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好心”催促伤了女儿的心
女儿近日和我聊天,提起几个月前我曾苦口婆心劝她:“多出门参加各种活动,广交朋友,因为你对男朋友要求标准高,更要早点谈恋爱,不然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可选择的机会越来越窄,我单位的谁谁谁自身条件那么好,不就是当初高不成低不就,耽误了终身大事,现在后悔了嘛……”女儿对我说:“我不着急谈恋爱吗?你说这些,你知道我多伤心吗?让我感觉自己好差”我听罢楞住了,不知道说什么好。事后我想,我以过来人的身份与经验,好心劝女儿多和男孩交往,少宅在家里,女儿心里也着急这事,但缘分急不来,我的催促让她觉得她不够好,没多少男孩喜欢她,所以才没找到合适的男朋友,她这样的“自我反省”反而伤害了她敏感的心。以前我催促她,她都很不耐烦,她现在抑制不住情绪,才哭着说出几个月前我催促她时她的感受,我这才恍然大悟,我的好心催促有多么伤害她!女儿啊,对不起,妈妈愚钝,没有保护你,反而伤害了你的心。
二、父亲的拒绝伤害了我
过年前我去父亲家,和父亲商量今年过年怎么过,父亲说,他和继母去继母的儿子家过年,让我过年别去他家了,同时拒绝了我请他和继母过年期间到我家做客的邀请。他的拒绝让我很多天没缓过神来,我内心的声音是:我不重要,我不配,没人喜欢我,春节这么重要的日子也没有家人陪伴在一起,其实我是想春节能有与父亲重新建立连接的机会……我的身心跌入黑暗的低谷。
后来哥哥和我聊天,提及父亲担心春节来往人多,造成疫情传播,不安全,所以不愿意出门。这样的说法让我心里舒服些。我和父亲几乎没有沟通交流,所以父女之间的误会和隔阂也日积月累得愈发深重。
三、作者父亲的本意
最近读了岸见一郎的《面对年老的勇气》这本书,作者照顾罹患失智症的父亲两年的亲身经历打动了我,道出了与年迈父母相处的人生真谛,让我看到了一个儿子而不是一个心理学家或者哲学家的内心世界,对自己和父母的人生有了更成熟、更广阔、多维度的认识。作者为了照顾好生病的父亲,开始学习烹饪,有一次花了三个小时给父亲煮菜,父亲尝了后,没有表扬或者感谢他,反而说:下次不要再做这样的菜,作者听了很伤心,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换来父亲的肯定,后来他才间接地知道,父亲那样说的意思是:儿子终日写作已很辛苦,不用在做菜上再花费大量时间了,作者这才明白父亲的本意。
这几件事情,让我想起萨提亚理论中强调核对的重要性。每个人的经历、性格、想法不同,对他人言行的解读也迥异,容易产生歧义、误会甚至伤害,进一步询问沟通核对就显得尤为重要。
事前追问自己,和自己核对:我打算这么做,是因为头脑告诉我,我应该、必须这么做,还是我内心就想这么做?然后再决定如何去做,现在我觉得任性不是贬义词而是中性词,哈哈。同时学着和他人核对,在听完他人的话之后,再追问一句:“你觉得呢?你的意思是……?”也许我们会看见另一番景象,感受另一种滋味,开启另一段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