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不爱学习,总是要家长推着向前走,针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现实问题是家庭类型多种多样,不能一刀切,没有一把万能钥匙。不过,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长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什么是内在动力呢?
就是孩子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想去做一件事,内心是愉快的,有成就感的,是由于热爱而喜欢投入很多精力。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呢?
一、减少负面评价
我经常看到不少家长与人聊天时抱怨:孩子不爱学习,动作慢,边学习边玩,半小时的作业可以写上一两个小时。
在家长吐槽各种不满时,孩子就在家长身旁玩耍,看似孩子没有注意听家长聊天,实则从家长的语气、表情中已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不满。
所以孩子就会认定“我是个差孩子,我有各种缺点”。他会觉得“连家长都不相信我能改变”。这种认识,对孩子是种内心冲击,他会失去向上向优的动力。
二、少灌输,多启发
家长要想明白,你希望孩子是知识型,还是智慧型的?你希望他成为一个顺从附和别人的人,还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如果答案是后者,那就少一些灌输,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孩子的问题不要回避。
比如,在引导孩子读书时,就可以放手让他去选书,而不是家长大讲特讲道理,向孩子极力推荐自己认为好的书。
三、学会与孩子互动
我曾经在朋友家看到这么一幕:儿子写完了作业,跑到正在聊天的妈妈跟前,高兴地说:“妈妈,我写完数学作业了!”妈妈回答:“真棒,快去把语文作业写完吧!”
妈妈这句互动貌似鼓励了孩子,实则包含的是催促,与孩子的兴奋节奏完全不合拍。当时那个孩子确实是一脸沮丧的转身离开。
现在许多家长知道用鼓励的方式来回应孩子,但是光鼓励还不够。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如果家长只是在旁边说“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这样做的意义并不大,孩子会感觉无助。
这时家长一定要参与到孩子困难中去,协助他一起把大困难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化难为易,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体验成功、提升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四、不急躁,学会等待契机
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是有规律的,13岁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模仿能力比较强,这个阶段学习语言最合适。所以小学背古诗词比大学再背要容易得多。
到了高中,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等学科会更容易。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小学时让孩子学奥数、珠心算,孩子容易受挫,自信心受打击。
在小学时也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孩子大题不易出错,越是简单的小题越出错。比如把加号看成减号去运算;草稿纸上算对的得数抄到试卷上就写错。
家长看到这种情况,经常批评孩子马虎、不用心,屡次教育后还不时犯类似错误。其实家长不必着急,更不要抓住错误一再强调,完全可以用淡化的态度,有目的的让孩子自察,以此为契机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
要明白,有些错误是跟年龄有关的,家长越说的多,越是强化了这种错误,结果事倍功半。
五、家长做榜样
有一句流行的话:一流的家长做榜样,二流的家长做教练,三流的家长做保姆。
在孩子学习时,家长不要跑去看电视、打麻将、玩手机,也不要站在门口看孩子,或给孩子端水递水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坐下来跟孩子一起看书学习。
我的文章经常是在儿子做作业时写出来的,他看我写的认真,他自己也会尽心去写,而且他还曾在作文里说过看妈妈认真写文章,他没有理由不认真学习。这就是榜样的作用。
孩子学习的好与坏,外部因素是辅助手段,内因才是关键,所以我们一定要激发孩子的内部动力,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