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又在群里跟“好中文的样子”第二期的学员们见面了。上次交流还是去年,时间就是这么令人敬畏地飞走了。今天我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新年新计划。
我先说我自己的:每天更新一篇文章,题材能容不限,发在我的另一个公众号《白板报》上。
有的同学的计划是读完《资治通鉴》,如果可能把《史记》也读完;完成十万字小说计划。我觉得这是了不起的计划。即便是全脱产,泡着北海道的温泉,能完成其中一个都很不容易。
也有的同学比较现实:
最近看扎克伯格的每年计划,觉得计划第一不能多(最好一个),第二要有细节,第三要牵一发动全身。所以,我想了一下,我的新年计划是:有效合理控制并使用好移动电子设备。
还有的计划看似简单,实则难度更高。比如“当好家里的女主人,把中年人的担子挑起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好的计划,给家人最好的陪伴和照料。
有同学的计划是“赚到1万美金”。大家开玩笑说,郭德纲相声里说,发财的手段都记载在《刑法》中。
也有同学是读完《圣经》。一年读完圣经的话,只需要每天2章旧约、1章新约就够了。
还有不少人提出了改善睡眠,少熬夜,早睡早起。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
现代人的作息,已经不能用农业社会那一套了。什么早睡早起,都是农耕思维。自从有了电灯,人想几点睡就几点睡,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只要自己别又熬夜,又要撑着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就好了。
每个人节律不同,自己感觉不疲惫就好了。另外多一些20分钟的打盹,非常管用。
除了读书之外,我希望大家能够把阅片计划也考虑进去。因为,在当代,阅片的重要性大于等于看书。
有同学认为:
阅片是奖励呀,自己做好了事情,才能分出闲暇来奢侈的享受。
我看过一个TED演讲,跟她说的一样。主讲人因为得了丙肝,要接受一种试验治疗。这种药打进去之后,人恶心昏沉16小时。为了让自己坚持下去,他规定打完一针,就奖励自己看一部电影。最后奇迹般治愈。
对于看片,我有两条建议:
一、看大导演的全部作品
不要顺着豆瓣TOP250之类的片单看,看不出个究竟所以然。
先挑选你喜欢的导演,整建制地全部看完。
我就是用这个办法看完了全部的约翰·福特、大卫·里恩、希区柯克,大部分黑泽明。今年再啃另外的大导演。
因为大师就是大师,哪怕他拍的烂片里,也有金子。
二、多看黑白片
为什么?因为黑白片的质感,光影,气质,再也无法重现。更重要的,一部黑白片如果现在还流传,那它的质量得多么好啊!这里不包括当代人不好好拍电影而拍的伪黑白。
不是黑白片老,它们才是电影年轻的样子。是我们被商业化的现代戴颖给把审美给训练老了。
黑白的光影是一种极其抽象的思维方式,是一门已经绝迹的手艺。现在还拍黑白片的人,非傻即骗。
罗杰·伊伯特写过一篇《我为什么爱黑白片》,收录在《在黑暗中醒来》一书的P.410
书中说:
这里涉及的是一些基本的美学概念。对我们来说色彩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而黑白电影呈现出的则是色彩的故意缺失。这令它们看上去不像色彩片那么逼真,(因为这个真实的世界是彩色的)黑白片更有梦幻的感觉更纯粹,纯粹由形状,样式,运动,光线和阴影构成。
例如希区柯克的《美人计》里,有场戏是英格丽·褒曼缓缓穿过门廊走向加里·格兰特,后者正在听录音里的证词,那能证明她并非纳粹间谍。这个镜头刚开始时,格兰特觉得她是有罪的。
中段时,他态度变得摇摆不定。
结尾时,他认定她是清白的。
对应的是,开始时我们看到的是背光中褒曼的剪影。随后她向前走来,身影变得半明半暗。最后,证词表明她的清白后,褒曼整个人被完全照亮了。
在这个镜头里,照明起到了道德审判的作用。倘若在这里加上色彩如根本就无法增添任何东西,反而还会带来令人迷惑的额外的情感信息,这种经典照明的纯粹感也将毁于一旦
尼采在1882年写下的笔记。
持续做一些事,从早到晚,从夜晚到梦里,只想着把它做好。凡是谁如此生活,那些不属于这种生活的事,会一件接着一件持续脱落。我们的所为应当决定我们放弃什么。
有所为则有所不为。这个道理真简单,但又是有力且及时的。书的开篇,尼采在新年的愿望里写到:有朝一日想只做一个说是的人。
持续尽自己所能地劳作,来让不属于自身的事物脱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