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因为同一本书、一首歌、一部电影、一幅画……结识相同兴趣爱好的人,甚至可能遇上一辈子的知音。
图片1.png“如何让我遇见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此,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好了,现在因为同一首歌,我们遇见了——在电影《曾经》(《once》)中两个在剧中没有名字的男女主角因为音乐相识,欣赏彼此。
图片2.png男主在街头卖艺,潦倒如此还是会遭到街头小混混的抢劫,场景像是生活中的一个碎片影像。卖花女晚上下班遇上街边唱歌的男主,无意间被他不同于白天的歌声中的情感打动,出于同是音乐爱好者,她想要了解这个人。
图片3.png就问男主,这是你创作的歌曲吗?为什么你只在晚上唱呢,白天唱得都是流行歌曲?男主就说,白天大家只想听流行歌曲,到了晚上安安静静的唱给自己听,也唱给懂得我的人听。
图片4.png图片5.png
士为知己者死。卖花女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这句解释成功的吸引了她,对男主流露出欣赏之色,也产生了想更深入了解的心思。当得知男主会修吸尘器之后,立即表示自己家的吸尘器坏了,第二天就拖着吸尘器来街上找到男主,看起来有些荒唐的举动。有些像是——我想要与你交流,所以弄坏了我家的吸尘器的感觉。
图片6.png在影片一开头,卖花女像是一个大麻烦一样伴随着男主,但是当男主表现出对她的爱慕之意时,她却开始躲避。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氛围。仿佛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如果不是因为音乐,我绝不想跟你有任何瓜葛之感。
图片7.png影片的前期的铺垫冗长,但是看到结尾,就会发现其实也都是铺垫,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冗长的铺垫。影片中有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男主的吉他已经弹得很破旧。他在唱歌时流露出的那种激情是假装不来的,男主在现实中应该就是不折不扣的音乐爱好者。
图片8.png仿佛是预知这一段感情一定要留下一个纪念品,一定要留下一点纪念,不能这样无疾而终。
卖花女主张一定要让男主出一张唱片,也许是出于梦想也许出于想跟卖花女产生更多的可能,他们一起组织街头巷尾有着共同梦想的人,昼夜辛劳出唱片。
图片9.png 图片10.png在一段外出散步中,男主得知原来卖花女已经结了婚,并且生了孩子。原来这就是卖花女此前一直逃避的原因。出于私心,卖花女并没有一开始就公布自己的已婚身份,并且当自己春心萌动时,告诉男主自己跟丈夫的感情并不好,丈夫也不能理解她对于音乐的爱好。丈夫不懂她,给只有你懂我的暗示。
图片11.png原先男主夜晚悲伤的歌声是因为他的前女友,卖花女有一首特别棒的歌也是为了丈夫所写。他们各自的歌都是为了各自所爱的人所做,而对于彼此,他们只是惺惺相惜,给彼此的歌做解说。好像他们的相识,就是为了让这些歌曲让人所知。
图片12.png当男主跟女主说,跟我去伦敦吧,带上孩子一起,我们一起组乐队,一定能红。气氛忽然变得有些压抑,仿佛要打破男主的不切实际,卖花女半是犹豫半是开玩笑的问,也带上我妈妈吗?这时候的卖花女实际上是不相信这个男人,也不爱他,如果真的爱,这一些都不是问题。
她表现地好像考验这个男主一样。顺便也把锅顺给了男主背,让我们以为男主的半分迟疑显得不够诚恳。实际上不是男主没有意愿跟女主在一起,而是他看出了女主的不愿意,女主的这句话其实就是变相的拒绝。
图片13.png图片14.png
这部电影全篇其实都在牵强的为表现生活化而过于生活化,其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可能更多变化的。好像导演故意的让两个人的感情到此为止,因为这样看起来才是最好的结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