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文:
所以,作战最重要、最有利的是速胜,最不宜的是打持久战。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将帅,掌握着民众的生死,主宰着国家的安危。

洞古鉴今
孙子在《作战篇》用结尾的这几句话,跟我们写文章一样,最后做出总结,点出《作战篇》的精髓。
“故兵贵胜,不贵久。”说的是“速战速决”,前面已经分析过,战争就是烧钱的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此不再赘述。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所谓“司命”,是神话传说中掌管人的生命的神 。
也就是说,战争中的“决策者”决定了民众的生死、战争的胜负,甚至决定了国家的存亡。
《作战篇》中最后这段,回归到一点,战争的胜负关键在于“知兵之将”,贵在“知”。“知”主要体现在知道“速胜”的利、“久战”的害。
无“知”则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古代,将领就是决策者,换“将”代表着换了“决策”。
决策者到底有多重要?下面来看“长平之战”这个案例,我们能获得哪些启发?
长平之战,开始时,赵国由廉颇担任主将,也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司命”。廉颇贵在“知”己,知道赵国连年征战,实力消耗严重,没有取胜的把握,最主要的是他的防守能力强。所以,大家的命都还能保全。
赵王却着急了,觉得廉颇这样拖下去不是办法,换赵括做“司命”,而赵括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只会纸上谈兵。于是,四十万将士的性命被他坑没了。
相反,秦国同时也在换“司命”,换下了王龁,白起担任“司命”,或许,双方不换“司命”,还能僵持一段时间,但换了司命,胜负已见。当然,也可以把赵王和秦王看作是他们的上级“司命”。
当然,“长平之战”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历史上还有很多类似案例,都可以说明“决策者”的重要,而最终的决策者都是当时的统治者。
一代手机品牌“诺基亚”的陨落,其实也与决策者的决策失误有关。
最可悲的是,诺基亚CEO的约玛·奥利拉竟然没有意识到“决策”失误,还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没有做错什么,就莫名其妙地输了。
后来经行业内专家论证分析,诺基亚明显就是决策失误。用过诺基亚塞班智能手机系统(另称SB系统)都知道,系统简洁明了,也不占用资源。
在安卓系统出来之前,塞班系统打遍天下无敌手,诺基亚品牌也是盛极一时,没有哪个手机品牌能与诺基亚相媲美。
诺基亚最致命的决策失误就是放弃使用安卓系统,转而傍上被边缘化的windows系统,这是一条不归路,最后落得个卖身微软的下场。
另一个手机品牌摩托罗拉被联想收购,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包括近期“中兴事件”等等,都是因为决策者的决策失误造成。
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等各大巨头都有自己战略决策体系。他们也并非决策从来都不失误,只是他们能及时改正错误决策。
比如腾讯,他们内部的决策运用“赛马机制”,多条腿走路,分散决策风险,类似于“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不要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理论。
腾讯旗下的产品,QQ、微信、游戏等等都是各自独立运营,就好像众“兄弟”爬山,看谁爬的快、爬得稳,就算有一个“兄弟”负伤了,也不会对全体产生致命的影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车头跑脱轨了,整车人都得受到影响。趋利避害是人之所向,我们每一个决策都会影响自己的未来。
《孙子兵法·作战篇》告诉我们:不管是古代的战争,还是现代商业“战争”,归根结底是“决策者”的“战争”。
由此看来,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就应该像“知兵之将”一样,适当地“瞻前顾后”才能让人生曲径通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