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母亲一代大作家默岩散文
母亲的炊烟《德州晚报》副刊八月三十一号发表

母亲的炊烟《德州晚报》副刊八月三十一号发表

作者: 林建明 | 来源:发表于2018-08-30 00:46 被阅读191次

儿时对炊烟的感觉是一种依赖。放学还未到家,远远的看到炊烟从家里的锅屋顶上冉冉升起心里便觉得踏实,便觉得不会挨饿,晚上就不会恐惧。炊烟升起了,父母就在炊烟下面。

到家我总是跑进锅屋。母亲在锅台边,手中的菜刀和砧板“当当”的碰撞下,那些红的辣椒,青的丝瓜,白的茄子被切成丝,成块,成条……我点燃着柴草,火苗立刻窜起来舔着乌黑的锅底,黑烟向我袭来却又在我的眼皮底下溜进了烟囱,向空中飘散。锅中的热气在母亲手中锅铲的翻炒下立刻充盈了整个锅屋,并顺着屋面的瓦缝溢出,我的味蕾随着辣味,酱香在搜索在蠕动,最后化作一丝清水流出嘴角。

这个时候的炊烟应该是满足。

数九寒冬的天气里我尤其喜欢这锅屋,尺把厚的积雪覆盖着大地,也在屋顶上盖上了一层白白的棉絮,浓浓的炊烟从烟囱里冒出,灰白灰白的,渐渐的在蓝天和白雪的映衬下变成了一缕缕蓝色的飘带在屋顶上盘旋。而屋内温馨的热气,闷得发黄的锅巴浓香味,那锅盖上几层洗碗布是怎么也捂不住的。这香味是温暖的,让人对家有了眷恋,有了不舍。

真正感受炊烟,或者说对炊烟有思念是离家快三十年的现在。也许是看多了思乡的文字,也许是自己的鬓发也有了炊烟的颜色吧。

清明前夕,天空中下起了小雨,纷纷扬扬的,村庄上空像似披上了一层轻纱。车子开到老家门前的小路还未转弯进去,就见母亲锅屋门前那株桃树的枝桠上,绿叶尚未吐出,桃花已在绽放,屋后的柳树刚吐出鹅黄色的嫩叶,在微风中荡悠着,此刻锅屋顶上浓浓的炊烟正斜斜地向柳树的枝条间飘去,这个场景清新如一幅写意很浓的油画,解读这幅画的只有熟悉炊烟的人:母亲昨晚就知道我今天是要回来的,一定为了准备这一桌可口的饭菜从早上就开始忙碌到现在。袅袅的炊烟里我领悟到母亲的满足和欣慰。

我环顾四周,隔壁邻居家的屋顶上烟囱依旧耸立着,只是不见有炊烟,哪怕淡淡的丝丝缕缕。村庄少了炊烟似乎就少了生机,像个老人快要断了气息。而以前的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炊烟一直是村庄的标志,连同炊烟升起时母亲呼儿吃饭那悠长的喊声一直温暖着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灵,这蓝色的精灵伴着村庄,生生不息。

我是闻着这柴草的烟味长大的,多年后,村庄上空没有了这淡淡的炊烟时村庄又是怎样的呢?

母亲的炊烟《德州晚报》副刊八月三十一号发表

相关文章

  • 母亲的炊烟《德州晚报》副刊八月三十一号发表

    儿时对炊烟的感觉是一种依赖。放学还未到家,远远的看到炊烟从家里的锅屋顶上冉冉升起心里便觉得踏实,便觉得不会挨饿,晚...

  • 特别推荐87丨太湖风徐徐道来,电焊手写创业故事

    今天我的一篇文章《石灰草》,在《德州晚报》副刊上发表了。我的心情是无比激动,心里就像吃了蜜糖一样甜丝丝,也不知道用...

  • 好好珍藏

    我的一篇文章《石灰草》,5月7日在《德州晚报》副刊“记忆”栏目里发表了,朋友们纷纷来祝贺。我的作家老同学蒋坤元打电...

  • 镜子里的字条(原创048)

    原创《镜子里的字条》发表在《武汉晚报》“副刊连载”栏目2015081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小唐和妈妈的距离变远了...

  • 福建泉州:西街的无名书店

    备注: 发表于 2016年1月26日《泉州晚报》副刊刺桐红,请勿他用。谢谢。欢迎拍砖 一条中山路,千年泉州史”...

  • 面包我自己有,你负责爱情就好

    01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还是发表在《羊城晚报》副刊上,题目叫做《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文章写了姐妹俩的故事,...

  • 频上副刊头条的快乐

    从2020年9月9日在《泉州晚报》清源副刊刺桐红发表第一篇文章以来,至今已在这份家乡的报纸发表10篇作品,其中有7...

  • 一级投稿邮箱,大家签定后使用

    1.《普洱日报-副刊》小小说投稿邮箱:ynperb@126.com 2.《烟台晚报-副刊》散文、随笔投稿邮箱:zh...

  • 扬州东关街行

    昨天,我的一篇文章《铜脚炉》发表在《扬州晚报》东关街副刊版面上。南京的王慧骐老师告诉我,东关街是扬州的一条特色街。...

  • 【随笔】立春记

    最近一段时间,我有些惧怕周三的到来。 周三是《德阳日报》纵目文艺副刊出刊的日子。年初《德阳晚报》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母亲的炊烟《德州晚报》副刊八月三十一号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bl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