然余先生也是理智的,并非只谈论余姚人的杰出,也反思了文革时期的余姚文化人的不当作为。

    4.余先生的故乡后来划给慈溪,也是让先生一翻惆怅,感叹不知乡关何处。对于思乡之情,我认为青年与老年的思乡是不一样的,青年的思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乡。更多是对故乡人的想念。而老年的思乡,便更多是对土地的观念,落叶归根,也许人到老年,不管从心理还是生理上讲,都有归根之意。

    5.阮籍与嵇康这篇文章算是最有意思的篇章了,可能是因为他们都放荡不羁爱自由,行为又效老庄。他们的故事可讲甚多,随便拎出来一个都十分有趣,后来嵇康行刑前弹奏的那首《广陵散》,我特意去听了听,由于对音乐是门外之人,无法评价,只是这首《广陵散》还是不是当年那首,已无从知晓,此时倒真想穿越过去,探明真相。

    6.关于"小人",余秋雨先生讲的很细致,读者如我,更是从中窥探出一个学者的严谨和思考,这恐怕是最该学习的,日后可是时常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想的深入么?是否就只能探索出这么多了?还能再细致么?学问学问,边学边问,任何看似已到尽头的路,都还能再探索出无数条通往各向的小道啊。

    7.远小人啊远小人,练就慧眼识小人的同时,也要常常省其自身,使自己不要做小人之事。

    8.乔家大院,山西平遥突然有了历史依托,一直倔强不肯探访历史遗迹,总怕行的太肤浅,只是用相机留了自己的足迹,却没有留下那些历史的印记。就是玩过吃过拍过看过,便再无其他。说是多读点书再去吧,或许能有感而出如舒婷"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的诗句,可是又怀疑这样子一推再推直到生命尽头也未去任何地方,更别说是什么诗句了。及时行乐?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山居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xf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