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女性生孩子选择剖腹产的越来越多。除了生理因素无法顺产的,有一大部分是主动要求剖腹产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图省事,有的是害怕疼痛,还有的是选择良辰吉日。经过社会调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造成孩子成为“问题”小孩的主要原因之一,和孩子出生方式——“剖腹产”有关。
那么,剖腹产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
危害之一:麻醉对宝宝的影响
剖腹产毕竟是一个手术,在手术的过程中,过量的麻醉药或手术中妈妈出现了因呼吸抑制的低氧血症,都会影响宝宝的氧气供应和代谢废物的排出,直接威胁着宝宝的生命安全。麻醉医师说,几乎所有的麻醉药及镇痛药对中枢系统都有抑制作用,都较易通过胎盘屏障而进入胎儿体内。麻醉药物会通过两种方式对胎儿产生影响,即直接抑制胎儿呼吸、循环中枢,或通过抑制母体呼吸循环而间接对胎儿产生影响。
危害之二:造成孩子触觉不足
触觉不足是指因为触觉刺激不足造成触觉神经体系所负责的身体功能失常。触觉是一切感觉系统的发展通路,它第1次的最大连结是发生在胎儿出生时产道的挤压。胎儿通过产道挤压后形成身体第一层的感觉接收架构,它遍布于全身肌肤、内脏、肌肉和骨骼。所以,顺产的孩子在新生儿期不容易有触觉不足的现象。没经过产道挤压,使孩子丧失生命中第一个触觉学习,在幼儿时期甚至到成年之后,人们因为触觉不足可能发生各种触觉敏感和触觉迟钝行为,例如情绪化严重、在家在外面判若两人、对某些材质物品不敢触碰、对陌生环境安全感建立缓慢、害怕独处或特别怕黑、打针不大哭、摔跤不觉得疼、顽固偏执、没有安全意识、食不知量等。
危害之三:听辨能力弱
胎儿经过产道挤压时,听辨能力便产生了。经过产道挤压的孩子将来比较有机会发展出敏锐的听辨能力,而未经产道挤压或出生后触觉不足的孩子,则容易有听觉敏感的现象,对细微声响反应激烈。听辨能力差,听到的可能被扭曲和有所疏漏的片面信息,来左右脑袋的思考。自中心成立以来,接触到许许多多的孩子,尤其是剖腹产的孩子,到了幼儿园或小学,突然发现各种“问题”一大推:上课坐不住、情绪转换困难、固执、任性、写字拖拉磨蹭等。
危害之四:身体协调能力较差
触觉系统是一切感觉系统的通路基础,如果触觉系统没有发展好,除了在个人情绪反应上会有不稳定和极端现象外,也影响了前庭觉功能的发展。前庭觉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维持全身的平衡。若孩子前庭觉不足,孩子会常常摔跤、害怕高度或速度的变化、单双脚跳,跳高做不好,动作笨拙等行为表现。前庭觉不足会影响和阻碍我们身体各个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统合协调,进而影响各项能力的发展。
危害之五:身体健康
剖腹产使孩子丧失生命中第一个触觉学习,通常消化系统和呼吸道都比较脆弱而敏感,成长过程中,容易感冒引起较多或较强烈的呼吸道感染或肠胃功能失常现象。
相信通过上面的描述,您对剖腹产的危害有所了解。剖腹产即是逆反生命自然成长规律的现代文明现象之一,希望大家都重视起来,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除了生理因素使孩子无法顺产的,建议您坚定自然分娩的信心,相信自然的力量。如果因为生理因素,妈妈无法采取顺产的,为了保证大人的安全,我们不得已采取剖腹产,那么,我们后天该给予孩子如何的弥补,让孩子也能健康、快乐成长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
我从事感觉统合教研多年,觉得身为现代父母,我认为第一堂课要学习的就是感觉统合观念。虽然感觉统合理论问世40多年,但真正知道、深入了解的人并不多。感觉统合是人的本能,生命从胎儿开始就进行感觉统合的发展。身体的感觉神经系统就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各种不同的感觉刺激,从而逐一发展与完善。因为现代科技的发展使生活环境发生改变以及家庭不当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开发身体的机会太少,身体和脑部各神经网络就没有被连结,于是,孩子能力就没有被建立起来,就会有情绪化、敏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动作笨拙的行为表现。任何观点不要抱着不放,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情况下运用合适的观点从而达到合适的效果。没有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上的转变,一个问题的解决意味着更多问题的产生。妄图“速效”而缺乏“耐心”,只向外求而从不知内省,只盯着孩子问题而自己不成长,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的本质,只关注表象而不探寻规律和本质,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二、按摩抚触
剖腹产的孩子没有经过产道挤压,那么他的身体第一层的感觉接收架构发展不完全,就容易造成孩子触觉不足。当孩子触觉不足时,唯有全身的按摩抚触才能覆盖到最大面积的感觉细胞,以达到弥补触觉刺激的目的。王臻惠的著作《有能力的爱》中写道:新生儿出生后的前6个月中触觉发展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新生儿的感觉细胞非常敏感,只要轻触轻抚既能产生细胞之间广大的连结,这种连结的效率将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所以,家长们必须好好把握这个时期触觉刺激的给予。从感觉统合训练的角度来讲,这时期的按摩抚触是最省力,成效最大、影响也是最深远的。即使新生儿是剖腹产出生的,效果都很大,甚至可以弥补部分未经产道挤压的不足。过了6个月,仅仅靠全身的按摩抚触已经不能满足身体触觉刺激所需要的“神经养料”了,需要配合其它动态活动。
三、顺应生命成长规律
因应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需求,身体自然产生各阶段的敏感期行为,直至某片段的感觉神经系统被发展完成,形成身体某种能力时,该敏感期现象才会停止,而后接着发生下个敏感期行为,如此重叠反复直到6岁,人的身心基础才会经由这样的过程达到完善。逆反生命成长规律,自作聪明的带养方式对孩子的未来伤害极大。只要是地球人,3~5个月就喜欢吃手,6个月左右就会拿东西扔,7~9个月就会开始爬。如果单纯从成人保护小孩的角度一味地制止孩子这些行为,未来的成长之路将会是非常辛苦的。敏感期的发展不仅仅影响学生时期的学习能力,还影响成年之后的各种适应能力。家长一定要明白:基础不好,未来就长不好。顺产的孩子如果出生后没有给足各成长阶段应有的感觉刺激,同样也会出现感觉统合发展不足的情况。在孩子的成长期,父母若能提供充分的感觉刺激,帮助孩子脑神经髓鞘生长及神经突触分支,使他们的脑功能提高,那么,孩子会成长为悟性高、身体棒、常喜乐、自信足、能力强的人。
四、父母需要成长
孩子是一颗种子,他在发芽成长的过程中,必须有成人各种帮助。只有了解了儿童成长关键期的不同特点,我们才能在关键期给予孩子关键帮助。看得见的是表象,看不见的是真相,真相的背后一定有成长规律的支撑。家长需要学习,知道孩子生命成长规律,知道孩子生命成长条件: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营养、爱与尊重、足量针对性的感统训练。
教育首先靠环境,其次榜样,最后是言教,所以最需要改变的是父母,因为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榜样。我们家长所能做的:无条件接纳孩子所做的一切,当下发生的事,放下情感上的抗拒、愤怒和头脑里的评判、给孩子贴标签。作为家长,要能够更好地观察孩子的行为,帮助他掌握每个成长阶段应该掌握的技能,帮助他成长内在。而同时自己也有了成长,能够更理智地对待每个阶段的特征。我们为孩子创造了什么样的环境,孩子就会发展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父母成就什么样的孩子: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我们的做法,孩子的未来会大不同。
虽然剖腹产的孩子有先天不足(感觉接收架构在建立之初就不完善),但我们通过以上四种方法仍然可以对此做出弥补,只要家长们坚持为孩子们的健康幸福而不断探索,相信我们的孩子都可以健康快乐成长!
网友评论