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学心理工作室成长励志
你活得焦虑,是因为“偏执”

你活得焦虑,是因为“偏执”

作者: 云水行者 | 来源:发表于2019-07-23 12:34 被阅读142次

    周小宽 | 作者

    周小宽(ID:xiaokuanjoy)| 来源

    痛苦来源于骄傲

    做咨询时间越久,接触心理学越久,就越来越理解了“顺其自然”这个词的意义。

    以前,年少时特别讨厌这个词。

    觉得“顺其自然”就是一种还没奋斗过的举手投降,就是一个还没努力过就猥琐逃避的借口。

    但现在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误解了这个词的意思。

    顺其自然,其实是在说,生而为人的我们,请不要那么骄傲。

    不要骄傲到,以为自己可以操控所有的事情,以为自己只要努力就能达成目标,就能得偿所愿。

    不要以为,之所以还没有实现,也许只是努力的方法不对,或者时机未到。

    很多人的痛苦,都源于这样一种“天然的骄傲”。

    每个人的“偏执幻想”

    心理学在精神分析里,将这种天然的骄傲,叫做“全能自恋”,叫做“婴儿的无所不能感”。

    在心理学家克莱因提出的思想里,这种天然的骄傲,是一种“偏执”。

    这不是我们常说的,偏执型性格。而是指人的一种内在人格状态的偏执。

    简单的说,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婴儿,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我还没哭,妈妈就自动来喂奶了,送上了自己的乳房,于是我是可以操控这世界的,我是无所不能的,因此我体验到,我是一个百分百的好婴儿,妈妈也是一个百分百的好妈妈。

    不得不说,这是婴儿的“偏执幻想”。

    大家看到,这种幻想和“人类天然的骄傲”有多么相像吗?

    起初,我们离开妈妈的怀抱,在这个陌生世界初来乍到,我们靠着这个偏执的无所不能的幻想感活下来。

    但是,我们却不能仅仅靠着这个幻想,活下去。

    因为幻想会被现实,击破。

    或早或晚。

    人活着,掌控感可以说是第一要素。

    如果对于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此刻拥有什么,我明天怎样,完全不清楚,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怎么活。

    所以,我们必须要掌控,

    要确定我是谁,

    我和世界的关系,

    我位置,

    我是被一些人爱,

    我是否被一些人恨,

    我可以做什么,

    我做得到什么,

    我的明天如何

    ……

    但是,婴儿般的偏执幻想,不只是掌控当下,而是要掌控全部,掌控未知。

    为什么婴儿的偏执幻想必须是无所不能,是掌控所有呢?

    因为婴儿的思维是偏执的,而不是整合的。

    “在我要求的事情上,一定要这样!”——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如果不是完全按我所想的被我所掌控,那么婴儿马上就会陷入失控感中。

    要么,偏执地觉得我是一个全能的婴儿,我是一个一百分的宝宝,我有一个完美的好妈妈;

    要么,就跌入另一端,我是一个极度糟糕的存在,一个被人抛弃的孩子,我有一个坏妈妈。

    所以当一个人体验到一种“事情和我所想要控制的不一样,完全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的感觉时,如果这个人随之体验到了一种失控感、强烈的自我否定、极度的愤怒感,那么可以说,他的心智程度,仍然是婴儿般的。

    在很多事情上,都觉得必须要这样,非这样不可;

    觉得我设定了目标,就必须要达成,接受不了无法完成的结局;

    觉得我只要看重的事情,就一定要达到我预设的标准;

    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有很多的控制;

    不能允许差异也不想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特异性;

    容许度很低的人,

    总是要去控制的人,

    ——都是“骄傲的人类”,都是活在“婴儿般无所不能掌控感”里的人。

    而这种骄傲,其实是一个人的心智化程度,还停留在婴儿的状态里的写照。

    「说明一下,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在心智慢慢向前发展成熟的道路上,而且人格是多面的,有的人是一部分人格成熟了,但是人格中还有一部分却很“婴儿化”」

    关键是:别勉强自己

    我不是说,这样不好。

    其实一个人如果一直都能活在“我无所不能”的偏执幻想里,想来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就他本人而言。

    而且,那些对于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掌控得很好的人,常常被人当做偶像——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很多自信、有目标,说一不二、坚持自我有主见和要求的人,那些所谓的人生赢家,他们让人羡慕和钦佩。

    但是,生活的真相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就算不是八九,至少也是二三,

    就算是你看到的人生赢家,就算是马云、马化腾,也一定有不如意的事情。

    只要你是一个人,那么就一定有你在意的事情,不如你所愿,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即使你努力去控制还是改变不了结局的。

    如果自我的核心建立在“我无所不能”“我如果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这样的信念基础上,

    当现实击破了幻想,当你努力了也无法力挽狂澜,也掌控不了结果和关系中的他人的时候,

    你就可能会自我瓦解,陷入崩溃。

    好像一堆碎片,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粘起来,不知道以怎样的状态和相信去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是危险的。这就是过分相信自己,无所不能的代价。

    而如果偏执的幻想崩塌,也许你那婴儿般的自我,根本受不起,现实真相不由分说的扑面而来。

    如果我们控制不了,这个时候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很可能是愤怒。

    “为什么不管我怎么和他沟通,他都完全不改变,一直这样伤害我?!”

    “为什么我的父母一点也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为什么我的领导颠倒黑白,明明我没错还说我错了?!”

    “为什么我都这么努力了,还是没有办法达到那个小目标?!”

    这些都是掌控感被打破后的愤怒。

    当一个人发现我努力了也改变不了现实,我不再是无所不能的时候,如果他的心智,其实还停留在婴儿般的阶段里,那么他当然就会出现,婴儿般抓狂的愤怒。

    好像我们看到的婴幼儿的发火:砸东西、头撞墙、咬人、在地上滚来滚去拳打脚踢、嘶吼、爆哭。

    其实,一个偏执幻想被打破的成年人的愤怒,大抵强度也是这样的。

    可是,愤怒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靠发火改变这个世界,

    这个人也许就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迷茫,甚至抑郁。

    有的人,因此陷入了长久的低谷,一蹶不振,开始与“不受控的世界”为敌。

    有的人,则因此走上了另一条自我成长的道路——接受生活的真实,放下天然的骄傲,开始去接受,自己不是什么都可以做到,都可以掌控,开始认真面对,不在控制之内的无常人生。

    人格成长最完美的状态是,婴儿在心理功能足够好的,接纳的妈妈的怀抱里,完成内心的成长,可以接受不完美,慢慢去锻炼自己,于是可以接受失去控制的挫败,于是可以接受一个事情既有好的,也有坏的一面。

    于是接受自己不是一个完美婴儿,妈妈不是一个完美妈妈,但仍然有着深深的存在感,仍然有着深深的安全感,仍然深深地喜欢这个不完美的自己。

    然而,这个所谓的完美状态其实也是一种理想化罢了。

    绝大多数人,都是慢慢在后来,在生活里,在挫败和失控中,去重新发展自己的心智,从婴儿化的偏执向前发展。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挫败,失控,痛苦的确富有重要的人生意义。

    从偏执走向整合去完成人格成长的契机,往往出现在这种现实击破了一个人无所不能的掌控感的时候。

    从偏执到整合的人生

    变得不那么骄傲,不那么偏执,会让我们活得平静,

    会让我们能够去接纳,当下的这个“做不到的掌控不了全部的自己”。

    我遇到的一个来访者,她说,她从小就是第一名,小学,初中,高中,可是到了大学,突然就崩溃了,找不到自己了。

    工作后,这种情况变得更糟糕。

    “我发现大家不只是比工作成绩,还比外貌,男朋友,家世”

    “我就是总想赢别人,可是我总感觉到自己被人排挤。我特别痛苦,特别自卑”。

    她因此陷入了深深的痛苦,自责。她虽然一直很努力,可是离她所梦想的全部人眼中的第一名,却越来越远。每一天,她都梦想成为优异的自己,可是现实中,每一天她都觉得自己无比差劲。

    如果不是绝对好,全然好,就看不到好的部分。

    我说,“你的世界里没有中间状态,只有第一名和最差”。

    “如果拿不到一百分,你就是零分了。”

    “你可以允许自己在群体里,是一个中间状态吗?甚至有的领域,是一个比较差的位置吗?”

    总是第一,就是她的偏执幻想,

    总要赢别人,就是她的“天然的骄傲”。

    如果她对于世界的掌控感要体现在和别人比必须要胜出的基础上,那么她一定会最终体验到掌控感的碎裂。

    很多人都是如此。只不过每个人特别要去掌控的点,特别不能放手的点,不同罢了。

    有的人,对婚姻的掌控是,一定要幸福的过完此生,

    有的人,对工作的掌控是,一定要越来越有进步,

    有的人,对家人的掌控是,一定要幸福平安不可以有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

    这样去期待,并没有问题。

    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有一种,承担住事情在掌控之外的内心能力,一种自我功能的弹性。

    即使愿望碎了,自己也不会碎掉。

    即使完美的部分损坏了,自己也不会完全否定自己。

    “因为真实的世界,是越来越广阔和复杂的,不像我们儿时,看到的视角那么单一,所处的环境也非常简单”。

    从什么都简单,都能做到,到什么都变得复杂,涉及到人和事各种因素越来越多,愿望越来越多,

    我们就必须要接受,越来越多的事情,

    不顺利,不如预期,没有结果。

    这是很自然而然的。

    很多人的痛苦在于,

    在掌控不了的事情面前,力挽狂澜,像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转,做一切的努力;或像灯蛾一样,甚至为了达到目的去扑火燃尽自己,

    然而他们如此痛苦和煎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付出艰巨代价,却死死不肯投降,不肯放手,究竟是为了什么?

    因为他们没有学会,一个重要的关于掌控的法则,

    掌控的意义不在于无所不能,

    而在于去掌控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在不能掌控的部分,懂得放手。

    接受生活中既有可掌控的事情,也有掌控不了的事情,

    🥗在0和100之间,找到越来越多中间的地带,接受好坏爱恨的交缠,就是成熟了。

    方法论

    1.划出一个框,在框里寻求掌控感的满足。

    人不能完全没有掌控感,所以框越小越好。

    越小,你的掌控感越容易得到满足。

    “今天晚上,我打算烧红烧鱼,炒个小白菜,再做个菠菜猪肝汤”如果框这么小,那么你一定很容易获得掌控感——是的,聪明的你已经看出来,这就是活在当下了。

    2. 划出自己和别人的边界。

    如果不画这条线,你对自己的掌控,就一定会涉及到与你边界不清的他人。

    我喜欢这个,你也要喜欢;我觉得这是对的,你也要觉得这是对的,这种未分化的错觉,会让你的一切掌控都变得很艰难。

    你不得不花大把精力去控制,还要被控制不了的别人搞得很无力。

    3. 顺其自然。

    小到今晚打算做红烧鱼,在菜市场却没买到鱼,大到婚姻、子女、生死。

    深切地认识到,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力而为,结局不由自己控制。

    事情如何来,便如何接受,去做想做的一切,但不再被未知的结果控制。

    是为顺其自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活得焦虑,是因为“偏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eo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