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人活着西南科技大学优秀文章聚集地
年少时读不懂《围城》,读懂时才发现,钱钟书是在讽刺众生

年少时读不懂《围城》,读懂时才发现,钱钟书是在讽刺众生

作者: 乐之读 | 来源:发表于2018-03-18 21:21 被阅读12578次

    关于《围城》最流行的评论,莫过于“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这段评论的出处,是书里引用的一句英国古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

    《围城》 钱钟书

    很多人把这段话作为理解《围城》的核心,在我看来,读得浅了。

    1

    一方面,“围城”的指向,并不仅限于婚姻

    方鸿渐说:“我还记得那一次褚慎明还是苏小姐讲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譬如我当初很希望到三闾大学去,所以接了聘书,近来愈想愈乏味。”

    “围城”指向的,是整个人生。婚姻如此,事业如此,生活亦如此。得不到时,心心念念;得到之后,意兴阑珊——求不得苦,求得也是苦。

    “围城”之所以是围城,源于人对求不得的事物的执念和过度美化的预期。求得之后,习以为常,边际效益递减,体验自然远不如预期。

    另一方面,方鸿渐婚姻的失败,并非因为婚姻的“围城”属性,而主要因为孙柔嘉在婚前的伪装。

    方鸿渐和孙柔嘉

    方鸿渐对婚姻的美好向往,始于唐晓芙,也终于唐晓芙。情伤之后,方鸿渐对婚姻的预期,已然下降不少。他想找的,无非是个“好脾气、能听懂自己的话”的女人罢了。

    婚前的孙柔嘉,处处表现得宽容大度、善解人意。在方鸿渐眼里,孙柔嘉固然比不上唐晓芙那般能让他体验到爱情的销魂蚀骨,但却不失为合适的结婚对象。

    订婚之前,方鸿渐对孙柔嘉的印象是:

    “孙小姐好像比赵辛楣能了解自己,至少她听自己的话很有兴味。 ”

    “孙小姐很好,我跟她一路来,可以担保得了她的脾气。”

    赵辛楣早就提醒过方鸿渐:“这女孩子刁滑得很,我带她来,上了大当。”

    可方鸿渐当局者迷,即使偶尔有所猜疑——“这太像个无知可怜的弱小女孩儿了,辛楣说她装傻也许是真的”——也如“燕子掠过水,没有停留。”

    直到订婚之后,方鸿渐才发现,孙柔嘉“不但很有主见,而且主见很坚固。”与以往的无知柔弱、宽容大度的形象大不相同。等到订婚一个月后——

    “鸿渐仿佛有了个女主人,虽然自己没给她训练得驯服,而对她训练的技巧甚为佩服。他想起赵辛楣说这女孩子利害,一点不错。”

    此时醒悟,为时已晚。婚姻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到了婚后,孙柔嘉彻底卸下了伪装,仿佛一纸婚书已确定了自己女主人的地位,不仅不需要继续装扮成方鸿渐喜欢的模样,甚至连婚前伪装时那些卑微的辛苦,也得在婚姻里捞回来。

    孙柔嘉伪装的不仅是人设,还有心计。她自知方鸿渐对自己的态度模棱两可,便设下激将法的局来让方上套。

    先是借着陆子潇对自己的情愫,营造出自己被猛追的局面来,把陆的信给方看,希望激发他的紧迫感,可惜彼时方鸿渐心态稳定,效果不佳。

    于是再生一计,故作扭捏地告诉方鸿渐:“我疑心就是陆子潇——写匿名信给爸爸,造——造你跟我的谣言,爸爸写信来问……”

    彼时赵辛楣刚刚出走三闾大学,方鸿渐心神大乱、身心疲倦,在孙柔嘉下的这帖猛药面前毫无招架之力——刚失去了赵辛楣,方鸿渐无法承受再失去孙柔嘉的损失,于是当下立马决定订婚,速度之快,与闪婚无异。

    因此,方鸿渐和孙柔嘉几乎没有谈过恋爱,两人间的感情根本谈不上不深厚。连订婚时孙柔嘉仰起头等待的初吻,也被方鸿渐忽略。联想到早几年,方鸿渐明明不喜欢苏文纨,却在月下情不自禁地吻了上去,而今与自己定情的对象,却“忘掉吻她”,这感情真可是寡淡如水。

    孙柔嘉父亲的信,算是个小伏笔,之后有重提:

    鸿渐忽然想起一件事,说:“咱们这次订婚,是你父亲那封信促成的。我很想看看,你什么时候把它拣出来。”

    孙柔嘉顾左右而言他,敷衍了事。作者的意思明明白白——根本就没有这封信,只有孙柔嘉工于心计的捏造。

    可以说,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是孙柔嘉导演的一幕大戏,方鸿渐只不过是以提线木偶的角色参演罢了。

    方鸿渐对婚后“真实”的孙柔嘉是这般感受:

    “柔嘉也太任性。她常怪自己对别人有讲有说,回来对她倒没有话讲,今天跟她长篇大章的谈论,她又打呵欠。”

    从“好脾气”到“任性”,从“能听懂自己的话”到“打呵欠”,方鸿渐对婚姻仅有的期望,都随着孙柔嘉卸下的伪装而破灭,这不是婚姻“围城”属性的问题,不是求不得之后求得的心态变化,而是如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所说的:

    “一切伪装的假情假意都是思索的产物,但是不能继续持久而不露破绽。”

    纵览全书,钱钟书在《围城》里表达的重点,不是婚姻的围城,也不是人生的围城,而是对虚假和伪装的讽刺

    2

    如果能深入到《围城》的世界里,仔细观察其中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你会产生一丝背脊发凉的感觉——

    几乎人人都戴着面具,人人都在伪装。

    苏文纨自不必说。典型的“XX婊”代表。

    苏文纨(李媛媛饰)

    她是功利的。在苏小姐眼里,婚姻和感情无关,自己是否爱这个男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男人能否满足自己对面子的要求和对虚荣的追求。她期望“方鸿渐卑逊地仰慕而后屈伏地求爱”,喜欢“赵方二人斗法比武抢自己,但是她担心交战得太猛烈,顷刻就分胜负,二人只剩一人,自己身边就不热闹了。”

    她是虚伪的。假话张嘴就来——“我昨天通知晓芙的时候,并没有叫她不去。”这类掩饰心机的谎言随处可见。

    她是自私的。赵辛楣对自己的痴情,她利用完之后,不仅没有半点愧疚,反而还想着——“她不嫁赵辛楣,可是她潜意识底,也许要赵辛楣从此不娶,耐心等曹元朗死了候补。”

    她又是可笑的。明明在想起曹元朗的那句“孕妇的肚子贴在天上”诗时会感到一阵厌恶,却选择嫁给了曹元朗。曹元朗何许人?按赵辛楣的话来说:“那天看见这样一个怪东西,苏小姐竟会看中他!”

    她当时把绣球抛给方鸿渐,想借着月下一吻定情,可隔天方鸿渐反悔时,她远没有方鸿渐和唐晓芙“失恋”时那般失魂落魄,而是天天来看望唐晓芙,还在“兴头上偷偷地把曹元朗求婚的事告诉她。”

    她根本不爱方鸿渐,不爱赵辛楣,也不爱曹元朗,她爱的始终只有自己。

    几个出场的配角,钱钟书是写一个骂一个,讽刺的小飞刀上下翻飞,把每个人的遮羞布都戳得千疮百孔

    汪处厚的夫人汪太太,对丈夫显然并无爱意,如下所述:

    她记起去年在成都逛寺院,碰见个和尚讲轮回,丈夫偷偷对自己说:“我死了,赶快就投人身,来得及第二次娶你。”忽然心上一阵厌恨。

    赵辛楣觉得汪太太的神情像苏文纨,其实相似的不仅是神情。与明明不爱的人结婚、婚后对丈夫的控制欲、利用赵辛楣创造离婚可能性的心机——都和苏文纨属于同一类型。

    孙柔嘉在三闾大学的室友范小姐,在书的扉页上写下“To my precious darling. From the author”,装成是倾慕自己的名作家给自己的赠书。

    从汪太太家回的路上,为了和赵辛楣两人独处撇开他人,谎称“手提袋忘在汪太太家里,自骂糊涂,要赶回去取”。张口就来的谎言,和苏文纨、孙柔嘉、汪太太们大同小异。

    钱钟书不仅对书中的女性人物讽刺得用力,对男性也同样毫不手软。

    曹元朗自不必说。同期出场的褚慎明,一副色鬼形象——“害馋痨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珠险的突破眼眶,迸碎眼镜。”别人喝酒,他喝牛奶,尖着嘴唇尝,说“不凉不暖”,从口袋里数出四粒药丸,就着牛奶咽下去——活脱脱一个男版的苏文纨。苏小姐说:“褚先生真知道养生!”倒是知音。

    曹元朗和苏文纨婚礼

    与方鸿渐赵辛楣同去三闾大学的李梅亭,旅途之中,写不尽的自私、虚荣、贪小便宜。仅看这一场景,足矣——

    李先生恨不得身外化身,拍着自己肩膀,说:“老李,真有你!”

    与之同行的顾尔谦,阿谀奉承、见风使舵。连方鸿渐都觉得:“与李梅亭顾尔谦等为伍,就是可耻的堕落。”

    再如董斜川、高校长、方鸿渐的父亲等等,不赘述。

    至于赵辛楣,作者在讽刺上是手下留情了的。但赵辛楣先爱上苏文纨,后被汪太太引诱,所求的,都是一副好皮囊。可谓是虚伪不足,浅薄有余。

    3

    一般的作品,把配角们通通讽刺一番,已经很充分了。但钱钟书显然还不尽兴,连那些出场只有几个镜头的群众演员,也要拉到聚光灯下来露个丑相。

    比如方鸿渐去相亲,女方家长张先生,说话里爱嵌英文,“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比如三闾大学韩学愈的太太,“相貌丑,红头发,满脸雀斑像面饼上苍蝇下的粪,而举止活泼得通了电似的。”

    韩学愈本人,“得到鸿渐停聘的消息,拉了白俄太太在家里跳跃得像青蛙和虼蚤。”

    比如方鸿渐家的二奶奶三奶奶,“打扮得淋漓尽致,天气热,出了汗,像半融化的奶油喜字蛋糕。”

    比如某位临时出场的路人小姐,“五官平淡得像一把热手巾擦脸就可以抹而去之的。”

    一个个NPG角色,在钱钟书最擅长的比喻的勾勒下,丑态毕现。

    甚至连配角里的配角,作者都不放过。

    比如偷窥了方鸿渐和鲍小姐丑事并借此勒索的船工、在汪太太家帮工时偷吃的用人、三闾大学的同事、方鸿渐孙柔嘉婚后在家帮忙的李妈、方鸿渐的两个“熊孩子”型的侄子、一直在幕后的孙柔嘉的姑母、方鸿渐去报社上班时遇到的前台……

    几乎所有出场人物,不论戏份大小,在钱钟书笔下,都是讽刺的对象。

    把整本书里的人物一个个仔细地读下来,连一个正常一点的,不那么让人感到厌恶的路人都很难找到。

    回到主角方鸿渐,毋庸置疑他也是虚伪的,克莱登大学的文凭是他无法抹去的污点。但方鸿渐比其他虚伪的人物们更可悲的是,他既虚伪,又虚伪得不够彻底。

    “自己太不成了,撒了谎还要讲良心,真是大傻瓜。”

    “老实人吃的亏,骗子被揭破的耻辱,这两种相反的痛苦,自己居然一箭双雕地兼备了。”

    方鸿渐的形象,是纠结而矛盾的。他自己没法做到与虚伪绝缘,会在不得已时向虚伪妥协,可他在主观上又厌恶虚伪,对自己的假文凭始终感到羞愧,对苏文纨和婚后的孙柔嘉也都感到难以接受。

    另一层面,他虽然主观上厌恶虚伪,可在行动上却缺乏反抗虚伪的决心和勇气。婚前会在苏文纨的攻势下迷乱失守,婚后和孙柔嘉吵完架,一边怄气不肯吃饭,一边又熬不住嘴馋,“一壁吃,一壁骂自己不争气。”

    用赵辛楣的话来说:“(方鸿渐)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方鸿渐(陈道明饰)

    有爱考证的书评人,看到方鸿渐留洋的背景,就以为钱钟书写的是自己,其实全然不是。

    钱钟书在序言里写:“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杨绛在后记里写:“她(孙柔嘉)和方鸿渐是芸芸知识分子间很典型的夫妇。”

    很显然,方鸿渐不是钱钟书的影子,而是我们芸芸众生中常见的一类人——

    既有些良知,厌恶虚伪,又不得不和现实妥协,虚伪作态;既受不了虚伪的人环绕周围,又缺乏和虚伪决裂的能力和勇气,只能一直在压抑、愤懑、纠结和不甘之中苟且地活着。

    这,或许才是《围城》全书最后一句话里所说的,“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的原因罢。

    4

    是的,我一直没有写唐晓芙。

    这是因为,唐晓芙在《围城》里,是那么出众,那么特别。

    唐晓芙(史兰芽饰)

    在一个所有角色都带着面具惺惺作态的五浊世界里,只有唐晓芙,是唯一的一股清流。

    唐晓芙出场时是这般模样:

    “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她不爱虚荣。一见钟情的方鸿渐搜肠刮肚地夸她时,她完全没有苏文纨般的满足感,而只是“心中暗笑”。

    她痛恨虚伪。苏文纨向她吐露的与方鸿渐的那个吻,让她认定方鸿渐是个逢场作戏之人,即使心中对方鸿渐已生情愫,仍厉言决断。

    她向往纯粹的爱情。“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理想主义一如孩童般纯净。

    她又用情至深。虽然方鸿渐没有她所期望的“空白的过去”,但她仍抑制不住内心对他的好感。因误会而决裂之后,她仍忘不掉他。那厢同样失恋的苏文纨早就把方鸿渐抛到一旁,而她却是大病一场。

    钱钟书对唐晓芙所施的笔墨并不多,但寥寥数笔间,难掩对她的情有独钟。书里其他所有的人物,都被讽刺的飞刀划中,唯有唐晓芙,如出水芙蓉,一尘不染。

    杨绛在后记里写到:

    “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其实,作者如果让他们成为眷属,由眷属再吵架闹翻,那么,结婚如身陷围城的意义就阐发得更透彻了。”

    对这个观点的后半段,笔者不敢苟同。前文已述,结婚是否如身陷围城,不取决于结婚本身,而取决于结婚的双方。孙柔嘉和方鸿渐的婚姻悲剧,是否会发生在唐晓芙和方鸿渐身上,不敢断言。一个纯粹真实又勇敢的女子,与一位有些良知厌恶虚伪但缺乏勇气的男子之间,会有怎样的结局?即使悲观如我,也仍留有些希望的念想。

    如若真让唐晓芙和方鸿渐喜结连理,无论情节如何发展,《围城》的主旨都会走偏。

    如果结局圆满,那么钱钟书对虚假和伪装的嬉笑怒骂,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都将黯然失色。如果结局不佳,那么《围城》中唯一的这股清流,也将流于污浊。

    无论多么压抑黑暗的文学作品,都是需要些光亮的。一如《活着》里坚守到最后的福贵,《罪与罚》里最终在爱情里重生的拉斯柯尔尼科夫。

    对于《围城》来说,唐晓芙就是那一丝光亮,让我们相信,无论世间有多少人是那么的功利、虚荣、猥琐、肮脏,也仍然会有一些人,坚守着真实和纯粹——就如同永远埋头于书堆中,不问世事,不求功名的钱钟书一样。

    唐晓芙,才是钱钟书在《围城》里的灵魂寄托。

    5

    《围城》写的不仅是婚姻,也不仅是人生,而是——众生

    环顾我们周围,有多少人执假为真,向往着虚荣,媚俗地活着,一如苏文纨、孙柔嘉、汪太太、范小姐?

    有多少人带着面具,虚伪地活着,一如褚慎明、汪处厚、李梅亭、顾尔谦?

    有多少人在厌恶虚伪和不得不虚伪中挣扎仿徨,一如方鸿渐?

    又有几个人能像唐晓芙一样,维持着真实和纯粹?

    当我们读着《围城》,被层出不穷的精妙比喻引逗得开怀大笑时,是否曾想到,这些辛辣讽刺所指向的,正是我们本人?

    《围城》电视剧

    书里的赵辛楣说:

    “我觉得谁都可怜,汪处厚也可怜,我也可怜,孙小姐可怜,你也可怜。”

    的确如此——“一切伪装的假情假意都是思索的产物,但是不能继续持久而不露破绽。”

    无论是主观的虚伪,还是不得已的虚伪,都如饮鸩止渴,不仅无法让人获得持久的快乐,反而会让人更快地迈向可怜。孙柔嘉和方鸿渐的婚姻如此,汪处厚和汪太太的婚姻如此,苏文纨和曹元朗的婚姻或许也将如此。

    方鸿渐真正的生命,止于和唐晓芙分手的那一刻:

    “一年前爱她(唐小姐)的自己早死了,爱她、怕苏文纨、给鲍小姐诱惑这许多自己,一个个全死了。”

    恰如梁朝伟所说的那样:“我最怀念的,是拍《花样年华》的时候。”

    希望我们,都能珍惜自己生命中,最真实、最纯粹的时刻。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雪月未央:我也写了围城书评,一直不知道什么才算好书评和可以学的书评,今天算是看到了,谢谢你❤❤
      • 泡泡糖小野花:所以说大学应该多开语文课!中学时好多东西是读不太懂的
      • 97692689dd20:道出了中国社会大环境的风气,人人都或多或少的虚伪,真正纯粹的人如今已是稀罕
      • 浮世小清欢:我被剧透了!!!!😭
      • 抚琴仗剑红尘:每次看完书都有种貌似很多感受,但是又说不出所以然的感觉,应该是境界还不够,看了你对《围城》和《挪威的森林》的评论很受启发,给你点赞。
      • e99d94e56e34:是不是有很多人觉得自己有些像方渐鸿😂
      • 一颗小萌新:理解真的很到位,惭愧,看了感到害怕。觉得方鸿渐傻逼。但又觉得可怜。将他当浪子看吧。
      • 九头崖:好文!读完此文,悠然升起再读一次书籍《围城》,看一遍电影《围城》的想法。给作者赞:+1:
      • 怪怪的人说怪怪的话:一遍,啥也看不懂
      • 让允:少年读不懂围城,读懂已不再少年
      • 糖果蜜甜:理解很深刻,之前一直都以为围城就是写婚姻,太肤浅了。
      • bressanone121:偏爱赵辛楣的举个手
      • 弱十八:去年读的,两遍了,真的感觉在讽刺所有人,虚伪,仿佛看到了生活中的我们
      • ever_77a1:学校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
      • 18a32ed5788f:原来名著之所以被大多数人追捧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是一个不太能静得下心来读一本的书的人,看完这个觉得真应该好好读读这些好书了
      • 8a4d65b76bfe:大…大佬…
      • 墨烟离儿:婚姻是围城,人生也是围城!冲进去的人和没冲进去的人,都有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我们都不过是一群在围城内外出来进去的俗人,得陇望蜀,永不满足,烦恼和快乐都没完没了。小说的魅力就在于有一种既睿智超拔又亲切入世的人性洞察,在于对生活个性的智慧传达。没有责任的包袱,不懂世间的复杂,指天夸耀自己的伟大,却在深夜独自嘤嘤哭泣,很脆弱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堵墙,墙上有一扇门,好奇的人们总想走进里面,探究里面的奥秘。我的社会不是围城,我的生活也不仅是故事。围城的束缚让我觉得人应该自由,人应该不受捆绑。
      • 黄馨仪: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从中领悟到的思想都不同。方鸿渐被公认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是钱钟书想表达当时的那个社会背景下的一部分人的人生。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但那些人生的围城,都大抵如此。人生一直都是在围城里进进出出,曾经向往进入围城也好,悔不当初逃出围城也罢,总要经历过才能学会放下,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而得到了就会索然无味。人一直都在矛盾中生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tian先森_bb76:很深刻,以前打算看完围城,结果大段大段的英语把我难住了,哈哈,看来不学好英语读不好围城。围城确实不只是围的婚姻,这样解读的确肤浅了一些,围城就是人生。也能感受到作者对虚伪的痛恨
      • 7e03c66711be:写的真好。
      • 62eb7e1791f8:写的真棒👍👍👍我还得再看一遍我自己去…
      • f0cdb204f15c: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生活中,“围城”无处不在......
      • 77ffb2f5952b:👍👍👍
      • 莉莉安九:写得很深刻:+1::+1::+1:
      • 白云苍狗谣:不喜欢你对书里面女人的评价,反倒后几句说得有意思。不要想着以钱钟书先生的意思来说这本书(谁都说不清楚作者的意思),其中可以有很深很广的意味,也可以只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牢骚(个人见解罢了)
        乐之读:@白云苍狗谣 书里就是这么写的,不是我的评价,除非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起来装作看不见?
      • 简佛系:世间百态,无非如此,这就是真实的人性。拿摩阿弥陀佛。
      • 木易Young_:每个人有一座心城,聚在一起又成了更大的围城,看似密不透风,不过只要当事人愿意,城也可以顷刻间倒塌,不过大半人出不来,总觉得有太多无奈,所以可以得过且过,继续待着。
      • 千江碧水:《围城》应该是这些年唯一的一部拍成电视剧也没糟蹋原著的作品了吧?
      • 云翼_d2e8:有空也请看看我的小说
      • 云翼_d2e8:静静地看,你真厉害,将围城解读的如此详细,好文
      • 止末:写的真好,婚姻是围城,人生更是,在作者那个时代,家是围城,国是围城,学校单位都是围城,智慧如钱钟书,也许只是借着写小说解闷逗趣而已,而这解闷的产物,却让读者生发出无数感慨来,这正是阅读和文化传播的意义吧。
      • 58c72b62d113:她向往纯粹的爱情。“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理想主义一如孩童般纯净。
      • 小5_2017:曾经读围城,一直是以婚姻的角度看的,然那时,并不懂婚姻,现在再读,发现写的不仅仅是婚姻!
      • Jared73:好文章,感觉回到上学那会了,工作很多年以后再没有那份细腻的感情了,:smile:
      • 消失er:“围城”之所以是围城,源于人对求不得的事物的执念和过度美化的预期。求得之后,习以为常,边际效益递减,体验自然远不如预期。
      • 小贝逗:忽然理解了婚姻的状态,我跟男友分手三天了,谈了四年,他说他受不了了,等不到结婚了,就算是结婚也会离婚的。我竟然不知道为什么。
        乐之读:@小贝逗 保重,早日走出来
      • 苏玉晴香:还有这个
      • 秋之颜:写得太好了,每个人物都刻画得细致入微!
        乐之读:@那朵罂粟 :pray:
      • AndrewsFei:真好
      • 1704a5dcd182:这么说起来,我应该在结婚之前看看这本书了
      • 狐蹄卡斯:高二读过,没啥感觉,看你一文,又想再读
      • 职场教练如风:我觉得书中的每一个大人物小人物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总是让人大笑之余脊背发凉,因为钱钟书对人性的深见,每句话的遣词造句都是生动形象,百读不厌!
        对于人物来讲,我觉得唐晓芙是股清流,但你对赵辛媚的评价我不太赞同,苏和汪确实皮康好,但是她们虽然虚荣但确实有思想有见解,是女子中的佼佼者。
      • 卡卡10086:谁能讽刺人生,只不过写的就是人生,好也罢坏也罢,都是人生的影子。
      • bigfrank:钱钟书偏爱唐晓芙,鲍小姐有猥琐医生男友,苏文纨有曹元朗和赵辛楣,孙柔嘉有恶姑妈,只有唐晓芙社会关系干净如白纸,独自一人等着方鸿渐来爱。
      • 南乔北笙:一直想知道,在钱老眼里,什么是婚姻?什么是生活?我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 夏天里的X甫次:成年后,发现年幼时听的歌,看的书,都别有一番韵味
        感觉歌里写的是自己,书里描绘的也是自己
        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可能重新“读懂”一首歌,一本书,无他,心境变而已
        bffe7b9a3a18:@夏末吹雨 有文化,评论很经典 不建议我收藏分享吧
      • 就爱嗑瓜子:果然大神,读围城的层次我辈可望不可及啊👍👍👍
      • e7158562162a:与其说是对人生的讽刺,不如说是呈现人性的矛盾,软弱和无奈。
        乐之读:@JOY_7cd2 以讽刺的方式呈现,不矛盾
      • 向荷:突然想到百年孤独里的美人黛梅蕾丝,她也是那部巨作里唯一的光亮
        向荷:@乐之读 最喜欢的是她,最羡慕的是她,结局最魔幻浪漫的也是她
        乐之读:@向荷 说的很对,这是《百年孤独》里的精华
      • abcbe9768334:还是第一次在简书上看到一篇认为高水准的文章,虽然我不懂的写,但至少懂得欣赏。
        乐之读:@寸竹安 我不太投稿,其它今日头条、一点现在都不怎么投了。网易蜗牛我有在投
        abcbe9768334:@乐之读 好的👌有时间回去看。简书很多首页上的文章在本人看来都很欠缺点质量,更像是哗众取宠,请教一下,除了在简书投稿,还可以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投稿的。
        乐之读:@寸竹安 可以再看看我以前的文章
      • 隔壁二球家的傻狗:钱钟书和杨绛那么恩爱,为啥能写出围城?百思不得其解
        老头儿做事总不会错:我原来也这样想,现在有点想通了,跟你分享下:创作不是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可以理解吧,文学大家已经遍历超越现实的生活面。
        乐之读:@慢慢爬行的小乌龟love 吴承恩写《西游记》,也不需要自己先走一遍西天路吧
        e7158562162a:@慢慢爬行的小乌龟love 个人以为 他们之间所谓恩爱是对人性有清楚认识之后的有分寸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 超逸四海:每个人开始都是一杯浑浊的水,然后会不断有人来帮你澄清。当你变得清澈的时候,别忘了那些喝了泥沙的人。
      • 九回心:方鸿渐那样没用的男人选谁都过得苦恼,我并不觉得杨绛的后记不好。那样一个社会环境,怎样的男人女人婚后都逃脱不了虚伪丑陋的一面。唐没结婚或许一股清流,但结婚后就难说了,婚姻、生活困住了人可爱的灵魂,让人窒息,想逃避。我想这才是作者最大的寓意。
        乐之读:@九回心 书里那些没有进入社会或婚姻的人,也同样陷在围城里,并没有可爱的一面。围城是整个人生
        九回心:@乐之读 围城并不特定婚姻,有人进了社会是围城,有人进了婚姻是围城,围城困住了人们可爱的一面
        乐之读:@九回心 这无法解释为什么书里很多没有结婚的男女也是那么的虚伪丑陋
      • 一生乐相随:人在城里,心在城外,都是虚伪的活着,麻木的活着,极少数人反省了,醒了……
      • 无夜星辰:分析的真透彻👍
      • 最近三七:我记得大学的时候读过一次 ,当时我的感悟是这样一句话:没看完《围城》以前,我以为方鸿渐会在苏文纨与唐晓芙中选其一,原来还有孙柔嘉。人生的围城,婚姻的围城,变成人生的蹄笑。 ​​​
        时隔几年,我几乎都忘了,里面的情节发展是怎么样的,只是读完后感觉对现实社会的现象更加能够理解,问题看的更深入,对复杂的人性也有几分的畏惧与矛盾。最后只剩下丝丝的讽刺,但也不能太张扬,生怕自己也会遭遇这样的围城。
        最近三七:@乐之读。想逃逃不掉,多么的痛苦呀……
        乐之读:@最近_00e9 众生都在围城里,没有人逃的掉,除非上帝视角
      • 四班的四月:写的字字如新,心。
      • Solong与你:其实 到底什么是围城呢 我们都活在城里,有时又觉得都活在城外 ,城存在哪里 又或者不存在,没有答案的。
      • b6d32a9939d8:我在围城外面,然而我从来不想进去: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简单生活书写诗意:@Mr_LOMO 从你出生的那一刻,你就已经在围城了。如有来世,我要当一只小鸟,也许要为食物忙碌为天敌而担忧,但我却可四处游荡,春来冬往,四海为家。我愿意为配偶展露自己最美的羽毛,跳着自己最爱的舞蹈,即使每天吃着虫子又或被天敌所吃,我亦无所畏惧。
        乐之读:@盼小小小小 是说不想结婚吗?
      • 安娜人生物语:最后怎么提到梁朝伟?是不是觉得他像方鸿渐?🙆
      • 蓝柿:写得不错!佩服!如此多笔墨,如此多细节,你读了几遍?我的感受是:钱不是在“讽刺”人生,他只是在“呈现”,他用一种悲悯的情怀诠释他看到和理解的众生,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一定也有他自己的影子在里面。唐晓芙固然美好,方鸿渐和孙柔嘉也有可爱之处,让人爱不得恨不得,这样才算读懂众生。
        蓝柿:@乐之读 而且,对于这座城,男人的视角和女人的视角是不同的,各有各的悲和喜,比例也有所不同。拿孙柔嘉来说,孙追方即使有再多功利,不能否认,她对方有爱。这让围城既想入又想出。
        蓝柿:@乐之读 读一遍就有这样的解读,厉害。我读了几遍,看了整部电视剧。看到最后,就觉得一座城压在身上,不是围着了:stuck_out_tongue:
        乐之读:@蓝柿 读了一遍,做了笔记
      • 睿洞见:关于《围城》最流行的评论,莫过于“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睿洞见:@岁的期望 不会
        粉凉:@南德糊涂 我记得这不是书里的原句吗?我借的同学盗版的,说错了别怪我瞎说啊。。
        乐之读:@南德糊涂 说明大多数人都没读懂

      本文标题:年少时读不懂《围城》,读懂时才发现,钱钟书是在讽刺众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ey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